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院士再獲重磅任命,這次正好「專業對口」,一起來看一下
人生六十未滿,少年勤勉,青年奮進,中年有成,這些話來描述高福院士,個人覺得再合適不過了。
他用親身實踐告訴了我們,一個人不論出身多麼卑微多麼貧寒,只要肯努力就能夠成功。
他本出身於農村,兄弟姐妹多人,家庭困難,他的起點只是如今的一所二本農業院校,然而他卻通過自己一系列的努力,最終身居要職,在行業內舉足輕重。
而這次的重磅任命,對他來講正好是「專業對口」,一會兒我們就會揭曉。
要知道中國有很多科學大咖都因為申請院士而費過不少勁,比如說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屠呦呦,比如剛正不阿的饒毅,比如學術成果豐碩的施一公,比如最後出走的顏寧。
所以說要想成為院士還是很難的。然而出身農業院校的他,起點並不高的他,卻擁有著眾多的院士頭銜。首先當然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除此之外,他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
相信在這裡,大家就可以一目了然了,他的醫學成果,他在醫學領域的學術成就,是得到全世界的認可的。
另外一方面能夠體現他學術成就的就是他的論文數量,截止到2017年為450篇。據網絡上的數據,到今天的話已經有近500篇了。這甚至讓其他領域的科學大佬都難以望其項背。
單從論文數量上來講,袁隆平、鍾南山、屠呦呦等科學家顯得要遜色了很多。
當然近年來對高福院士的一個不幸的發展方向就是,我們在努力破除對SCI的倚重,破除SCI至上的風氣。
那麼下面就來揭曉高福院士的重磅任命,為什麼說是專業對口呢?
近日,全國科技名詞委在中國科學院召開了全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名詞審定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會議上,高福院士被聘任為審定委員會主任委員。
起名字的是高福院士最擅長的,他富有創造力的大腦,恐怕能夠將一種事物起上成百上千個名字吧。
從高福院士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可貴」的品質。出身低起點低沒關係,只要我們肯努力,最終總是會得到大家的認可的。
那麼最後的問題是,你認為高福院士的這個任命是否是「專業對口呢」?期待你的評論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