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壩傣族園非遺傳承展

2019-12-11     邊凡

橄欖壩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東南約30公里處的勐罕鎮,幾百戶傣族人家世世代代在這裡生活,所以這裡具有濃鬱熱帶風光和民族色彩,是傣家竹樓及水上風光的結合。

橄欖壩在泰語中叫做「勐罕」,「罕」意思是捲起來。 [1] 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到這裡講經,教徒們就用棉布鋪在地上,請佛祖從上面走過去,佛祖走過去後,教徒又把布捲起來。勐罕就是這樣得名的。

橄欖壩的海拔只有530米,是西雙版納海拔最低地方,也是氣候最炎熱的地方,炎熱的氣候給橄欖壩帶來了豐富的物產,這裡熱帶水果種類繁多,除鮮果外,還出產大量的果脯,所以在橄欖壩到處都看得到水果和果脯市場。

橄欖壩意為「宮廷花園寨」,無論你走進哪一個寨子,都會看到典型的緬寺佛塔和傳統的傣家竹樓。景區內的椰子樹、檳榔樹、芒果樹、菠蘿蜜、繡球果等熱帶植物和花卉布滿整個村寨,樹叢中掩映著座座傣家竹樓,賞心悅目。

橄欖壩傣族園裡婀娜多姿的小卜少,「小卜少」是傣語「小姑娘」的意思。

婀娜多姿的小卜少婷婷而來,總讓人們生出許多的遐想。

有人說,傣族女子的衣著打扮是世界上最美的,就像孔雀開屏一樣,絢麗多姿。因此,傣家婦女素有「金孔雀」之稱,身穿盛裝的小卜少,婀娜多姿、嬌美動人,每每都會引人注目。

雲南有26個少數民族,民族服飾多姿多彩,服飾文化內容格外豐富。傣族,雲南大家庭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

傣族的老咪濤(傣語裡就是老阿媽的意思)在紡線。

傣族的老咪濤(傣語裡就是老阿媽的意思)在紡線。

傣族的老咪濤(傣語裡就是老阿媽的意思)在紡線。

傣族的老咪濤(傣語裡就是老阿媽的意思)在紡線。

傣族的老咪濤(傣語裡就是老阿媽的意思)在織布。

傣族的老咪濤(傣語裡就是老阿媽的意思)在織布。

傣族的老咪濤(傣語裡就是老阿媽的意思)在織布。

傣族的老咪濤(傣語裡就是老阿媽的意思)在織布。

在橄欖壩傣族園裡賣頭飾的「小卜少」

在橄欖壩傣族園裡賣頭飾的「小卜少」

婀娜多姿的小卜少。

婀娜多姿的小卜少與傣族花紙傘。

婀娜多姿的小卜少與傣族花紙傘。

傣族小卜少吹奏一曲葫蘆絲。

傣族小卜少吹奏一曲葫蘆絲。

傣家竹樓為欄杆式的建築,造型美觀,外形像個架在高柱上的大帳篷。竹樓用各種竹料(或木料)穿斗在一起,互相牽扯,極為牢固。樓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籬圍住,堂內用木板隔成兩半,內為臥室,外為客廳。

拍攝了一個上午,回到傣族客棧,一桌豐盛的傣族手抓飯已上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XXC-G4BMH2_cNUg-uQ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