饞饞饞饞饞!《早餐中國》怎麼還沒cue到四川!

2019-05-05     成都范兒

一個來自靈魂的拷問

你有多久沒吃過早餐了?

清晨路邊的早餐店,炊煙順著老舊的屋子裊裊升起,熱騰騰的食物散發出誘人的香氣,熙攘的食客擠滿小店。

他們有的面色睏倦,有的行色匆忙,但一碗帶著暖意的早餐下肚後,每個人的神色已經變得滿足而幸福。這樣的畫面,就出現在前不久開播的美食紀錄片《早餐中國》中。



《早餐中國》顧名思義講的就是中國各地的早餐文化,每集約5min工作日上午8點見,目的明確地就是要吊足那些不吃早餐上班族的胃口。(讓你不吃早餐,饞死你!)

紀錄片共100集,以探店的形式,每天一家早餐店(店名和價格寫得明明白白)。目前播出的有長沙肉絲粉、凱里酸湯粉、汕頭豬血湯、福安水煎包、西安油茶麻花、長沙豬油渣燒麥、汕頭粿汁、台江羊癟粉……才剛剛開始,相信四川市州肯定馬上擁有姓名!

雖然請到「舌尖」導演陳曉卿擔任總顧問,再有著名美食專欄作家沈宏非的文化加持,但和「舌尖」不同,這部紀錄片輕鬆幽默,伴隨著搞笑的BGM和特效,就像是在看一場吃播,口水忍不住啊....



而且每集片尾曲全是由早餐店老闆根據個人喜好欽點,配上生活場景,滿滿煙火氣,雖然短,但看完像是看部圍繞早餐的哲學電影,又像看了一部情節幽默的小小說。


尤其第一集「崽啊,嗦了這碗粉」!

給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


米粉在南方的地位難以動搖,不僅是長沙,南方人包括四川人,把「吃粉」不叫吃,要叫「suo」。這集裡的主人公就zqsg地教你「嗦粉」,實力演繹什麼叫好吃到昏厥

好吃到小哥哥白眼翻上天....

范兒姐一直覺得,人間的煙火氣,是從早餐開始的。大家每天早餐習慣吃什麼呢?熱騰騰的包子饅頭油條,辣分er分er的面,或者油爆爆的蔥油餅和糖油果子?

這一次,范兒姐問了幾位四川各個市州的小夥伴,聊了聊他們舌尖上記憶里的家鄉早餐,這篇稿子承載了大家滿滿的思鄉之情,快來為你的家鄉打call!



酒香里做出來的面和米塊

講述人:陳小樣

一個11歲就外出讀書常年吃食堂的girl,從1歲到11歲,記憶里瀘州的早餐都浸在了面和麵食里。

瀘州有個特色的東西——米塊。形似河粉但是材質和河粉完全不一樣,更厚重的口感,是很多90後瀘州小夥伴記憶中的味道。

每次回瀘州,一定要去叫上一碗,所以不知不覺已經累積了這麼多照片!



聽說每個瀘州人來了成都都會不習慣,因為實在吃不來成都的面!

一直很納悶,為啥瀘州的牛肉麵那麼好吃,以致想念那一口味道卻幾乎不可在外地吃到。

除了面以外,瀘州人喜歡吃粑粑,很多街坊鄰里都願意多轉一個彎,到隔壁街子的店裡外帶白糕或者是直接在店實用。酒城的香味不僅有酒,原滋原味的「粑粑」早餐也是吃一頓香一天。



美食之都不是說說而已

講述人:Aison

在自貢工作一年,胖了十斤的微胖界人士。

自貢是美食之都,豆花飯、葉兒耙就不擺了。

但在自貢,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面,特別是這家長生面。基本每次回自貢都要去吃。在大安的老街上,比較有名,以前就是個老鋪子,牛肉乾擔面強烈推薦。



牛肉耙活入味,面是比較細的那種但韌勁很足。把面豁轉了,讓每根麵條都裹上紅油,一口下去,瞬間開胃也瞬間清醒。

這家店的紅油里應該還有不知道什麼的菜根,辣中帶咸,咸中帶鮮。配上一碗帶絲骨湯,只有一個字——舒服!現在還開發出了做好的麵條和辣醬,這次買了回來還沒吃。



還有花生漿豆花,在燈杆壩的坡坡上。他的豆花十分鮮嫩,最特別的是gao水是花生的味道,適合口味清淡的小夥伴。



會理雞火絲餌塊

講述人:西昌我大哥

明明是藏族boy,卻最擅長黑人饒舌rap。端起酒杯就是干,端起米粉就是嗦。

離西昌不遠的會理小吃雞火絲餌塊,是我們愛吃的早餐。

雞火絲分別指雞肉絲、火腿絲和餌塊絲,是會理的傳統小吃。

一碗好吃的雞火絲,可以說碗里完全無槽點。會理傳統美食餌塊韌勁香美,嚼起來彈性十足。而裡面的火腿絲,來自我們隔壁的雲南,充足的日曬和乾燥的氣候讓雲南火腿完全不遜色於金華。



圖據@臊燈yer

舀一勺醇香的湯底,喜歡清湯淡味的小夥伴就可以直接乾了。像我這樣的重口味,更愛再撒點川菜重口味的調料蔥花兒、小米辣,好食材配上好調料,那個味道可以讓人瘋狂!

米粉是大部分西昌人的至愛,西昌米粉類似於成都的米線,但又有些區別,比米線更細而且口感更勁道,米粉紹子多以牛羊肉或是動物的內臟為主。味道鮮美。

西昌人對米粉的忠實程度是超乎想像的,各條街上到處是醒目的米粉店招牌,早上的西昌飄溢都是特有的「粉」香、「湯」香。

西昌米粉一眼就看出的特點是佐料,店面每張桌子上的佐料應有盡有,光是海椒就起碼放四種:熟油海椒、紅油豆瓣、小米辣、胡辣子等,薄荷葉、香菜、蔥花,再加上西昌特產的老酸菜,老饕們可以根據自己口味,變化出多種搭配組合。



雞火絲餌塊金絲面

講述人:圈圈兒最乖

嘴巴可以不歇氣的文字工作者,外號「圈圈」不是形容身材,明明可以更瘦但是不在意。

「沒有一碗飄著飄著蔥花兒的金絲面,在廣漢的冬天早上完全不能起床!」



圖據@德陽晚報

廣漢人的早上通常是從一碗手工全蛋金絲面開始的。小時候揣到媽媽給的幾塊錢,上班了走進公司大門前,都要去路邊邊不知名的麵館點一碗面。胃裡面暖暖的,仿佛才有勇氣面對生活!

金絲面由雞蛋、蘇打擀麵製作而成,因為細如金絲而得名。全手工製作,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碗里細細的麵條色澤金黃,麵湯就是原湯,倒點芝麻油、撒上蔥花兒,再加上臊子,簡簡單單也很美味。



圖據@阿措措是汀院小檸檬



牛和兔看到甜城要跑很遠

講述人:甜橙姑娘

曾經的媒體人,在一線記者崗位奮鬥了5年,跑過地震一線現場,也採訪過國際知名大佬。現在因為身體原因退居二線,對文字的熱愛依然停不下來。

內江,又被成為甜城。甘蔗的種植和蔗糖的生產,使得這個城市充滿了甜蜜的氣氛。內江人喜歡麵食,素麵牛肉麵、饅頭、甚至涼粉都成為了內江人和呼吸一樣重要的早飯食物。

在內江,有一條被稱為「麵食一條街」民族路,好吃的面都在這條街上。



上班前去麵館里坐著窸窸窣窣,內江口音在各種各樣的小麵館里迴蕩。熱騰騰的一碗端上來,上面堆了幾大坨牛肉,和面的時候最幸福了,看著面和牛肉在香噴噴的湯里翻騰。

牛肉麵是內江的招牌面了,味道很重,挺辣,高湯熬得很香,吃過後口有餘香。

隆昌干拌米線與成都的烤米線有一點類似,但烤米線七七八八加入太多輔料菜品,將菜與米線燜入味,始終沒有干拌的口感爽滑,味道濃郁。

盛譽面莊是在隆昌乾了幾十年的老麵館,其中干米線是拌得一絕。小膠盒裡的香料往碗里一撒,添一勺紅油,木筷三兩下一挑,每根米線佐料裹得巴巴適適,萬不能缺的是表面的一層肥瘦相適的肉臊搭配上鹹淡合適的腌菜粒,這才能端上桌。

將肉臊與腌菜粒拌上軟彈的米線,太硬不行,過軟易斷,夾上一筷,一口嗦進嘴巴,香辣爽口,這碗干拌米線才算到位了。

內江麵館特別喜歡供應素麵,啥子都不放,一樣有味道,好吃,吃得到面本身的美味。前面說的鮮美飲食店,人家只賣抄手和素麵,你愛吃不吃,你不吃我有的是市場,他們自己做的辣椒麵點點大一瓶都是50塊錢,賣的就是手藝。

如果你喊老闆加香菜,這時候老闆會回答你:「香菜在桌子上,個人抓....」



一碗熱氣騰騰的綿陽米粉兒

講述人:張靠譜

綿陽人,在成都工作多年的資深人力資源,文筆細膩感情豐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歷史系學生。

好吃嘴陳曉卿在他一本書里曾說余光中《鄉愁四韻》中所謂的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臘梅香……於他而言都是充滿家鄉味道的一碗清湯。

然而對於身在外地的綿陽人來講,所有的情感外化物就是放滿香菜酸菜還有香蔥,熱氣騰騰的一碗米粉。

綿陽人吃米粉,不僅僅是一種口味上的愛好,而已是一種飲食習慣和文化。街邊大大小小的米粉店隨處可見數不勝數。點一碗米粉,喝一碗豆漿,是綿陽人的一種早飯標配。

老闆用竹漏勺將米粉在翻滾的湯里利落地冒兩下,倒入碗中,澆上熬制好的帶有大坨牛肉或肥腸的濃湯,然後再根據自己口味自主加入蔥和香菜,美好的一天就從面前這碗鮮香嫩滑的米粉開始了。加上大多數米粉店都會為食客免費提供的熱豆漿,簡直不擺了。

和同為大米為原料的雲南米線比,綿陽米粉細很多,所以更能入味。綿陽米粉雖然湯料只有紅湯和清湯兩種,但是每種湯料下的臊子有數種,牛肉、肥腸、雞湯、豌豆、筍子、三鮮、丸子等等等等。

有朋友說我不能吃辣,對嘛,那你就吃清湯的;有朋友說清湯的看起來太寡味了,對嘛,那你就吃紅湯的;還有朋友說清湯紅湯我都想嘗但又只吃得下一碗,咋辦?那就對澆嘛!啥子叫對澆?就是清紅湯!給你的粉兒澆半瓢紅湯,再來半瓢清湯,紅湯的麻辣和清湯的鮮香你就此占全。

綿陽的米粉店多如牛毛,如果再加上郊縣如三台安縣北川江油等,那更不得了。這麼多米粉店總要有代表嘛,是的,代表很多,我們選幾位。

綿陽三醫院對面的康富源老開元米粉,一家店門前排著長龍的米粉店,從排隊就知道味道有多牛逼。還有老字號順河米粉,也是要排隊才能吃得到。除此之外,高水楊米粉、德華開元米粉、安縣鮮米粉等等,叫出來都是響噹噹的米粉金字招牌。

最後,提醒大家,綿陽米粉不要念成綿陽米粉,一定要帶上兒化音,綿陽米粉兒。老闆把粉兒冒好後,千萬不要坐在那裡等老闆給你端上來,一定要自己去窗口端,端了之後自己放香菜香蔥和酸菜,這才是綿陽米粉兒的正確打開方式。



南充米粉才是天下第一美味的早餐

講述人:+33

曾生活在北京的南充人,雖然我們現在喜歡說她是北京名媛,但是只需要一碗南充米粉擺在她面前,LV一秒變菜籃。叫囂著南充比綿陽米粉好吃一百倍的名媛33的口頭禪:「綿陽人來呀,來撕我呀。」

異鄉的南充人,在最饞或最思鄉的時候,想的不是火鍋,也不是回鍋肉,而是一碗米粉。

熬得雪白的骨頭湯在大鍋里沸騰著,盛著米粉的竹漏勺,在湯里上下冒幾下倒在碗里,澆上紅燒牛肉、鱔魚等湯頭,撒上香菜或蔥花,最後再加一個油乾兒,滋味不擺了。

南充人到底有多愛米粉?每條街基本上都有粉館,有的熱門街道甚至有7、8家那麼多,競爭非常激烈。粉館也是典型的蒼蠅館子,又小環境又差,生意好的店,食客經常要搬個凳子在街沿上,自己再坐在小板凳上吃粉。

高興了說走去喝碗粉,傷心了也想爬出去喝碗粉。米粉早已跟南充人靈肉合一了。


粉很講究,比雲南米線細,比綿陽米粉粗,用水泡好,瀝干,再下鍋,注意不是煮,而是像燙火鍋一樣上下過水,我們稱之為「冒」。冒粉的湯也尤為重要,白水當然也可以,但最好的是大塊的豬蹄膀骨頭熬出的湯頭。

然後是主料登場的時候了,要加上紅燒牛肉、紅燒鱔魚、清燉羊肉湯、雞湯等原湯,一碗粉的味道的好壞基本上取決於這些湯頭。

根據個人口味,可以加鹽、味精、花椒粉、胡椒粉。桂林米粉、綿羊米粉、都江堰米粉……私以為那麼多粉里,只有貴州六盤水的水城羊肉粉可以和南充米粉一較高下。



宜賓真的不止有燃面

講述人:泡菜哥哥rod

成都餐飲圈知名網紅划拳哥,宜賓扛把子,一遍又一遍糾正大家:我們宜賓沒有把把燒。

幾乎每一個知道宜賓的好吃嘴,都會提五糧液就是燃面,每次遇到這種人我都嘴裡附和心裡想:宜賓的面上百種好嗎。確實,在我們那兒隨便進一個麵館,你不知道什麼面是特色,就點燃面,怎麼都錯不了。

從家講起,吃遍了所有家附近的早餐店,著重推薦樓下的興文劉抄手和斜對面的筠連水粉。在此提一句,宜賓每個地區特色都不一樣,比如:珙縣豬兒粑、沙河豆腐、長寧竹筍、李莊白肉...



興文劉抄手,女承母業,在我家樓下經營超過10年。每次必點燃抄(就是用燃面的手法做抄手,同理還有燃米線)。

抄手肉餡加入了搗碎的慈瓜,就是荸薺,不膩還有清香,另外口感上增加一份脆爽。當煮熟的抄手配上自製辣椒油、宜賓芽菜、花生面、蔥花,一個入口,不禁感嘆到:秋水共長天一色。

筠連水粉,不同於成都的肥腸粉。肥腸經過紅燒後與水粉融合,一口粉一口肥腸,雲無心以出袖,鳥倦飛而知還。

隨便說一句這家店的門面只有10平不到,以前做過很多生意全部失敗,只有這個水粉店活下來,每天無論何時到店都在排隊,我每次去加20元肥腸,端到門口蹲著吃,不枉此行。

說到粑粑,豬兒粑也是美好記憶,一份豬兒粑分肉餡、糖餡,大愛肉餡豬兒粑,好吃秘訣是餡兒里加了本土特產冬筍。

記得正月初一早上就要吃豬兒粑,還特別講究,要吃雙數,寓意成雙成對、四季發財、六六大順、八方來財、十全十美、月月紅...




就是這一口米卷涼粉羊肉麵

講述人:楊三金

一個生活在外地的偽資陽人,從小吃檸檬不用加白糖。小時候對早餐不怎麼講究,紅薯稀飯、麵條米線,還有米卷,能打發一夜的轆轆飢腸就行。現在除了大假很少回家,倒是格外想念家鄉的米卷,離了那片水土就不成活的味道。

安岳是資陽市下轄的一個縣,特產檸檬。還有一種特色小吃,就是米卷,由大米加工而成,分白米卷、黃米卷、黑米卷等等。

做法也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涼拌,麻辣爽滑。特別的,很多安岳人說米卷離了這裡的水米,味道就不對了。

想不到吧,傷心涼粉竟然來自資陽。這個名字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是湖廣填四川的時候客家人把這道菜帶到了四川,因為思鄉傷心,所以取名傷心涼粉;二是指涼粉太辣!吃了眼淚水狂飆~哈哈,吃過幾次,偏向於後者這種解釋。

簡陽羊兒湯,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當然,早餐不太可能就喝這個,但來碗羊肉麵還是可以的。這家鴻達羊肉麵在資陽開了20年,小有名氣,是很多人的童年味道。羊肉臊子很好吃,不過面相對煮得軟一點。

圖片來自網友@一塊二二二



吃肉吃油從早上開始

講述人:kiyo

在達州的肉湯圓和油茶癟包子中長大長胖。有啥子嘛,下了班又去整二兩牛肉麵。

肉湯圓和甜湯圓之爭在達州是進行不起來的,因為全世界的達州人都吃肉湯圓。豬肉餡里加上蔥姜蒜,用炒鍋翻炒後冷卻入味,現吃現包。

大竹肉丁面其實是一種雜醬面,但雜醬真的是很大一粒粒的肉,吃起來很有滿足感。比起辣,大竹肉丁面更多的是突出肉丁的醬香味。川味佐料中有絲絲雜醬香,每天都可以吃二兩。

癟包子是十多年的老店了,每天下午五點才開賣。包子雖癟但種類豐富,像尖椒包、雞丁包、土豆包等人氣品種一般開籠五分鐘就搶沒得了。但辣花捲,玉米饅頭等也是讓人無法割捨的存在。



細米麵糊糊加上花生碎、椒鹽、辣油等作料,撒上金黃的饊子,就是美味可口的油茶了。吃的時候要用米糊蓋住饊子,攪拌後使之變軟,入口細滑,清爽美味。追求營養的還可以在糊糊里加個蛋。



早餐是豆腐腦+Ka餅

講述人:蘇妹兒

一個來自樂山愛吃的文藝女青年。曾經是微胖界小公舉,現在是文藝學美少女。

樂山人在外地最想念的早餐食物一定是豆腐腦和Ka餅了。

「今天天氣真的好,出門吃碗豆腐腦」。豆腐腦在樂山人心中的分量無可比擬。樂山的豆腐腦咸香麻辣,碗底墊著紅薯粉,嫩滑的豆腐花,撒上花生、大頭菜、雞絲、等小料,再來一勺秘制麻辣湯底,最精華的是可以選擇加「蒸籠」。



「蒸籠」就是粉蒸的牛肉和肥腸,正宗的樂山人進店就說「來一碗鴛鴦」,就是加一籠牛肉一籠肥腸,巴適!



通常一碗豆腐腦是不夠的,還得來個夾(ka)餅。把「蒸籠」倒出來,撒上辣椒粉孜然粉和花椒粉,香菜小蔥拌勻,夾入火爐里烘焙好的小白餅,牛肉軟糯肥腸彈牙,滿口生香。

樂山最出名的除了九九豆腐腦,就是峨眉酥肉豆腐腦,在一般豆腐腦的基礎上,還要加上一把炸的香脆的酥肉,裹在豆腐腦里一口吃下,大清早的身心滿足。



家鄉的早餐

是小時候起來晚了上課快遲到吃不了早飯;

是第二節下課後跑出校門喝的那碗粉;

是爺爺出門買回來的粑粑;

是和(男)女朋友要一起吃遍家鄉小面的豪言

……

早餐是我們城市裡第一縷煙火氣,范兒姐希望小夥伴們的每個清晨,都被愛、夢想和早餐叫醒…

另外,這裡有個活動等你參與!



「五月環遊世界」美照徵集


徵集大家五一節期間去各個地方拍的「美照」,將有機會登上成都范兒5月「五月環遊世界」主題封面。歡迎大家積極投稿哦!

投稿方式:直接發送照片到成都范兒微信公眾號

投稿要求:

1)圖片為高清豎圖;

2)請註明圖片拍攝地點、拍攝者名字。

模板展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eCiAmwBmyVoG_1ZiYk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