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偷拍重口味,帶你到另一個隱秘的角落

2020-07-07   娛樂胡扒醫

原標題:跟蹤偷拍重口味,帶你到另一個隱秘的角落

樂胡扒醫原創

作者|晁孟楠

編輯| 泡泡君、自然卷

閱讀完本文大約需要6分鐘

《隱秘的角落》最近刷爆了朋友圈,懸疑劇也在這個緩緩到來的初夏順勢大火了一把。電影般的鏡頭質感加上紮實優秀的劇本,為《隱秘的角落》大火夯實了基礎。儘管總是抱怨最近片荒,但好劇確實是一浪接一浪。台劇近期也頻頻發力,與網飛合作之後更是如有神助,片子質量高到炸裂。

此前由歐美劇集金字招牌網飛與台灣合作的《罪夢者》上線之後就引起了熱議,主角張孝全首次出演犯罪題材劇集。懸疑類劇集在華語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在觀眾的眼裡,好作品的門檻不斷提升,單一的感官刺激已經不能滿足觀眾,好的情節、反轉的劇情設置,看完能讓觀眾產生現實共鳴劇情才最值得觀眾期待。

今天來跟大家聊的這部《誰是被害者》同樣由網飛打造,該劇集合重口味、懸疑、恐怖等元素,在剛開播不久也喜提豆瓣8.1分的不俗成績。註定要成為近期的又一部爆款劇集。

孤僻影帝遇上冷艷影后

主角選對劇就成了一半,該劇由金馬影帝張孝全加盟,脫掉以往硬漢的外衣,他在該劇飾演了患有亞斯伯格症的鑑識官方毅任。

從小就觀察力異於常人的方毅任在偵破案件中起著至關的作用,但切換回老公和父親的角色時,它卻是一個失敗者。女兒年幼時希望爸爸能陪自己玩,但是他卻把自己單獨關在房間工作,選擇無視女兒的存在。導致女兒觸摸到自己工作時用到的化學物品而被燙傷。出於愧疚,他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可能會對妻子和女兒造成傷害,在女兒受傷後的第二天他選擇離開妻女,一走了之。

他或許沒有想到這一走,他和女兒之間便建立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在與女兒面對面回憶起過去成長的戲份里,張孝全傷心地回憶起女兒的出生日期、第一次喊出爸爸媽媽的具體時間,他也還記得女兒喜歡海等等細節,他對女兒從未言表的愛讓觀眾也動了心。

和觀眾很久沒有見面的幹練影后許瑋甯則在該劇飾演一名嗜血女記者。她與張孝全在劇中可謂相愛相殺,相互利用。演技全程在線,分分鐘帶你進入兇殺破案現場。

許瑋甯飾演的女記者多次利用警方獲取案件信息,為了獲取自己想要的線索而不擇手段,三十六計個個都用成了必殺技。與方毅任(張孝全飾)進行「信息交易」的戲中,她面對性格古怪的方毅任時,不僅絲毫沒有畏懼,反而和他打起太極,相互試探,雙商互飆到觀眾驚嘆。

但是,她看似左右逢源交際廣泛,內心實則非常孤獨。在工作中既要偽裝冷艷幹練,回到家裡看到年邁的母親又透露出獨屬於女性的溫柔。面對被騙了錢的母親的無奈,以及考慮母親的存在價值的一個眼神,都彰顯了這個女記者的飽滿性格。這次兩種狀態切換自如的許瑋甯展現了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駭人演技。

全程素顏的林心如一改善良溫柔女主標籤,挑大樑飾演心理扭曲的反派人物。髒亂的頭髮,破舊的衣服,褪下鎂光燈照耀下的光鮮亮麗,林心如顛覆式的形象突破讓本劇也頗有看點。看似「人畜無害」的林心如實則是boss級人物,她日常照顧老人的溫柔親切和被捕後顯露的兇狠毒辣形成的對比讓人汗毛倒立,可以說林心如擺脫了「花瓶」的刻板印象,成功地刻畫了一個被老公長期施暴的人物形象,這樣的進步就讓人期待不已。

劇中被捕後她依然堅定自己所謂的「價值觀」,面對錄口供的警官時露出的蔑視眼神,都讓觀眾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林心如。

除了張孝全、林心如、許瑋甯外,該劇每集還分別邀請了叮嚀、黃河、陳家逵、夏靖庭、鄭人碩、李沐等人參演。場場飆戲,可謂是神仙打架,精彩紛呈。

案中有案的連環案

《誰是被害者》每集都都有不同的標題,「指紋」、「報道」、「蠟燭」、「車站」、「刺青」、「遺願」、「水芫花」、「傘」8個意象標題,其實都是該劇的重要線索和每集的主題。

《誰是被害者》劇情設置其實很簡單,與《罪夢者》的碎片化剪輯不同,不會讓你看得雲里霧裡。故事從台北一個虛構城市平霖市的一樁溶屍案切入。在這起非同尋常的命案中,方毅任(張孝全飾)從偵案證物中發現了和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兒江曉孟(李沐飾)的指紋,為了尋找有關女兒的線索和下落,展開了一場警察和記者多方交織的地下遊戲。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有點「不按劇本走」,在警方調查溶屍案中又發生一起自焚事件,而這兩起命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正當警方快要摸清線索時又發生一起自殺命案,而這些死者都有兩個相同的地方。一是均被注射過量芬太尼而死。二是用另外一個不同的身份自殺,比如溶屍案的女歌手其實死者是一名男性,而女歌手則在第二起命案里自殺,她自殺時的身份則是一名售樓員。

在鑑識官方毅任(張孝全飾)和女記者(許瑋甯飾)的偷偷調查下,竟然發現兇手是為了完成死者生前心愿而刻意為之。兇手利用記者掌握的媒體資源進行報道,以此來完成死者心愿,第一集中的女歌手屍體其實並不是她本人,而是一個生前不認同自己身份的男酒吧服務員游誠皓,而他的願望就是以女人的身份死去。

撥開層層謎團後,真相讓人飆淚

故事來到最後的高潮,就是方毅任(張孝全飾)和江小孟(李沐飾)父女重逢,兩個人在懸崖邊互相訴真心話。患有亞斯伯格症的爸爸方毅任對女兒說:

「我知道你一直過得很辛苦,我知道媽媽一直過得很痛苦,我很努力,我很努力,我希望可以讓她快樂,但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讓別人快樂。」這一幕讓不少人淚目。

劇情起起伏伏,陰謀浮出水面。正如劇里所說:因為活著時候的不理解,所以他們希望用死亡來換取這個世界的理解。

其實在自殺以前他們也都是我們這個社會裡努力奮鬥的人們,但就像結尾所說的:他們對外界的關注力,大大超過了他們自己本身。他們眼裡,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從而丟失了自己,也遺忘了活著的意義。

在兇手幫助這些人自殺時,死者也都完成了自己生前的願望。這些引起社會騷動的連環命案,實際上是揭露了性別歧視、政商勾結、媒體嗜血、政警勾結等等社會的結構性問題。用劇情影射出社會中「被噤聲的小人物」。這些被害者的加害者是誰?每個人心中自有評判。

在一場綁架案兇手回憶自己施暴過程的戲裡,導演的鏡頭沒有停在被打的人身上,更沒有製造出令人感官刺激的暴力鏡頭,而是把鏡頭對準了施暴人劉光勇。近景,中景,劉光勇的每一個動作和眼神都被導演準確的傳達給了觀眾。

看到這裡我們就已經知道,《誰是被害者》終歸還是在講述人的故事,看似是在講述一個懸疑重重的兇殺案,實則是在講述一個父親該如何面對家庭,如何處理父女間的親情的故事。

女記者徐海茵(許瑋甯飾)在最尾一集說道:「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他們需要的其實不是死亡的勇氣,是一點活下去的希望而已。」因為只有活著才能看到人生最美的結局。

《誰是被害者》從整體來看也並不是一部完美的影視劇,它還有很多需要加強的地方。但是《誰是被害者》成功的完成了對劇情核心價值的輸出以及對社會種種問題的反思。

這也就說明它實現了一部影視劇製作初衷那個最有價值的部分。好的影視作品往往可以超越它自身的價值,一部可以引起觀眾共鳴的懸疑劇,不單單靠的是它鏡頭的感官刺激,還有它本身的社會價值。我們總是害怕還原真相或者呈現出社會的陰影。其實沒有必要,因為當我們看到自己的影子時,我們就知道一定有光。

版權聲明:微信公眾號【娛樂胡扒醫】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娛樂胡扒醫】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果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