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區,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總面積307平方千米,總人口29萬。明末清初成為聞名遐邇的工商重鎮。被譽為「金周村」、「旱碼頭」,2010年被中國商業史學會命名為「魯商發源地」,2004年被命名為「中國紡織產業基地」。
一、歷史沿革
1、西漢置於陵縣。東漢、三國魏、晉因之,屬濟南郡(國)。南朝宋廢於陵縣,地入逢陵、武強縣。北齊廢逢陵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武強為長山縣。
2、1945年析長山縣地置周村市,屬渤海行政區,1950年撤銷周村市,併入長山縣;同年析原周村市地與張店市合併置張周市,屬淄博專區。1953年屬淄博工礦區。1954年撤銷張周市,原周村市地置周村區,屬淄博市。
二、地名來歷
戰國時期立村,因處丘陵、平原交接處,故稱「晝」,人少聚居稱「晝邨」,又因字音轉為「晝屯」。北宋祥符年間,「村」字出現,又由於書寫方便,「晝」演變為「周」,始出現「周村」二字。
據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立的肅儀殿碑記載:「長山之有周村,相傳以為古晝也。」晝,古地名,據《孟子·公孫丑下》記載:「孟子去齊,宿於晝。」漢代經學家趙岐註:「晝,齊西南近邑也。」
三、旅遊景點
1、李家疃。位於淄博市周村區王村鎮東南3公里處。十九世紀初葉,李家疃村有很多人到南方做綢緞、布匹生意,買賣興隆,財源享通,所賺銀兩大多用於買土地、建房屋。李家疃古建築群,保留房屋約200餘間,占地60餘畝。有一部分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造,另一部分還保留原樣。
2、蒲松齡書館。坐落在山東省淄博市周村西南崑崙路旁、王村鎮西鋪村西鋪大街。蒲松齡先生生前執教和寫作的地方——蒲松齡書館自1992年正式落成,原系明末戶都尚書畢自嚴故居的一部分,是一座具有濃郁明清朝代風貌的古建築群。占地面積2千平方米,現有建築面積765平方米。館內共有大小建築22間。
3、旱碼頭。周村是封建社會後期經濟轉型中興起的手工業、商業重鎮,明清時期發展成為中國北方的重要商埠,是北方絲綢之路的源頭所在地。城鎮功能齊全,設施完善,市場分工明確,商業極其繁榮,號稱「天下第一村」、「金周村」、「旱碼頭」。作為中國古商業文化的優秀代表——「大街古商城」,街區縱橫,街巷幽靜樸素,雖歷經百年風雨,仍保持著古樸的明清原貌和歷史本色。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