如今社會,由於大氣污染以及不良的生活習慣使得患癌的機率大大增加,而在面對治療時,因為治療方法太多,使人們很難做出選擇。現有的治療方法有放療、化療和手術,那麼到底應該怎麼選擇呢?
其實從治療範圍來區分的話,肺癌的治療可以分為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2種方法。局部治療即對腫瘤和其周邊組織進行治療,其方法有放療和手術治療;全身治療是通過血液循環將藥物送至全身發揮其作用的治療,其治療方法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面對肺癌,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是位列前列,具體的治療選擇應該是怎麼的呢?
化療治療方法
化療是利用化學藥物殺死癌細胞、抑制癌細胞的生長繁殖和促進癌細胞分化的一種治療方式,作為一種全身性治療手段,它對原發灶和轉移灶均有治療作用。
化療藥物就像炸彈轟炸,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又殺傷正常組織的細胞,尤其是殺傷人體中生長發育旺盛的血液、淋巴組織細胞等,而這些細胞和組織是人體重要的免疫防禦系統,破壞了人體的免疫系統,癌症就可能迅速發展,造成嚴重後果。
對於大多數腫瘤來說,化療是它們的剋星,由於化療是列差別的對癌細胞進行殺傷,所以患者通過治療後會出現,脫髮、嘔吐、痛苦、肝腎功能損害等症狀。
那麼什麼樣的患者不適合進行化療治療呢?
年老體弱的晚期患者:
這類患者身體極為虛弱,身體臟器功能差,勉強化療會讓身體更虛弱,倒不如通過中藥調理和食療等,延長生命周期。
肝腎功能不正常的患者:
化療藥物對肝臟有毒副作用,易造成肝損傷,有可能導致肝衰竭,致死率較高。
對化療藥物不敏感的癌症:
比如腎癌、黑色素瘤、肝癌、胃腸道間質瘤、高分化的神經內分泌腫瘤等等,這些癌症化療不是首選。
血細胞明顯減少的癌症患者:
患者在做了幾次化療後,往往會出現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嚴重減少的現象,這個時候,大夫也不會建議患者繼續化療,而是建議其通過服用其他藥物或者食療升高血細胞。冒險進行下一次化療,會導致感染,出血的風險增加,有生命危險。
靶向治療
腫瘤細胞表面會有一些發生了變異的標記蛋白或基因片段,靶向治療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設計相應的治療藥物,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上述致癌位點,又稱靶點來相結合發生作用,使腫瘤細胞失去活性逐漸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所以靶向治療又被稱為「生物飛彈」。
比較於化療,靶向治療是一種比較精準的治療方法。靶向治療先要給腫瘤進行定位,給癌細胞做好標註,然後對這些靶點進行狠狠的打擊,就不像化療那樣無差別攻擊,便得一些無辜的細胞得以倖免。
根據大量的臨床數據顯示,目前僅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可以考慮進行靶向治療。由於小細胞肺癌病人一向不能用,就算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也需要完成基因檢測才能確定是否可以通過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的缺點:
- 靶向治療費用高
- 患者進行靶向治療每個月大概在一萬元以上,一般家庭難以承受。
- 靶向藥物數量較少
- 靶向藥針對性強,一個藥往往只針對某一種類型的癌症,其他的基本無效,有很多肺癌基因並沒有合適的靶向藥。
- 靶向藥也會產生耐藥性
- 跟所有藥物一樣同樣會讓腫瘤細胞產生耐藥性,治療效果可能越來越差。
- 靶向藥也存在不良反應
- 靶向藥只是相對化療副作用小,但是也有的靶向藥物反應比較大。
免疫治療
免疫治療是指針對機體低下或亢進的免疫狀態,人為地增強或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以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治療方法。與以往的手術、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不同的是,免疫治療針對的靶標不是腫瘤細胞和組織,而是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
免疫治療的特異性非常高,因此在治療前需要通過檢測生物標記物來預測哪些患者會從免疫治療中獲益。
目前可用的肺癌生物標記物包括:
PD-L1:最常用,如檢測結果顯示其蛋白表達越高,則免疫治療的效果會越好
腫瘤突變負荷(TMB):TMB越高,免疫療法的效果會越好。
餓死腫瘤治療法
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轉移均與腫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有關,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是刺激血管生成作用較強的細胞因子參與了腫瘤血管生成的整個過程。換而言之,腫瘤細胞就是野蠻生長的正常細胞。
所以免疫治療聯合抗血管生成類藥物,能使VEGF失去活性,進而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減少腫瘤的血液供應,抑制其生長。
抗血管生成藥物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應用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已成為肺癌標準治療方案的一部分,可與化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聯合使用,從而延長晚期肺癌病人的生存期,降低死亡風險,並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
看了這麼多的肺癌治療方法,需要根據患者自身的情況來決定選擇哪種方式來進行治療,否則盲目選擇方法,一方面身體吃不消;另一方面價格問題也很讓人頭疼;再一方面可能效果達不到預期,從而影響生活質量。今天就講到這裡,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