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衛視頻道《新聞眼》報道:中華鱘,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被稱為「魚類活化石」「水中大熊貓」。然而,近幾年來,中華鱘種群的生存狀況令人堪憂,在天然水域難覓其蹤。在常熟中華鱘救護中心,有7條中華鱘,27歲的90後小伙兒嚴御誠是它們的「魚爸爸」。
27歲的嚴御誠是常熟市農林行政綜合執法大隊隊員,出生在長江邊的他,大學學的是水產專業。他照料的這些霸氣十足的傢伙就是有著「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中華鱘。
中華鱘,已有1.5億年歷史,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每年10-11月,中華鱘到長江上游繁殖,幼苗順江而下到長江口稍作停留,然後在大海中發育。
成熟後,中華鱘將游回長江繼續繁殖後代,往返路徑長達5000多公里。正是因為它們這種執著「千里尋根」的習性,人們稱之為「中華鱘」。
嚴御誠說,中華鱘一直就是往前游,一輩子都不會停下來的。
中華鱘曾是「長江霸主」,但近幾年情況不容樂觀,長江流域發現的野生中華鱘只剩20多尾。去年4月,這7條中華鱘從湖北荊州中華鱘保護基地來到了蘇州常熟的「新家」。為了照顧好他們,嚴御誠特地把家從市區搬到了郊區的救助中心,經過一年細心照顧,中華鱘從體長不到60厘米長到了1米。
為保護中華鱘,嚴御誠和隊友還要打擊違法捕撈,每年出艇200多次,出車300多次,在他們的影響下,一些漁民主動響應退漁號召,成為護漁人。
嚴御誠說,一個族群能生存這麼長時間,真的很不容易;目前所踐行的長江共抓大保護,也是希望能讓中華鱘的族群得到恢復性增長,保護長江生態,將來為子孫後代造福。
江蘇台/孫楊利 蘇州台 常熟台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