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的炒房客死灰復燃,央媒發文批評!距離出台房地產稅很快了?
2020年僅剩下最後一個月,原本以為今年的樓市會在平靜中收場,誰知就在11月底,有城市再度爆出「萬人搶房」「眾籌打新」的消息,簡稱為「打新熱」。
或許還有人不太明白,何為「打新熱」呢?
事件的來龍去脈要從深圳「華潤城潤璽一期」網紅盤講起。據權威媒體報道,該樓盤均價在13.2萬元每平方米左右,其周邊的二手房平均售價則在18萬元以上,這其中差價達到4萬-5萬元每平米,這是個什麼概念?
簡單來說,只要你在這個樓盤能搶到面積最小的100平米的房子,到手上後帳面財富最少能賺500萬元!怎麼樣?聽到這裡你是不是想大喊一句岳雲鵬的經典台詞:「我的天吶!」
一套100平方米的普通商品房,買到手就能凈賺500萬元,這才是貨真價實的買到就是賺到。
現在知道「打新」為什麼如此熱了吧。
2020年全國很多地區的樓市都呈現出一片頹勢,而在深圳還有如此大套利空間的樓盤,消息一經傳出,購房者們紛紛心嚮往之,以最快的速度衝上前去。當然,想在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買房,除了要具備有錢的條件之外,還需要有購房資格,否則就只能在一旁看看有錢人的熱鬧。
不過,能不能搖到號還要看運氣,因為房源就1171套,而已經登記的有效誠意客戶達到9690組。這不,老話說的好「辦法總比困難多」,要想在這麼多人中吃到一塊蛋糕,一定要想方設法的克服阻礙。
沒錢怎麼辦?好說,那就「眾籌打新」;沒資格怎麼辦?也有辦法,可以「代持購房」,無論如何也要吃上一口肉!因此,在開盤僅有13個小時里,一共1171套房子全部清空售完,收金196億元。
該樓盤銷售方案顯示,要優先滿足剛需客戶群體。可是明眼人都知道,總價動輒都是千萬的房子,真正的剛需有多少人能買得起?
再加上「打新」「眾籌」「代持」等這些詞眼,顯然買房都不是剛需,說明炒房客再度死灰復燃!
針對於此次深圳的「萬人搶房打新」事件,新華社發文批評!其中提到:
十幾萬元的一平方米的房子儼然成為火爆的「投資品」,這背後的買房牟利現象顯然和「房住不炒」理念背道而馳。
其實也不奇怪,只要樓市裡還有利可尋,炒房客這個群體就不可能完全退出。如果這個城市待不下去,他們就會轉移陣地,尋找新的機會,如果整個樓市行情都不好,他們只是暫時隱跡起來,等到有機會的時候再度現身。
那麼,要如何進一步遏制炒房客死灰復燃的現象?
新華社提出,「房住不炒」要堅持,保障住房不能少。其中更為關鍵的一段話是「加強對住房持有緩環節的調控,發揮稅收槓桿的更大作用,建立科學合理的房地產稅制度」。
經濟學家馬光遠在自媒體平台發聲表示,過去談到出台房地產稅他認為要謹慎,因為有很多障礙沒有解決,但是到了「十四五」規劃期間,徵收房地產稅已經屬於水到渠成的事情。他還建議可以從第三套房開始徵稅,從大城市開始搞試點。
近日,很多網絡大V發表評論表示,從本次深圳炒房熱再次反場來看,出台房地產稅已經迫在眉睫。而且,無論從輿論導向,還是民眾呼聲,或者從深圳的先行示範區的名號定位出發,深圳都應該成為第一個開徵房地產稅的試點城市。
筆者認為,如果出台房地產稅想要達到有效遏制炒房客的作用,那就一定要定製出更加嚴格的細化內容,比如人均住房面積不能超過60平方米,戶均房產數量不能超過三套,基礎稅率要高,稅率按照房子的面積大小和套數的多少依次遞增,主要目的就是要讓房子越多的人承擔越重稅費。
更加有效的遏制手段是「雙稅齊發」,也就是在房地產稅的基礎上再增設一條房產空置稅,旨精準打擊那些專業囤房的炒房客,讓他們徹底失去生存的土壤,讓他們無處遁形,直到完全消失。
感謝各位看官的閱覽,支持的朋友不妨一鍵三連!再留下您的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Fb9FHYBjdFTv4tAnPs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