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華不可棄」陽台那抹綠

2019-10-04     溫州美文

作者 謝淑君

搬進新病房好些時侯了,新病區最大的亮點就是獨辟了一塊醫護工作者的生活區域,這在醫院是前所未有的,是院領導關愛職工的體現。生活區有一陽台,朝西邊,呈半扇形,空間不大,約莫2平方米左右。總覺得空蕩蕩的陽台缺少些什麼,是了,缺乏生機,缺乏生氣,缺乏活力,亳無生命力可言。

該為陽台添上一抹綠。 綠,是生命力的象徵,蘊含著的是安慰,是快樂,更是希望。我喜綠,更喜草綠。於是春季到來時,我購來了十株百香果的幼苗,沿著那方陽台邊上安置。生平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種植植物,絲毫不敢怠慢,還專門打電話詢問父親如何澆水施肥。

陽台上的幼苗日日生長。我見證著它如何舒展摺疊著的嫩葉,如何漸漸變青慢慢長大,而後開始老去;觀察著它是怎樣伸開柔軟的卷鬚,攀住一根緣引它的枯枝,勇敢直接地攀住陽台的玻璃縫隙向外延伸著。我端詳它纖細的脈絡,帶著揠苗助長的情緒,迫切盼著它能生得愈加茂綠成熟。

日復一日,百香果苗逕自成長著,生機盎然,已爬滿陽台。每天早晨上班,推開陽台的玻璃門,晨風柔和,輕拂面頰,青藤綠葉隨風搖曳,如舞如蹈。望著這片青綠,藤葉與我對語------我了解自然無聲的語言,正如它們了解我的語言。輕輕撫摸它們,痴痴欣賞它們,看得我滿心歡喜。

漸漸地我開始牽掛著這片綠,休息或假日旅行時,我懷念那方陽台的青色,如同涸轍的魚盼甘霖。我開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見綠洲的喜悅,人在自然中生長,綠是自然的生命。

百香果苗其實索要的極少,每周澆水一兩次,施肥一次,它便可雀躍不已地成長,呈現你想要的那片綠。它似乎懂得醫生護士救死扶傷的辛苦;明白醫生護士對著病人也有無能為力時的感傷。坐在生活區的長椅上長吁短嘆時,是它們高昂的姿態、源自大自然的活力,撫慰我們疲憊的心,給予我們力量與希望。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我相信花草樹木皆有情,只要心懷愛意。當年董小宛親手呵護的一株老黃梅,每至臘月千花齊放,然而董小宛生病離開後,滿樹竟再無一朵花盛開。

是呀,花草樹木尚且懂得報恩,何況人呢?

從我們一出生,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含辛茹苦將我們養大,諄諄教誨我們成人。離開了父母,走進學校開始接受教育,是老師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是老師傳授給我們知識,也是老師教給我們技能,讓我們在進入社會之前有一技之長。畢業以後,走出了校園,參加了工作,進入到工作崗位,是領導的嚴格要求和對自己的信任才會有今天的工作。

我們的周圍還有許許多多幫助過我們的人,也就是我們的朋友,在我們情緒低落時,是我們的朋友在一旁真心勸導,在我們處於逆境時,也是我們的朋友向我們伸出了援助之手。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孝順父母、感激老師、感激領導、感激親朋;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這個社會。你將會發現自己是多麼快樂。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加美好,使你更幸福,使生活更加充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i-blm0BMH2_cNUgql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