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厲王果真是暴君嗎?挖出的青銅器,顛覆司馬遷

2019-11-28     高廣銀

很多歷史對周厲王姬胡的記載都是一位暴君,比如《史記》:「幽厲昏亂,既喪酆鎬。」他在位37年,因為把山川樹林等都列為國家壟斷,捕獵收稅,捕魚也收稅,違背了周朝山林川澤以利民生的典章制度。另外也不允許百姓私下議論他,舉報之後就會被處死,因此導致怨聲載道,只能群起而攻之,最後把他給趕走了,後來給他諡號為「周厲王」,意為暴虐狠戾之意。

然而從出土一些青銅器,比如《虢仲盨》《噩侯馭方鼎》等,從這些銘文上看,周厲王是一位集赫赫軍功於一身的君王,他南征淮夷,北伐嚴狁,東討宿夷,為維護西周的統治奠定了基礎。我們現在評價周厲王,不能在時下背景下去評論,而應該回到周朝當時的環境去研究。

周厲王為何要改革

周王朝是從原始社會脫胎出來的國家,《詩·大雅》中記載周朝「陶復陶穴」,還過著穴居的生活。西周國家形成之後,在土地制度上漸漸破壞了原來的部落的公有制。後來公有的耕地和草地,就被分封下去,起初這些封地只是暫時的,後來就形成永久的封地。但是森林、牧場以及沼澤依然是公有的。

當土地公有制被破壞以後,西周的社會各項政治、經濟制度依然保留著原始社會的痕跡。比如在《孟子·梁惠王下》中記載:「昔者文王之怡歧也,耕者九一,任者世祿,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罪人不擎。」也就是說奴隸主貴族世代都享受豐官厚祿,土地要向周王朝繳稅,像關卡、市井、沼澤地以及山川等都不會徵稅,這是周王朝的老規矩。

西周初年,周天子把土地分封給了自己的親戚,以防止周圍其他部族的侵犯,同樣在周王的封地,也劃分成大小不等的地塊賞賜給了自己的諸侯大臣。在《大克鼎》中記載,周天子除了賞賜給臣下土地,還有山川森林,比如周成王分封給魯供伯禽「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到了周朝末年,周宣王時期,也有大量分封土地、山川的情況。

貴族們從周天子那裡獲得這些土地都是世襲的,享有實際的占有權,而且貴族的這些土地可以相互轉讓與交換。貴族把大量占有的土地再分封給自己的臣下,而且這些人只對分封給自己土地的貴族負責,不再向周天子納貢。在《召伯虎殷》中記載,西周后期奴隸主和貴族擁有大量的肥田沃土,並且不斷把山川領地占為私有,周王室實際控制的土地越來越小。

周王朝到了成、康之後,已經慢慢顯露出破敗的跡象。特別是南方的楚國起來之後,就公然不聽周王室的指揮了。而且楚國聯合周邊的一些國家公開反叛,周昭王被迫南征,現在很多青銅器都記載了這一史實。

當周昭王到達楚國的時候,楚國被迫表示服從,因為要渡過漢水,楚國就送了周昭王很華麗的船,可是這些船是拿膠水粘合在一起的,當船行駛到漢水中間的時候就溶解了,於是整個船就散掉了,周昭王和他的六師全部掉到漢水當中淹死了。所以史書記載「昭王南征而不復」,南征之後再也沒有回來。

後來周穆王的時候,面臨同樣的問題,西邊的犬戎開始公然反叛,周穆王也被迫去征討犬戎,表面上看征討犬戎獲得成功,但是邊境依然憂患重重。在《穆天子傳》中記載,周穆王到處巡遊,其實就是解決邊境隱患問題。

所以周朝經歷了周恭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並沒有得到大的改觀,因此到了周厲王時期越來越嚴重。雖然這個史料《史記》里沒有記載,但是在《後漢書》等史料中都有詳細的記載。

其中西晉時期出土的魏國史書《竹書紀年》當中,詳細記載了周厲王時期,戎狄還有南方的淮夷,和當時西周發生了很多場戰爭,而且每場戰爭都非常慘烈,因此周厲王要面臨南北兩線作戰的窘境。

這就能夠理解周厲王為什麼「橫徵暴斂」,讓榮夷公來幫自己搜刮民眾財富了。因為周厲王軍費開支非常龐大,同時為了應付各種戰爭的需要,還被迫向民眾徵調各種物質,這無疑加劇了周王朝同民眾之間的矛盾。

周厲王的改革

在青銅器《伊毀》中記載,周厲王一方面加強臣妾、宅田、刑法等方面的管理;另一方面在土地制度方面廢除了籍田制度,並剝奪了貴族土地繼承權。共和行政時期雖然被廢除,但是到了周宣王時期,又恢復了周厲王的制度,沒收了部分大貴族的田地。

為了加強專利政策,周厲王任用了榮夷公,衛巫等人,摒棄了周王室那些舊臣。而且為了讓自己新的制度能夠貫徹執行,周厲王讓衛巫「以監謗者,以告,則殺之」,雖然議論的人少了,但是各諸侯也不來朝貢了。

周厲王的改革就是通過沒收大貴族的私有財產,以及遺留下來的公有財產,加強周王室的財政收入。但是周厲王的改革觸動了大貴族的經濟利益,引起他們的激烈反對。威脅周厲王「為民不利,如之不克,民之迥通,職競用力」,周厲王和貴族的矛盾一觸即發。

周厲王的改革激起了下層貴族和平民的反對,這些人不享受周王室的俸祿,而且還受到大貴族的剝削。連年征戰,田園荒蕪,不得不依靠山林為生,加征這些山林的稅負,無疑是斷了這些人的後路。在這種情況下,周王室的大貴族和正人、師氏人等聯合起來發動反叛,周厲王最後只能逃往山西,最後死在那兒。

周厲王為了戰爭的需要,打擊大貴族,剝奪了下層貴族和平民賴以生存的山川林地,所以導致了大貴族聯合平民聯合起來的反叛。但是周厲王拋棄周王室的宗法,大膽改革,使西周根深蒂固的宗法制度遭到破壞。在《棠棣之歌》中記載,周厲王捨棄身邊的親戚,大膽任用賢能之人。周厲王的改革是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序幕,對春秋之後政治制度有重大影響。

《噩侯鼎》中記載,周厲王在反擊夷狄對周王朝的入侵方面取得很大勝利。無論是南方的楚國,還是東邊的熊渠,在周厲王時期,都再次臣服。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周厲王時期一度實現了西周的強盛。周厲王成功實現對夷狄的反擊,使華夏民族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生活和生產環境,有利於西周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無疑都是周厲王取得的成果。

參考資料:《中國通識》周谷城,《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證》唐蘭,《史記》,《後漢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RMWsW4BMH2_cNUgaqr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