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時破千萬:《說好不哭》情懷救得了周杰倫,能救華語樂壇嗎?

2019-09-20   和平爸爸

9月16日23時,周杰倫新歌《說好不哭》如約上線,巨大的流量導致QQ音樂一度延宕,微博、朋友圈、知乎等社交平台更是話題不斷。

單曲售價3元,上線約兩小時,在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三個平台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此外,新專輯帶來的超級流量直接導致騰訊音樂(TME)美股盤中拉高,轉跌為漲,可以說,這一戰役全方位展示了周杰倫的粉絲號召力與商業變現能力。

但與此同時,不一樣的聲音開始湧現,豆瓣上評分更是滑到及格線以下,批評的聲音不絕於耳……那麼,是周杰倫新歌太爛,還是我們期望值太高?華語樂壇的情懷牌,還能消費多久?

周杰倫新歌豆瓣熱評

情懷濾鏡,遮不住平庸的現實

新歌狂掃各大音樂榜單、占據多個社交話題,不僅在於周杰倫在華語樂壇的個人影響力,更得益於恰到好處的營銷策略。周杰倫在新歌發布前18天就連續發布多條ins宣傳新歌,還因為mv瀏覽量不及預期喊話「改日期」,各種強調「沒趕上首播你會哭哦」,而最終新歌「周杰倫+方文山+阿信」的王炸組合更是讓兩家粉絲如同過年。

如此高的「配置」,新歌依舊只是簡單延續周氏情歌風格,旋律也不如以往同類型作品驚艷抓耳,真的有些大材小用了。

但周董簡直營銷小能手,MV里的彩蛋隨處可見,「情懷+感激」雙管齊下,一眾粉絲立馬感動爆哭。

可以說,周杰倫對於80後90後而言,是珍藏的青春印記,無論是暗戀戀愛失戀分手,都可以在周杰倫的歌中找到對應的情緒。

他的《晴天》一度成為華語音樂評論最多的一首歌,其中使用頻次最高的也是「青春」、「故事」、「回憶」等名詞,這幾個詞一拼湊,似乎就成了某個人青春的影子,那是我們都極其相似的青春。

而一切平庸在情懷與感激面前,似乎都可以被理解。所以大家都選擇性地忽略這首歌詞曲、立意的水準,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周杰倫發新歌了」這件事,給了我們這一代人得以徹夜緬懷青春的契機。

放眼整個華語流行樂壇,能夠與周杰倫平起平坐甚至帶來威脅的歌手,幾乎找不出來。所以有網友評論道:周杰倫的歌再不好聽,也比華語樂壇現在大多數歌好聽。「時無英雄」的遺憾,由此可見。

又有人說,周杰倫面臨的是創作型歌手都有的尷尬:生活一旦趨於幸福安穩,靈感就會被閒適的狀態給稀釋掉,很難寫出當時那些經典的曲目。

但諷刺的是,或許周杰倫正處在人生的幸福階段,當下的華語樂壇,似乎在肉眼可見地衰落下去,且又陷入不可避免地自嗨的尷尬境地。

時代之殤:華語樂壇的衰落與自嗨

可以說,2000年—2008年是華語樂壇的黃金時代,而2004年更是「神仙打架」的最強年,周杰倫的《七里香》、林俊傑的《江南》、張韶涵的《歐若拉》、出道即巔峰的飛兒樂隊……張張神專、首首金曲。

其中,周杰倫是華語流行樂壇當之無愧的巨星,15座金曲獎,涉及到七大不同類別,奪得四次最佳專輯,創下了金曲獎三項獎項的最高紀錄。即使是唱片工業一蹶不振的當下,頭部歌手吸金能力仍不可小覷,僅靠周杰倫就能扛起一款音樂播放器15%的DAU。

可如今則是華語流行樂壇後起之秀、音樂排行榜公信力的雙雙「缺失」。年初,國際唱片協會IFPI發布了《全球音樂報告2019》,2018年中國錄製音樂市場世界排名達到前所未有的第七位,有望五年內進入世界前三。但縱觀國內各大音樂平台專輯銷量排行榜,流量明星占比較大,歌曲的傳唱度遠未觸及大眾圈層,絕大部分的數字專輯銷量靠的還是歌手自身的流量變現。

優質歌手、金曲斷層的同時,以往的老牌歌手更多是穿梭在各個選秀節目當導師,綜藝節目當嘉賓,或者在影視劇中串個場。周杰倫曾經當了幾季《中國好聲音》導師,籃球明星賽也偶有他的身影,他們都在忙著做專輯以外的各種工作。

音樂市場的投資與收益不成正比,做「副業」,似乎成了大多數歌手「無奈」的選擇。薛之謙就曾說過,自己上綜藝拍戲是「曲線救國」,是為了更好地做音樂,他曾承諾自己的歌「免費聽」,但這似乎又陷入某種無解的矛盾:那些沒有「副業」的歌手,做音樂的錢從哪裡來?有了「免費聽歌」的先例,其他歌手的收益又如何保障?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下音樂綜藝的數量增多,類型也不斷細分,《樂隊的夏天》順勢帶火了一批優質樂隊,但亮眼部分多是對經典老歌進行翻唱與改編,這說明了老歌值得推敲與挖掘,而當下的流行歌曲,有幾首經得起翻唱與改編?

不僅如此,華語流行樂壇表現出青黃不接的囧相,歸根結底還是大眾的音樂審美不斷下滑,音樂環境如此,歌手們也很被動。當下能夠引起全民傳唱的歌曲,無不充斥洗腦的旋律和通俗的歌詞,隨著抖音快手等app崛起,音樂被切得支離破碎,大眾連聽完一首歌的耐心也沒有了。

(抖音神曲排行榜)

停在原地的只有懷舊的我們

很顯然,從2010年前後開始,周杰倫似乎繞進了芭樂情歌的圈子,《晴天》、《告白氣球》、《等你下課》再到《說好不哭》,很多人批周杰倫就在原地踏步,甚至是「江郎才盡」。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他多少有些「志不在此」的感覺。商業觸角遍布各個領域,古董店、餐飲店、音樂公司、社交網站、潮牌店、電競館……把愛好培養出商業價值,賺錢又享受,妥妥的人生贏家。

(周杰倫商業版圖)

事業有成、嬌妻在側、兒女雙全、樂壇的地位又無可撼動,處在舒適圈的周杰倫好像真的沒有必要為了一兩首歌大費周折,名利都不缺,創作的動力似乎也再難尋回。

而大多數人去指責周杰倫「停在原地」,又何嘗不是對自己當下或者過往難以釋懷呢?我們把期望投射在周杰倫身上,偶像在進步,似乎就能給我們注入更多的動力,足以抵擋生活里的陰霾。

可是周杰倫已經不用奮鬥了,而我們大多數人還要繼續為了眼下的生活不斷給自己打雞血,這中間的落差實在令人悵然若失,於是我們失望,我們懷疑,其實停在原地的只有還在懷舊的我們。

但我們倒也不必如此悲觀。周杰倫的巔峰確實已經過去,但同樣也有很多音樂人在堅守著、始終懷著對音樂的赤誠之心。搖滾樂隊、民謠歌手、嘻哈唱將、獨立音樂人……近幾年華語樂壇的曲風越發多元,原創音樂日益崛起,這些,又何嘗不是華語音樂版圖的縮影,只要還在努力創作,終會收穫關注。

等哪一天,我們不用懷舊,當下的音樂也足夠動聽,華語樂壇的曙光終會再現,而生活的希望,只能寄托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