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來自千里之外!雲南養蜂兄弟湘江邊擺攤賣蜂蜜,月入萬元

2020-06-02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

原標題:甜蜜來自千里之外!雲南養蜂兄弟湘江邊擺攤賣蜂蜜,月入萬元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2日訊(全媒體記者 劉樹源)「蜂蜜怎麼賣啊?」「35元一斤,100元三斤,甜著哩!」初夏傍晚,華燈初上,湘江風光帶人來人往。在一片熱鬧的地攤經濟區,來自雲南宣威的孔家兄弟倆擺攤賣著自家的蜂蜜,圍觀試吃購買的居民擠滿了小攤。哥哥切蜂蓋、搖蜂蜜,弟弟裝瓶、收錢,兩兄弟忙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就賣出去十多斤蜂蜜。

面對路人的詢問,哥哥孔垂勝一邊耐心回答,一邊熟練地取蜜。他從蜂巢箱裡取出貯滿蜂蜜的叫做「蜜脾」的方盒子,用割蜜刀切去多餘的黃白色蜜蓋,然後將蜜脾放進一個透明的搖蜜機內勻速轉動,利用離心力將蜂蜜從蜜脾中分離出來。搖蜜機的機底貯滿蜜後,弟弟打開控制閥門,將流出的蜂蜜用篩子過濾一遍,用乾淨的蜜罐接滿,再貼牌售賣。看著晶瑩的蜂蜜,記者忍不住跟著圍觀居民一起嘗試了一點。「味道很純正,沒有任何添加」,圍觀老大爺連連點贊,馬上掏出100元鈔票購買了3斤蜂蜜。

交談中記者發現,兄弟倆非常老實厚道,價格上常常給顧客抹零。哥哥孔垂勝語氣溫和、做事有條不紊,為了市容整潔,他將收集垃圾的細節都安排得很妥當。弟弟面對顧客遞來的百元大鈔甚至無法分辨真偽,憨厚地笑了笑,把錢交給哥哥作二次把關。

蜜脾搖完一面後再翻轉搖另一面,孔垂勝忙得滿頭大汗,不停用毛巾擦拭額頭。「別小看這個,也是個蠻累的體力活。」記者詢問得知,孔垂勝今年才23歲,他的弟弟只有17歲,「我們的老家是雲南宣威一個美麗的小山村,村裡世代都是養蜂人。這兩年我嘗試把老家的蜂蜜帶出來賣,銷量還不錯。錢賺到了一些,家裡生活條件也慢慢變好了。」前不久,他們父子三人驅車1000多公里,從雲南宣威拖來了滿滿一車土蜂蜜。由於銷量不錯,父親先行返回雲南老家,打算再運點蜂蜜來長沙販賣。

來長沙的這2個多月里,孔垂勝兄弟倆每天傍晚6點出攤,晚上10點收攤。只要不遇上糟糕天氣,他倆幾乎每天出攤,一天最少能賣出300多元,遇上滿意的回頭客,甚至能賣出上千元的收入。孔家兄弟在張公嶺社區租了間民房,條件簡陋一點,月租800元。每天孔垂勝會在附近菜市場買點菜,回出租屋自己做飯吃。「在外面吃飯挺貴的,不實惠。這樣節約下來,我們一個月最多能存下將近12000元呢!」

「以前不讓擺攤,現在政策允許了。」目前,有序經營的馬路市場、流動攤販得到了政府支持,長沙不少街道恢復了往日的繁華。得益於此,像孔垂勝這樣的年輕人有了更多的就業選擇和生存空間,他告訴記者:「我們學歷比較低,如果打工上班只能進工廠做個流水線工人。擺地攤雖然累,但只要肯努力、肯吃苦,就能賺到錢。」勤勞方能致富,這兩個樸實無華的年輕人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生活的希望。

記者手記

23歲、17歲,許多年輕人正在啃老的年紀里,來自雲南山區的孔家兄弟早已在為生活奔忙,貼補家用。

兄弟倆認準了勤勞致富的道理,驅車跨省1000公里,四處奔忙,將家鄉的蜂蜜運到長沙,以期賣個好價錢。他們簡樸節約,租房吃飯都可以將就湊合,從不浪費。他們踏踏實實,天天出攤,將時間轉化為財富,慢慢累積。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生活從來不是抖機靈。不少年輕人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努力拚搏、不卑不亢,堅持做好分內的工作。

勞動從來都充滿詩意,在我們這個以勤勞勇敢著稱的民族,自己的雙手是最可靠的工具,辛勤地勞動是最美好的品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vN8eXIBnkjnB-0zwYAv.html


















鄧恢林被查

20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