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2000元,一個月之後要還款12萬元?這是我市某高校大學生被「套路貸」詐騙的真實案例。近年來,「套路貸」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犯罪方式,我市警方對此種犯罪形式進行了詳細解讀。
「套路貸」的花樣
據介紹,「套路貸」主要是抓住部分群眾急於快速獲取資金的心理,以無抵押、無擔保、快速放款為誘餌,誘使受害人落入陷阱。同時,一些群眾缺乏風險意識,在用錢心切的情況下,對借款合同的內容沒有進行認真審核,甚至還簽訂一些空白合同。不法人員在「套路」下製造出一系列不利於受害人的證據,直至事態擴大,讓受害人損失慘重。
「套路貸」有哪些常用手段?警方表示,不法分子事前通過網絡、電話、簡訊、小廣告等渠道,以「無抵押、無擔保、快速放款」為噱頭,引誘受害人借款;事中騙取受害人簽訂陰陽合同、虛高借款合同。虛構資金轉帳流水,肆意認定違約,迫使受害人繼續借貸平帳,惡意壘高債務;事後通過提前準備好的虛假證據提起民事訴訟或者採用潑油漆、堵鎖眼、跟蹤滋擾、威脅恐嚇、電話騷擾,尤其是半夜打電話等手段,還有向受害人的朋友、親戚不斷打電話等手段,用軟暴力和硬暴力催討債務,侵占受害人的財產。
四大危害
警方介紹,「套路貸」是一種新型黑惡犯罪,隱蔽性強、獲利快、收益高且易於複製傳播,危害極其嚴重。
侵害群眾合法權益
許多受害人一開始貸款金額很小,但在犯罪嫌疑人的套路和威逼利誘下,很快就背負巨額債務,有的受害人為此傾家蕩產,只能賣房還貸;有的受害人被迫退學,離家出走躲避債務;有的受害人走投無路,被逼自殺。
擾亂正常的金融秩序
「套路貸」團伙普遍不具有金融資質,以民間借貸為幌子,從事非法放貸活動,表面上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實際還款中往往按照超過2000%收取利息,遠超法律規定的標準。
衍生多種刑事犯罪
犯罪嫌疑人為催收債務,一般採取辱罵、恐嚇、威脅等軟暴力手段,有時還伴有一些暴力型犯罪行為,涉嫌非法拘禁、敲詐勒索、尋釁滋事等多種違法犯罪。
影響社會穩定
一些「套路貸」藉助網絡平台,從線下向線上蔓延,由傳統的接觸式犯罪轉變為新型的非接觸式犯罪,侵害的群體人數更多、範圍更廣,動輒達到上萬人,且遍布全國各地,社會危害更大。
細數犯罪類型
記者從市公安局了解到,從公安機關打擊的情況看,這類犯罪有多種類型。
「房貸」類「套路貸」:犯罪嫌疑人針對名下有房產的客戶,誘騙其貸款,層層設置違約陷阱,製造銀行流水痕跡,通過暴力討債或法律訴訟,達到強占受害人房產的目的。
「車貸」類「套路貸」:犯罪嫌疑人針對抵押機動車的客戶,故意設置各類陷阱,以沒有按期還款或者車輛GPS信號失聯為由,惡意造成受害人「違約」,將車輛強行「拖走」或者使用備用鑰匙悄悄開走,迫使車主支付高額的「違約金」和「拖車費」。
「現金貸」類「套路貸」:犯罪嫌疑人以網絡借貸平台和借貸APP應用為依託,以有消費需求又無經濟實力的年輕人、在校大學生、無業人員等群體為主要侵害對象,以「無利息、無擔保、無抵押」進行虛假的宣傳,引誘其落入「套路貸」陷阱。受害人簽訂借款合同的時候,除了要提供正常的借款需要收集的姓名、身份證、住址、銀行卡、社保、公積金等財產信息以外,一般還要被要求提供超出正常收集範圍的個人信息,比如微博認證、手機裡面的通訊錄、微信通訊錄,甚至手機服務密碼。一旦發生所謂的「違約」情形,犯罪團伙就對受害人的近親屬、好友,甚至所有的社會關係人通過微信、電話等進行騷擾、辱罵、威脅、恐嚇,或採用發送用受害人頭像PS的喪葬、低俗、淫穢類圖片等手段進行催收。
我市警方提醒廣大群眾,面對「套路貸」陷阱,要做到「三要三不要」。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量入為出,理性借貸;不要不計後果,盲目借貸。要選擇有貸款資質的正規金融機構貸款,不要輕信沒有資質的非正規公司發布的「無利息、無擔保、無抵押」的虛假宣傳廣告。一旦發現遭遇「套路貸」,要及時向警方報案,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不要因為害怕,被不法分子裹挾,在「套路貸」的陷阱中越陷越深,遭受財產損失和不法侵害。
關鍵詞解釋
陰陽合同
所謂陰陽合同,即實際借款的額度和借條上寫的額度不一樣。比如本來要借5萬元,合同卻寫10萬元。不法分子通常以公司需要、行規、包含保證金和違約金等藉口打消借款人的疑慮,稱只要按時還錢就不會有問題。放款時不法分子會按合同約定將10萬元打入借款人的帳戶,但通常會跟隨借款人一起取錢,並要求其將5萬元退回。
虛高借款合同
虛高借款合同叫作借一押一,借1000元錢,實際上簽訂的合同是2000元,變相收取高額的「砍頭息」。
砍頭息
即借1000元錢,要砍掉300元錢的利息,也就是說實際拿到手的只有700元錢。
記者 魏偉 通訊員 趙昕
編輯 雅麗
在各大手機應用商店搜索「唐山PLUS」均可下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ZJDmwBmyVoG_1ZDJo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