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出5位總統、100名司令:南京這所軍校,才是非洲人的「西點軍校」?

2021-02-01     世界華人周刊

原標題:培養出5位總統、100名司令:南京這所軍校,才是非洲人的「西點軍校」?

1964年,一個非洲青年,帶著最後那點僅存的希望來到中國。

他已經為自己民族獨立奮鬥4年了,結果是逃亡他鄉。

自己的前途在哪裡?自己民族的命運又何去何從?

帶著這些疑問,他就是非洲的唐三藏,來到了「取經」的地方——南京陸軍指揮學院

1、學生有多牛?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始建於1938年11月,新四軍游擊支隊隨營學校在河南省杞縣創建,由我國著名的軍事家彭雪楓擔任校長。

此後,學校多次更名,粟裕、張雲逸、陳毅等中國最會打仗的將領都曾任過校長。

陳毅(中)、張雲逸(右)、彭雪楓(左)

讓學院在世界第一次揚名,是在1957年3月,82名越南軍官,作為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第一批外訓學員來校深造。

沒想到他們居然成了中國軍隊最好的「廣告」。

這些越南軍官,回到越南戰場以後,運用在中國所學的游擊戰、運動戰等戰術,打得美國人暈頭轉向。

還有誰?敢和二戰以後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美軍叫板?還有誰?曾把五大常任理事國中除了自己的國家,都打過一遍?

當然只有中國人民解放軍!

從此以後,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就在國際上一舉成名。於是,廣大第三世界的軍官都「神往」中國,要到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偷師學藝」。

比如尼泊爾,就曾借著「旅遊團」的名義,派出了一個班的軍官過來學習。

尼泊爾女兵

非洲被壓迫民族的青年人,也一定要來到他們心中的聖地。

本文開頭那個非洲青年就是其中之一。

如同武林高手得到了《九陰真經》,他在學院6個月零21天,就學會三句真經: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農村包圍城市和游擊戰術。

回到了非洲以後,「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

他活學活用三句真經,創建了一支「人民解放軍」,與南非政府展開了游擊戰,迎來了民族獨立。

他就是被納米比亞尊稱為「國父」的努喬馬,1990年,他被選為納米比亞第一任總統。

中間為努喬馬

當然,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的優秀學生不止這一個。

還有坦尚尼亞總統基奎特、厄利垂亞總統伊薩亞斯、民主剛果總統洛朗·卡比拉以及幾內亞比索總統若昂·貝爾納多·維埃拉等人。

此外還有非洲的8位國防部長,100多名司令。

自1957年首次承擔培養外國軍事留學生任務以來,它已經先後為五大洲的上百個國家培養6000餘名軍事留學生。

南京陸軍指揮學院就是非洲軍人的西點軍校。

2、學生有多難教?

不同國家、不同語言、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的文化衝突,教這些外籍學員,讓學院感到「壓力山大」。

為了克服語言的障礙,學院根據軍官級別開設了4個專業。每個專業都按法語、西語、俄語和英語4個小班,也有滿足多語種的教學手段。

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學員之間的矛盾。

曾有一名外籍學員走進交流中心大廳後臉色大變,因為他看見大廳中擺放了一面國旗,這是讓自己親屬喪生的敵對國的國旗呀!

他情緒非常激動,堅決表明拒絕與敵人共處。經過大隊指導員的不斷耐心疏導,才解開學員的心結,返校繼續上課。

為了避免類似的事情再發生,對於發生衝突的兩個國家學生,交流中心會提前與他們進行溝通交流。

在生活上,也會儘可能安排他們分開。

但在課堂上,學院的老師從來不是以代表國家政治立場的角度來談論,而是單純地做學術和業務探討。

比如,對韓國軍人授課的時候,用「韓戰」來替代「抗美援朝」,這就體現了就能體現出中方的嚴謹和考慮周全。

總之,辦法總比困難多,尊重每個學員的民族文化,學院也得到各國軍人的認可和尊重。

來自非洲的克里福德少校曾說,中國軍校的課程很貼心,幾乎照顧到了每個人。

3、能學到什麼?

看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把自己軍隊戰鬥經驗和秘密傳授給他人,不就是培養潛在的敵人嗎?

在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的大廳里,有一面牆上面,寫滿了不同字體的「和」字,這體現了中國軍隊戰爭理念,戰爭的目的是為了維護和平。

弱小,只能遭到欺辱,強大,方能彰顯力量。軍事交流的目的,就是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強大。

先進的理念配上先進的武器,才能威懾對手,實現戰略和平。

交流中心外訓課程主要採用「理論為主、實踐為輔」的教學方式。

為了讓學員理解理論知識,學院會讓這些外籍軍官們能夠有機會接觸到中國的軍艦和戰機。

外籍學員參觀杭州某空軍部隊(攝影:倪羽喆,來源:環球網)

一些小國家的軍官親眼能夠見到甚至觸碰先進的武器裝備,都興奮不已,大開眼界。

他們除了學習戰爭的戰略戰術以外,對中國的治國思想也很感興趣。

「他們渴望了解中國的方針政策,特別是那些級別高的軍官。」

這樣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學習,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認識中國,尊重中國。

4、意義有多大?

在這裡,很多外籍軍官都學習到了先進的軍事理念,回去更好地領導自己的國家。

文章開頭的那個非洲青年,成為納米比亞的「國父」,也成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右二為努喬馬

1971年,納米比亞這些「非洲兄弟把中國抬進了聯合國」。

當時,在聯合國大會上,當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後,第一個跑上去與中國代表喬冠華擁抱的人,就是激動的努喬馬。

他曾17次訪華,是新中國堅定的支持者,納米比亞產業成為了中非友誼的受益者。

這些年來,南京陸軍指揮學院一直在知行合一地傳達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的友誼。

寫滿「和」字的牆(攝影:胡雨薇,來源:環球網)

1994年,非洲盧安達爆發種族大屠殺,百萬人慘遭屠殺,社會動盪,經濟崩潰,整個國家淪為人間地獄,慘絕人寰。

而25年之後,這個國家的閱兵式卻驚艷了全世界。

2019年7月4日盧安達解放25周年慶典上,閱兵儀式使用中國隊列動作和口令

他們整齊劃一地走著中國正步,拿著中國製造的武器,連口號也是中國的「 一二一」。

這不正是「山寨版」的中國閱兵嗎?

只是膚色不同罷了。

這個被西方遺棄的國家,成為中國最好的學生,25年便煥然一新。

盧安達在經濟上不僅創造了奇蹟,成為世界上經濟速度增長的國家,更模仿中國的建軍模式,保障了國家的穩定與和平。

非洲大陸上,翻版的「解放軍」絕不是一家。在中國,擁有外訓課程的學院也不僅僅只有南京陸軍指揮學院。

滾滾歷史長河中,轟轟烈烈的民族解放運動中,曾見中國軍人的身影。

如今,在保障世界和平上,更有中國軍隊的精神——止戈為武。文/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GsXXcB9wjdwRpvNKM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