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讓小微企業活下來,就會有希望

2020-03-02     人民日報社民生周刊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和實施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多措並舉穩企業穩就業。

疫情一起,各種要素流動在防疫的大形勢下,均停滯下來。這當然是嚴防嚴控的必要,但與此同時,很多企業也陷入困頓之中。眾多中小企業停產或半停產,必然會直接影響到民眾就業和增收,進而會影響市場的活躍。也因此,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要求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緩繳住房公積金等,不失為應急之舉。

客觀而言,受到疫情影響的,並不完全是中小微企業,除了一些醫藥行業及相關企業之外,很多大企業同樣也面臨著開工不足的情形,這應該是一種普遍的困境。畢竟,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是一樣的。

但對於中小微企業而言,此次疫情的影響尤為慘烈。如果說,大企業面臨的可能是利潤縮水、規模縮減,而中小微企業面臨的則是關門歇業。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一直以來,中小微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就偏弱,市場活躍,機會多,它們的日子就好過些,遇到困難籌措挪借的辦法也多些。而疫情一來,好多地方經濟社會基本上按下了暫停鍵,讓很多中小微企業的供需鏈條基本切斷。

一方面,原材料、工人、資金等各種要素均受到限制,生產也就無從組織;另一方面,當下,民眾除了醫用物資和吃喝仍屬於剛性支出之外,其他消費也陷於停頓,市場極度萎縮。

特別是,屬於剛性支出的社保費、住房公積金以及租金等,如果依然按照之前政策繳納,無疑會給中小微企業帶來沉重負擔。這並不是說中小微企業就可以自外於國家的法律和政策,而是說,面對不可抗的疫情,中小微企業的抵抗力顯然要弱得多,很難撐下去。

事實上,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去年年底,李克強總理在成都調研考察時就十分關心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他表示,國家將進一步研究採取降准和定向降准、再貸款和再貼現等多種措施,降低實際利率和綜合融資成本,推動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明顯緩解。

此次疫情背景下的階段性減免企業社保費和實施企業緩繳住房公積金政策,應該說,也是一種積極的舉措,只要幫助中小微邁過這道坎,讓企業活下來,就會有希望。

當下,中小微企業不管是在穩定增長、擴大就業,還是在促進創新、繁榮市場,以及滿足人民群眾需求等方面,均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幫助中小微企業,就是在刺激、復活中國經濟。

當然,從這場疫情也能看出,至少在目前,中小微企業的政策環境仍有待完善,尤其是很多小微企業多被邊緣化,游離在政策的外圍,沒有享受到在稅收、融資、收費等方面應有的待遇。這也是需要不斷改進和提升的。

善待中小微企業,不是說給這些企業以超國民待遇,而是在實質上做出激活經濟機體的積極努力。這些努力,也註定會匯聚成中國經濟的磅礴動力。

作者:胡印斌(媒體評論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fc7nXAB3uTiws8K-e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