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
隨著復工和部分公園的開放
加上天氣轉晴
福州路面上的人流也逐漸多了起來
雖然疫情形勢較之前有所好轉
但如今還遠未到可以放鬆警惕的時候
不過,小七鮮生卻發現
不少市民竟然把口罩戴到了脖子上
甚至出現了「遛口罩」的現象
小區業主:「小區安全,沒必要戴。」
在福州台江一小區,小七鮮生看到三五成群的小區業主在廣場上聊天,一些業主竟然把口罩拉到脖子上,而這樣的現象在小區內還有不少。
一位身穿紅色毛衣的大爺告訴小七鮮生,他之所以把口罩拉下來是因為這樣說話方便。
「我們都是本小區的,彼此都認識,如果戴口罩說話時間長了口罩會濕濕的,拉下來說話比較方便。而且,我們都保持著距離,我們心裡有數。」
小七鮮生在小區內轉了一圈,發現廣場上大部分業主都有戴口罩出門,僅有極少數業主不戴口罩,不戴的原因是只在小區內散步安全。
街邊:市民出門都帶口罩,但花樣戴!
隨後,小七鮮生在福州台江區新興路上看到,一些市民也沒有按規範戴好口罩。一位身穿藍色外套的大姐告訴小七鮮生她是依實際情況來決定要不要戴口罩。
「主要是在室外空氣流通,我就把它拉下來了,如果到了菜市場或者人群密集的地方我就拉上來。」
此外,小七鮮生注意到,一位大爺直接把口罩拿在了手上,背著手走路,這樣悠閒的散步,令人不免疑惑,大爺難道您是在遛口罩?
這位大爺解釋說,不戴口罩的原因是戴著容易出汗。
不好好戴口罩的現象不只存在於中老年人身上,一些年輕人也一樣。鼓樓區通湖路上的這三位年輕人為了抽煙直接把口罩戴在了脖子上。
還有這名年輕人把口罩拿在手上和朋友聊天。
甚至有市民在沒戴口罩的情況下打羽毛球。
(公交車站候車市民)
(騎車不戴口罩的市民)
(不戴口罩散步的市民)
景區、公園:不戴口罩現象同樣存在
小七鮮生在福州西湖公園內一處涼亭看到,四位坐在椅子上的市民有三位沒戴好口罩。
另一處涼亭,不僅小孩沒好好戴口罩,一旁的成年人同樣沒戴。
在園內一處石板凳上,兩位大爺在沒戴口罩的情況下,相距一米左右在抽煙、聊天。直到有志願者上前提醒時,他們才將煙掐掉,並把口罩戴上。
相比西湖公園,三坊七巷的人流則相對較少,小七鮮生走完了南后街,只看到一名男子沒按照規範戴口罩。
催你戴口罩的原因
可能大家有疑問為什麼要戴口罩?因為你身邊可能存在這樣兩種人群:
無症狀感染者
一種是無症狀感染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監測方案(第三版)》規定,無症狀感染者即無臨床症狀,但呼吸道標本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也就是說,有些人身上攜帶著病毒,但是自己不發病,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得病了,卻可以在無意間傳播病毒給其他人。
超長潛伏期感染者
還有一種是超長潛伏期感染者。一般認為,14天是最長潛伏期,然而,近日鍾南山團隊在一篇論文中指出,有新冠肺炎患者的潛伏期達到了24天。這些偶發出現的超長潛伏期患者警示我們,即使日前新增病例越來越少,也不能排除個別超長潛伏期患者的存在。
這些場合,請一定要戴口罩
首先,我們來看辦公室場景。身邊的同事從外地回來以後,隔離了14天來上班,但是我們提到了超長潛伏期病人的存在,鍾南山團隊的研究中有最長潛伏期24天的,所以最保險的是等到外地同事回閩滿24天後,相互交流才可以不用戴口罩,現在起碼再戴個十天左右。
在辦公室工作,開會是個很重要的人員聚集場合,也是容易傳播病毒的場景。因此,開會戴口罩,仍然是必要的。
另外,根據廣東省疾控中心最新發布的口罩使用指引,普通民眾在室外通風處(公園、小區、街道)與其他人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通風良好的辦公室、獨處或家庭成員都健康(居家、開車)的情況下,才可不用佩戴口罩。
比如,家中沒有疑似患者,也沒有密切接觸者、疫區回來的家人;私家車沒有搭乘過疫區客人或者疑似患者;在通風條件好的露天勞動、工作並和相鄰人員保持適當距離,逛公園時沒有遊客聚集,有條件和周圍人保持適當距離;辦公室嚴格採取了消毒、測體溫、通風措施,同事也沒有疑似和密切接觸者,這些情況可以不戴口罩。
其次,外出去菜場、商場、超市等一些人流量大的場所,一定要戴口罩。特別是在電梯等狹小密閉場合,還是建議要戴上口罩。專家建議,5樓以下住戶可以選擇走樓梯,既可以鍛鍊身體又避免搭乘電梯。
重點來了!以下場合必須戴口罩
1.去商場、菜場、超市等公共場所
2.乘坐地鐵、公交車等公共運輸
3.乘坐計程車、網約車等
4.坐飛機、火車出遠門
5.參加會議
6.去醫院
戴口罩是阻斷病毒傳播的重要防線
疫情防控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
在疫情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時
請戴好你的口罩
本文為FM1007福建交通廣播原創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