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城,山東省德州市下轄縣級市,總面積990平方公里,總人口53.9萬。擁有中國功能糖城、中國食品餡料城、中國營養健康產業城等稱號;2017年再次進入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市。
一、歷史沿革
1、西周為祝國,城址今長清縣東北30里濟南西郊的古城村。後郡稱祝柯,春秋時諸侯「盟於祝柯」就在此地,自此出了名。
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郡置縣,改為祝柯縣,縣址依然。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稱祝阿縣,縣址未搬遷。
3、北魏皇興三年(469年),縣址由古城村遷至阿陽城(現禹城火車站楊城子)。
隋朝時期的祝阿(今禹城)
4、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祝阿縣改名禹城,縣址依然。
唐乾元二年(759年)為阻安史叛軍,決黃河以阻,禹城被淹沒,城址搬至遷善村(臥牛鎮)。
5、五代十國時沿唐制。金時屬濟南府;金天會八年(1130年),分置齊河縣。元代禹城縣屬曹州;明、清時屬濟南府。
6、民國元年(1912年),禹城縣隸屬山東省濟南府;民國二年(1913年)屬山東省德臨道,次年改屬東臨道,民國
十五年(1926年)復屬德臨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起屬山東省第六行政督察公署;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成立了「禹城縣政府」,隸屬渤海區濼北行政專署。
7、1950年,隸屬德州專署;1956年,改屬聊城專署;1958年,禹城縣併入高唐縣,隸屬於聊城專署;1961年,恢復禹城縣建制,復屬德州專署管轄,至1993年禹城撤縣設市(縣級),屬德州市。
二、地名來歷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祝阿縣改為禹城縣,因縣西南30里有禹息古城得名。《元和郡縣誌》卷10:禹城縣「以縣西南三十里有禹息故城,因而為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三、風景名勝
1、八棱碑。位於張莊鎮黎濟寨社區,八棱碑學名八棱經幢,俗稱鐵樹,作為禹城市唯一宋代金石碑刻,屬國家二級保護文物、省一級保護文物。八棱碑最早建於太平興國元年 (公元976年)十月。在「文革」期間被拉倒,碑石四散。 1979年10月,村民將該碑重新豎立起來,加以修復。2012年6月被盜,立案後追回。後又重新選新址,在黎濟寨社區西部重新安放。
2、大禹文化水利風景區。位於德州市禹城市,占地面積1.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積0.75平方公里,風景區依託濼清河綜合治理工程而建。
3、禹王亭博物館。位於禹城市區西北3公里處,占地136.5畝,於1997年建成對外開放。該公園由一個座北朝南的大院落(內有禹王大殿、東西配殿、鐘鼓樓等)、具丘遺蹟、禹王亭和人工湖組成。其結構新穎、緊湊、氣勢恢弘,古樸典雅。
圖文丨來源: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