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皇帝,從讀懂外朝和內廷宮殿上的匾額開始,不看不藏實在可惜

2020-10-02     沐一場月光雨

原標題:讀懂皇帝,從讀懂外朝和內廷宮殿上的匾額開始,不看不藏實在可惜

【原創】

故宮很大,但去了2次都沒有搞清。今天,寫這篇文章,單從讀懂外朝和內廷宮殿上的匾額開始,一定看有所獲。

故宮分為外朝和內廷。

外朝是皇帝處理政事的地方。沿著中軸線,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內廷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以及和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沿著中軸線,主要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

下面,依次介紹各大宮殿上的匾額。

太和殿上高懸的是「建極綏猷」,為乾隆御筆。其中:建極典出《尚書·洪範》,建,立也。極,中也;綏猷典出《尚書·湯誥》,綏,安撫、順應。猷,天道、法則。意指皇帝要建立一個中正的強大的國家準則,要有順應四海之內黎民百姓的法則。原件在袁世凱稱帝時被換下,已失。現匾額是2002年9月,故宮專家按1900年太和殿的舊照片成功複製的。對此,小編強烈呼籲:不要因改朝換代,毀滅文物,因為,文物屬於世界,屬於人類!

中和殿上高懸的是「允執厥中」,為乾隆御筆。典出 《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允,公允、誠實。執,遵守。厥,語氣詞,其。中,中正。意指皇帝要誠實公允地遵守中正之道。

保和殿上高懸的是「皇建有極」,為乾隆御筆。典出箕子《洪範》「皇建其有極」。意指皇帝要建立中正的最高準則。

以上為外朝三大殿,有兩個共同特徵:一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均有一「和」字,其用意十分明顯;二是以上匾額均為乾隆皇帝手書,說明其在清朝歷史上的顯赫地位。

乾清宮上高懸的是「正大光明」,為順治皇帝御筆。典出宋代朱熹的《朱文公文集》。意指皇帝要心懷坦蕩,言行正派。同時又指大清的江山得來是正大光明的。此匾額最為有名的是,從雍正開始,建立了一套立太子的程序,預先把「立儲匣」放在此匾額的後面,乾隆、嘉慶、道光和咸豐四個皇帝都是通過這種方式確立的。

交泰殿上高懸的是「無為」,為乾隆皇帝臨摹康熙皇帝的御筆。典出《道德經》:為無為,則無不治。意指皇帝要順應天道,遵循規律,這樣才能國泰民安。這很符合「交泰」即天地交合之道的寓意。

坤寧宮上高懸的是「日升月恆」,為慈禧太后御筆。典出《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意指恆升不老,萬古長存。帝王的海誓山盟都要和尋常百姓家不一樣。

歲月悠悠,物是人非。不論是治國理政,還是悱惻纏綿,讀懂外朝和內廷宮殿上的匾額,也許就讀懂了故宮,讀懂了皇帝,讀懂了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lTt5nQBLq-Ct6CZ75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