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手札,值得玩味

2019-11-18     書法密碼

朱耷(約1626-1705),號八大山人,又號雪個、個山、入屋、驢屋等,入清後改名道朗,字良月,號破雲樵者。漢族,南昌(今屬江西)人。明末清初畫家、大書法家,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

八大山人書法以中鋒為筆法的基幹,同時筆畫粗細較為均勻,這很容易使人想到懷素的狂草,但兩人又有明顯的區別。懷素書寫的速度很快,中鋒和側鋒並用,也不迴避尖刻的筆畫,同時整個作品用筆的深淺仍有較大的變化。

八大山人書法作品中線條粗細始終比較均勻,線條推移遠未達到懷素狂草的速度,線條內部運動與懷素相比,也比較單純。就線條質地而言,八大山人在節奏的豐富性和氣勢上有所損失,但換取了以徹底的中鋒所鑄造出的堅實的基礎,這對於他的繪畫創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在這一基礎上,八大山人對中鋒有各種靈活的運用。對中鋒的堅持,必然會儘量避開折筆,而以轉筆為中心。他對轉筆的控制十分出色,線條勻整而富有韌性,特別是右上角彎折處的弧線,不妨看做是前人所謂『折釵股』的註腳。

八大的筆法看起來很容易,但異常重要,真正能夠掌握的人也非常少。這種筆法意味著線條改變方向時出色的控制能力。在這一基礎上,才有可能隨心所欲地左右筆鋒的運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M1RgW4BMH2_cNUg9w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