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言君:《我和我的祖國》,國慶三部曲第一

2019-10-03     狂言Doggy



首先上結論,《我和我的祖國》是國慶三部曲里整體最出色的,票房遙遙領先足以說明一切。整部電影由七個單元劇組成,從先到後分別是《前夜》、《相遇》、《奪冠》、《回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與《護航》。

個人感覺而言,七部單元劇的質量高低依次是《相遇》>《北京你好》>《奪冠》>《前夜》>《護航》>《白晝流星》>《回歸》。

先說《白晝流星》

這部戲最大的問題在於尬,尬點實在太多。兩個進過少管所的孩子油鹽不進,被灌了頓雞湯後,看到航天員落地後就立即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細節方面更是疑問多多,航天員落地這種等級的事件,連起碼的安保都沒有?李嬸明明對這倆孩子不感冒,談錢時連起碼的警惕都沒有?講道理,立意其實不錯,可惜轉折實在太過突兀,很多時候為轉折而轉折,為感動而感動。要不是《回歸》與《前夜》主題衝突,《白晝流星》墊底是沒用懸念的。

《回歸》的問題在於與《前夜》完全衝突,主題都是歷史重大時刻的升旗儀式,並以「時間」為線索作為串聯。個人感覺,《回歸》這一部,無論是把重點落在惠英紅的港警,還是任達華的表匠,效果都會更好。但現在弄了個面面俱到,導致主題無形之中與《前夜》撞車了。其實若沒有《前夜》,《回歸》單論質量在七步劇里應當位列中游,惠英紅與任達華在回歸時的幾個細節很打動人。

《護航》想突出兩方面,一是「誰說女子不如男」,凸顯我軍女兵的英姿颯爽;二是通過宏大閱兵喚起觀眾內心的自豪感。怎麼說呢?感覺很帥,宋佳與佟麗婭套上軍裝真的很有型,不過帶給觀眾的衝擊就不如下面的四部了,個人感覺也不如《回歸》。


《奪冠》與《北京你好》都完美的拍出了市井氣。作為上海人,看到《奪冠》里「一榔頭夯下去,把那條海鰻敲成帶魚」真的笑了。那些弄堂里,小市民的市井氣息也是完美還原,徐崢真不愧是阿拉上海擰。而冬冬與小美之間孩童式的微妙感情,與為了讓街坊們守著14寸黑白電視的現場直播,集體見證女排奪冠不得不守在房頂把住天線的衝突也設置的相當巧妙。

而《北京你好》完全是葛大爺的個人秀,情節同樣簡單,但非常打動人,兩對父子之間的情感通過一張開幕式門票得以升華。尤其是葛大爺,把北京小市民那種既愛顯擺,又本性善良的特點表現的淋漓盡致,影帝不愧是影帝,講道理,《北京你好》能小勝《奪冠》,可能就是葛大爺力壓小冬冬了吧。


《前夜》題材很好,開國大典,歷史性事件,不能有一丁點兒的差池。尤其在那個剛解放,物資匱乏的年代,任何一個如今看來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活計,在70年前都得付出超乎想像的努力。幾個細節很感人,一是黃渤明明恐高卻咬牙爬上20多米的旗杆,二是半夜三更胡同街坊提著燈籠送物資,三是王千源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後來的全力配合……真的是從頭到尾都能撩動觀眾的心弦。

可能唯一的瑕疵在於黃渤出演林治遠,並非演的不好,事實上黃渤已經演的非常到位了。而是黃渤的身上有股煙火氣與江湖氣,與當年畢業於北洋大學的林治遠身上,所特有的知識分子氣質不甚相符。不知怎的,看到黃渤總能想起剛果騷騷猴,讓話劇出身的王洛勇來演林治遠可能效果更好一些?個人意見,個人意見。


最後講講《相遇》。

《相遇》爭議很大,不少人都認為《相遇》拍的不好,尤其張譯與任素汐公交車上的那段相遇十分刻意。個人意見是,如果不了解時代背景,就很難理解《相遇》里的細節;如果不了解《相遇》的原型鄧稼先,就很難參透《相遇》。但如果對鄧稼先有所了解,你便會被《相遇》所打動,進而順理成章的將《相遇》視作全場最佳。

幾個細節:

1979年,在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對應影片里張譯在實驗行將失敗時的舉動;

1985年,由於過量輻射導致鄧稼先體內的癌細胞擴散已無法挽救,為此在國慶節那天,深知大限將至的鄧稼先,提出的要求就是坐車出去走走,再看一眼天安門————對應張譯回北京入院治療,某一天戴著口罩溜出醫院坐上熟悉的公交車,並與相親對象偶遇;

1958年,鄧稼先受命赴大西北戈壁灘研製原子彈。58年8月,鄧稼先徹夜未眠,並鄭重告訴妻子許鹿希「家裡的事我管不了了,一切都託付給你了。」進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毫無音訊————對應張譯與任素汐(相親對象)即將談婚論嫁前突然失蹤,令任素汐日夜牽掛。

公車上那個長鏡頭,面對任素汐喋喋不休回憶戀愛時的往事,張譯那想開口又無法開口的掙扎簡直絕了。他想開口,卻由於時刻牢記工作性質保密而無法開口。待到車外人們歡快的慶祝原子彈試爆成功後,張譯蒼白的臉色對應無聲淚流時的眼神,構建起《我和我的祖國》里最超神的畫面。

其實每個細節都能在歷史中找到原型,只能說對普通看客沒那麼友好,相比《前夜》、《奪冠》與《北京你好》,裡面的場景並沒有那麼容易理解。

但不妨礙《相遇》成為我眼裡七部單元劇里的最佳。



我唯一感嘆的是,《相遇》的篇幅實在太短了。除了影片里與愛人的相遇外,歷史上的鄧稼先,也曾與當年無微不至照顧過自己的同鄉兼大哥楊振寧(注,楊振寧與鄧稼先都是安徽人)有過相遇。當年的楊振寧,早已是功成名就的物理學泰斗。鄧稼先呢?他為兩彈事業隱姓埋名28年,直到1986年年僅62歲英年早逝,公眾才逐漸得知他究竟為共和國奉獻過什麼。

在當年,楊振寧曾詢問鄧稼先,國家究竟給了你多少錢,讓你值得豁出性命?鄧稼先的回答是:「原子彈十塊,氫彈十塊。」

不是無名英雄,真的不是無名英雄。

他是國士無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yhokm0BMH2_cNUgdoD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