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心梗、動脈硬化都是因為這個字!學會這兩招,血管通暢人長壽

2020-01-12     大醫本草堂

不管是中醫說的氣滯血瘀,還是西醫說的腦梗、心梗、動脈硬化,它們的根本,都是一個「堵」字。

我們常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人體的氣血、經絡、血管就像一條條河流,只有運行通暢無阻,才能滋養全身臟腑,保證身體器官正常運作。

容易受寒,血脈運行更加不通暢,大腦、心臟里的血液運行也更為不利,一旦血瘀,血脈被「堵」住,就會誘發腦中風、冠心病,非常兇險!

一旦血瘀,腦梗、心梗都來了!

血瘀導致血脈堵塞,可以引起很多種疾病:

腦部血淤,導致腦血栓;

肺部血淤,導致肺栓塞;

心臟血淤,導致心絞痛、心肌梗塞;

下肢血淤,導致靜脈血栓。

而在這其中,最嚴重的血淤就是發生在心臟上。

冠心病、心絞痛、胸痹、心痛大部分由於心脈不通所引起,心脈本身有痰濕瘀血停滯,加上寒邪外襲、或情緒激動、或飲食失調、或過度勞累,都會誘發本身病態的血脈使之更加不通,出現中醫稱為心痛的症狀。

輕者則是心絞痛,重則導致心肌梗塞,甚至出現生命危險。

學會兩招,血管通暢人長壽!

其實,在中醫看來,輕輕地轉動2個地方,比較能解決「堵」問題,還可疏通全身主要經絡,活血化淤、促進氣血運行!

1

轉動手腕:促進氣血運行,不堵塞

手腕是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共同穿過的部位,在手腕處分布的主要穴位有太淵穴、列缺穴、大陵穴、內關穴、神門穴、通里穴、陽溪穴等。

手腕經絡圖

刺激手腕部可以刺激到六條經脈,通過這些經脈,會將刺激傳導到全身各處,促進氣血運行、打通血管、舒活經絡。如:

太淵穴可以補肺氣,止咳;

列缺穴能夠活血利水,對付頸椎病;

大陵穴內關穴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神門穴可鎮靜安神、對付失眠;

通里穴可止頭痛、緩解心悸等。

轉手腕方法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或坐或站使上身正直,兩手先側平舉,再慢慢立腕,可以是掌形,也可以是拳形;

雙手手腕同時由內往外轉300下,再由外往內轉300下,每轉儘量周全圓滿,緩緩轉動。

2

轉動腳腕:增強器官功能,不淤阻

腳腕是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共同穿過的部位,腳腕處分布的主要穴位有崑崙、申脈、金門、丘虛、解溪、中封、商丘、太溪等。

腳腕經絡穴位圖

轉動腳腕,等於刺激了十二正經的一半經脈,有益於增強全身各個系統器官的功能。如:

太溪穴是腎經原穴,補腎功能強大;

崑崙穴可用於頭痛、腰痛和高血壓;

商丘穴可以對付腸胃疾病;

中封穴可疏肝理氣,對付兩肋疼痛。

轉腳腕方法

站著時:可一隻腳支撐身體,另一隻踮起腳尖,順逆時針各旋轉300下。

坐著時:上身直,腳腕由內往外轉300下,再由外往內轉300下;

躺著時:上身直,膝蓋微彎易著力,腳腕由內往外轉300下,再由外往內轉300下;

轉腳腕的方法,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三個中的一個來做就可以了。

腦梗、心梗、動脈硬化都是因為「堵」這一個字!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方法,雖然簡單,但長久堅持,就可以打通血管、舒活經絡,解決「堵」的問題!

學會轉動手腕、腳腕這兩招,血管通暢,氣血、經絡不堵,人才能長壽,值得傳閱!


小編為您推薦的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心內科、醫學碩士,主任醫師、首都國醫名師郭維琴教授、全國名中醫王慶國教授親傳弟子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血管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BTV《養生堂》、山東衛視《大醫本草堂》特約專家戴雁彥主任。

如果您有高血壓病、冠心病、腦梗塞、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可以點擊頁面下方了解更多,免費向戴主任提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vAtmm8BUQOea5Ow0a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