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分封的「萊陽王」,與萊陽縣之間是什麼關係?

2019-12-09     膠東故事會

在清代之前,分封爵位時通常會冠以地名,要麼是古國名,要麼是郡縣名。古代的膠東半島雖然屬於相對偏遠之地,但也有不少地名成為爵位稱號,漢代的膠東王,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其實,除了「膠東」之外,萊陽也曾出現在爵位稱號當中,那就是明代分封的「萊陽王」。相對而言,「萊陽王」不如「膠東王」有名,因此不少朋友對其並不了解,本文就以史料為根據,簡要介紹一下「萊陽王」。
對明朝歷史比較了解的朋友,一聽到「萊陽王」這個封號,應該就知道它的級別:在明代,一字為親王,兩字為郡王,萊陽王自然就是郡王。

按照明代制度,皇帝之子封親王,親王長子為世子,其餘諸子封郡王,也就是說最早被封為萊陽王的,應該是某一位親王的兒子,一般也稱作出自「某藩」或「某府」。那麼,這位「萊陽王」是出自哪個親王世系呢?

從常理推測,郡王的「封地」都是位於所屬的親王周邊,一般是同省。而明代山東省內分封的親王如魯王、衡王、德王,府內分支卻並沒有「萊陽王」。查考明史,「萊陽王」原來是出自「周王」一系。

根據《明史》記載,首封周王的,是朱元璋第五子朱橚。朱橚這一系的後人,輩分用字是: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惠潤,昭格廣登庸。第一位「萊陽王」,是安字輩,也就是朱橚的玄孫輩。

這位「萊陽王」,名字叫做朱安潏,是周王朱同鑣的庶子。周王的封地在河南開封,因此朱安潏被封為郡王的時候,應在河南周邊選擇一個地名才對,為何會千里迢迢,選擇山東半島的萊陽作為封號呢?

說到底,這還是與周藩的人丁興旺有關。根據史料記載,周藩前幾代的郡王,大體還是以河南郡縣為封號,但因為人數越來越多,河南的地名逐漸不太夠用(實際上不僅是地名不夠用,因為他們起名嚴格按照五行偏旁,並且不能重字,後來名字也不太夠用),因此只能從外地借個名字,在「萊陽王」之前,就已經封過「聊城王」等帶有山東地名的郡王。

朱安潏雖然封為「萊陽王」,但按照明代制度,親王要就藩,郡王並不之國,且不能隨意行動。因此,朱安潏應該只是遙領,實際上並沒有到過萊陽,或許也是這個緣故,老萊陽縣誌當中也並沒有提到這位郡王。

作為朱安潏名義上的封地,當時山東省登州府轄下的萊陽縣,其實面積很廣,包括現在的萊陽市、萊西市的全部,海陽市的大部,以及煙台市牟平區、威海乳山市的一部分(青山鄉),也算是個大縣了。

首代萊陽王朱安潏在位時間很長,去世後諡號「榮康」,他的兒子朱睦桄後來諡號「端定」。有明一代,萊陽王共傳承五代,最後隨著明朝的滅亡成為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mwR9G4BMH2_cNUgmch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