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到蘇州走馬上任的官員第一站都是這裡?

2019-05-08   姑蘇好時光

姑蘇好時光,每天聽見有趣的蘇州。

我們都知道,蘇州是中國歷史上誕生狀元最多的地方,是名副其實的人傑地靈。蘇州的水不僅養育了如此多的狀元,還不斷吸引著每朝每代的名士高人慕名而來,從唐宋時期的白居易、韋應物、范仲淹,再到明清之際的林則徐……蘇州可以說是見證了無數的「名官」。


鈕家巷的蘇州狀元博物館


那麼,你知道這些當官的到蘇州走馬上任第一站是哪裡嗎?

那就是古胥門外的接官廳。今日的胥門外城河兩岸,粉牆黛瓦、楊柳輕拂,蘇州規劃展示館、萬年橋、百花洲公園、滄浪區少年宮、萬壽亭(即皇亭)等錯落於兩岸,城市的呼吸緩慢而有韻律。



而古胥門的昔日,卻是一派肅穆和威嚴,用現在的話來說,絕對是一個窗口單位,因為古時候,凡有新官到任,或是有朝廷官員來蘇州視察,都是乘船經盤門水關入城,泊岸後,經過來遠橋到達接官廳,然後接受一個隆重的歡迎儀式。

一般來說官船抵達碼頭之後,恭迎人員按官品等次肅穆立於岸邊,儀仗隊待列兩旁,官員一到,即鳴禮炮3響,儀仗隊行迎賓禮。禮畢,所有官員才進入迎賓廳飲茶、休息。在當時,全國各地都有這樣的接官廳,規模大一點的,前有奏樂亭、鳴炮場、禮賓台;後有馬廄、茶房、炮手房,相當考究。


胥門外護城河夜景


而官員們在飲茶、休息、聊天的時候,也是對蘇州留下第一印象的時刻,所以,接官廳一定是要選一個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的地方。

事實也是如此。蘇州自古就是江南的政治、經濟、文化重鎮,宋室南渡後,官宦來往、文書傳遞愈加頻繁。到了南宋時期,秦檜的內弟平江知府王喚下令在胥門南側建姑蘇館,並於城上修築姑蘇台,台下有百花洲,洲東有射圃,建築宏偉。


百年前是帝王將相靠岸的地方,如今成了遊客喜聞樂見的遊船碼頭


清朝的時候,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南巡時,就是從這裡的御碼頭登岸。作為迎送朝廷官員的第一水埠,《姑蘇繁華圖》中的接官廳,沿線驛館連綿、一派生機。

接送的官員多了,也就有故事了。據說有一次某官到任,眾同僚到碼頭迎接。官船剛靠碼頭,就聽到有歌者在唱:「舊官去了新官來,壞官去了好官來。」那新官大喜,連叫有賞。然後就問道:「本官初到貴方,何以地方上已經知道本官的官聲頗佳,居然就唱起來了?」

那歌者應聲答道:「這倒不是。這是祖師爺傳下來的規矩,每個新官來都這麼唱。」

新官聞言頓覺沒趣、索然無味。所以說,接官廳不僅接新官,還送舊官,而且舊官也不都是壞官。康熙年間,接官廳還有一座「民不能忘」的石牌坊,是姑蘇百姓紀念江蘇巡撫湯斌建的。

原「民不能忘」牌坊


重建後的「民不能忘」碑坊


湯斌在蘇州擔任江蘇巡撫,因勤政愛民、生活簡樸而受到蘇州百姓的歡迎。後來他升官要離開的時候,蘇州百姓罷市三日,天天爭相哭送。為了紀念他的功績,蘇州人在這裡豎起了一塊「民不能忘」牌坊。從此也成為蘇城到任官員的第一堂廉政教育課

如今在胥門外,除了可以看到接官廳、民不能忘碑之外,還可以向東徒步走到不遠處的朱家園道前街,那裡有當年林則徐擔任江蘇按察使、江蘇巡撫時留下的蛛絲馬跡;再往東是書院巷,江蘇巡撫衙門舊址,往北到西美巷則有紀念與包拯、海瑞齊名的況青天的況公祠……



沿著這條路線,仿佛可以讀懂胥門外那塊「民不能忘」碑,蘇州百姓始終記得,哪些才是真正的清官和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