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喝湯,可美

2019-06-02     洛陽百姓生活

霍華民 /文

洛陽方言,把好不叫好,叫可美;把壞不叫壞,叫可瞎。每每我和朋友喝湯之後,大都聽到一片嘖嘖的「可美」聲。最初,我不理解,後來還是有點理解了。

他鄉日久成故鄉。好像時間就這一晃,我從冰城哈爾濱調任花城洛陽高校任教已近十個年頭了……我也喜歡上了喝湯。

記得,在剛來洛陽的日子。晚上,走在校園的小區散步,門衛親切地問我:「喝湯了沒?」我有些發懵,但感覺這是禮貌,糊塗地回答:「喝了」。於是,相視笑笑。我依稀品出點厚重的文化味兒來。

再後來時間長了點,我才知道:喝湯,是典型的洛陽方言,也是最地道的豫西民俗。喝湯本意是吃晚飯的意思。據說,過去洛陽人窮,晚飯捨不得吃饃,大多以米湯、麵湯等稀飯為主,所以叫喝湯。有舊時的歌謠為證:「清早稀,晌午湯,行黑兒(指傍晚)碗底見月亮。」

現在洛陽說喝湯,已經不指稀飯這個意思了。是特指喝牛肉湯、羊肉湯之類。據同事給我介紹:洛陽四面環山,處在盆地,雨量少,故民間飲食多用湯類,以抵禦氣候乾燥寒冷。不論是早上,中午或者晚上洛陽人都愛喝湯,洛陽人最自豪的國宴:水席24道,也是湯湯水水。所以洛陽的飲食文化濃縮起來,精髓就是一個「湯」字。

洛陽人愛喝湯的肇始,現在已難以考證。現有種說法,是追溯到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說是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帶來的飲食文化。近幾年,我先後兩次去洛陽的嵩縣,拜謁了伊尹祠。我想:伊尹(夏末商初人)當過奴隸,幼年寄養於庖人之家。他由廚師入宰相的經歷,是由烹飪而通治國之道,說湯以至味,成為商湯心目中的智者賢者。他是不是和洛陽這個喝湯的歷史有關係呢?據說伊尹活了100多歲,這是否是喝湯的功勞?

縱觀現實的洛陽,有人統計全市大約有上千家各類湯館。據說幾家老字號像馬傑山、高老四他們的牛肉湯館有幾代經營了一百多年的歷史。還有高記牛雜湯、李記丸子湯、張記全驢湯、任記豆腐湯也都是老字號湯館。就湯的各類來說,二三十種湯。比如:羊肉湯、牛肉湯、狗肉湯、驢肉湯、雜肝湯、胡辣湯、豆腐湯、小碗湯、涼粉湯、粉絲湯、不翻湯、丸子湯等等。可以說,洛陽的本土化的小吃就是湯的世界、湯的王國。可見,喝湯在洛陽的盛行程度,已經滲透到洛陽人觀念里、骨子裡、文化里……

業餘時間,我喜歡釣魚。如果是起早釣魚,漁友都不在家吃飯。常去光顧的有兩個喝湯地點。一個是去陸渾水庫釣魚,在欒川境有一處喝湯處。洛陽人講究喝頭鍋湯。洛陽民俗專家曾形象地說:「七點鐘喝湯(原味),八點鐘喝油(加水多了,靠油出味),九點鐘喝水。」很多老洛陽人往往雞叫就守候在湯館門口,為的就是能喝上「頭三碗」。

我們大都是五點到地方,等著開門喝頭鍋湯。根據肉的多少,分為6元和10元兩種碗。給湯的同時,還給兩個發麵餅。喝湯時,桌上放著精鹽和辣椒。我每每喝湯,都要放點鹽也放點辣椒(好像用羊油炸的,成塊)。人家專業喝湯的,大都不放鹽,叫喝淡湯。顯然,我不懂更不會喝。每次喝湯,重來沒有再添過湯。

據說喝湯的鹹淡程度,就像圍棋選手的段位一樣,能夠看出一個人喝湯的「道行」。往往年齡越大,喝湯時間越長,要求湯的味道越淡,而習慣喝「甜湯」(即不放鹽)的人,才是最正宗的「喝家」。洛陽喝湯有規矩:要肉加錢,添湯免費。無論你能喝幾碗,都給你加。這一點很講究經營之道。

另一個喝湯的地方,那是相當的火爆:那是一個叫「鐵謝」的湯館。每次去喝湯,都要排長長的隊。因為地點很偏,大都是開車喝湯的人。我遇到一次,前面排隊的人要28份湯!真是喝得瘋狂、喝得熱鬧……

據說這個店,一天要喝進去五六十隻羊!

現場目擊這些喝湯人,都不願意在屋裡,都在外面的大棚里,還有人喜歡蹲著喝。大都是用盤把盛滿湯的粗瓷大碗放桌上,把燒餅掰成幾瓣往湯里一丟,大口吃著泡餅,呼哧呼哧喝湯。有的人喝得滿臉淌汗,有人竟能添兩三次湯,喝出水平,喝出甜美,喝得天翻地覆,喝得慷慨激昂。真是「有一種滿足叫可美」的舒坦!

實話相告,喝湯過去我總以為吃不飽。其實不然,除泡發麵燒餅之處,還有泡薄餅的,吃起來特實惠。喝一頓湯,能頂兩頓飯。

過去,老洛陽人喝湯講究「三美」,即「瘦肉、薄餅、肥湯」,三者缺一不可。現今,人們的生活好了,大都不缺少油水。所以,我看到的喝湯人都不要太多的肉了。據我了解,有些就為了去喝正宗的湯,不惜一大早開車幾十公里去喝湯。而且做這樣的事兒,樂此不疲。

自從我調到洛陽,常有同事提醒我:洛陽氣候比較乾燥,要多喝水。我想,這也正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形成一方美食文化。洛陽各種各樣、風格各異的湯食,正是地域氣候的產物,所以能夠長期受到洛陽人的喜愛。我也成了洛陽人,我也喜愛喝湯啦!

有星級酒店營養師認為,洛陽人喝的湯,其實是最富營養的早餐。第一,湯是用牛、羊的骨頭熬成的,可以補鈣;第二,湯可以補充人體內需要的脂肪、水分;第三,湯里還有蔥、蒜苗、青菜。這三樣,都是早上人體最需要補充的。

一次我來哈市朋友,頭一天晚上喝酒喝多了。本地同事說,明早去喝湯。到了第二早上,我在睡夢中,同事來喊我:喝驢肉湯去!

滾燙、噴香的驢肉湯,不但是洛陽古都人生活中的享受,還寄託著在外地的洛陽老鄉最濃濃的鄉情。結果,喝完湯,我們疲勞和酒勁頓消,都喝精神啦!喝湯,喝出情友、喝出健康,還喝出文化。真是可美!

說到可美,這讓我想起,去年10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郵政日,我國發行的「牡丹花都」專用郵資圖正式開始使用。老洛陽人經常掛在嘴邊的口語,也上了明信片。這套方言明信片一共6張,正面均印有「牡丹花都」郵資圖,在背面則是一句句妙趣橫生的方言:「有一種沉默叫包吭氣兒」、「有一種滿足叫可美」、「有一種開玩笑叫毛搗」、「有一種疑問叫弄啥類」、「有一種同行叫斯跟著」……這其中,「有一種滿足叫可美」,就是畫的喝湯的情境。

洛陽人就好這口。喝湯,不僅是一種特殊的好飲食習俗,更是一幅溢美著濃郁河洛文化和豫西情感的國畫……

真是一個「湯」字不得了,可美!

霍華民,男,洛陽理工學院教授,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我與洛陽徵文比賽一等獎獲得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uXbC2wBmyVoG_1Z51N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