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白送一艘航母,我國婉言拒絕,寧願花一億買空殼航母

2019-08-09     春秋史館

新中國成立後,受工業水平限制,我國海軍一直發展不起來,長期走「飛潛快」路線,即飛機、潛艇和飛彈快艇,60年代時經常出現以百噸炮艇硬抗對岸千噸驅逐艦的情形。進入70年代後,我國提出建造航母計劃,就航母建造問題展開論證,最終被確定為「707工程」,決定先建造一艘3萬噸左右的輕型航母。

1980年,707工程正式展開。當時美國正在發展第二代核航母尼米茲級,蘇聯基輔級航母也已下水,英國訂購了三艘無敵級航母,法國建造了克萊蒙梭級航母,和它們相比我國則落後了很多。707工程從一開始就困難重重,我國沒有建造大型艦艇的技術和經驗,對航母的了解也僅限於照片和影像資料,航母內部布局、技術參數一概不知。

就在一籌莫展之際,我國逐漸恢復了與西方的正常邦交關係,「巴統」開始技術鬆綁。西方國家急於打開中國軍火市場,對我國伸出了援助之手,其中以法國最為熱心。它向我國提供了克萊蒙梭級航母的參考原型——美國的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和獨立級輕型艦隊航母的設計圖紙,尺寸、排水量與完全符合我國的需求。這些圖紙僅有設計略圖,讓我國設計人員對航母的布局有了初步了解,但遠遠不夠建造航母。

1986年,法國開始籌建戴高樂號航母,克萊蒙梭級航母面臨退役。就在這時,法國提出要將克萊蒙梭級航母的二號艦「福煦」號送給我國,我國專家經過認真考慮和論證後婉言拒絕了。其中一方面是美國極力阻止,另一方面考慮到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航母不會白送,還要購買配套的艦載機、電子系統和雷達系統。最終,這艘航母以12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巴西,成為巴西的「聖保羅」號。我國則購買了被拆成空殼「瓦良格」號航母,前後花費一億多美元,除了艦體,電子系統、武器系統和艦載機都是我國自行研究,在摸索過程中為研發國產航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接收他國退役航母不是明智的選擇,印度就是很好的例子。2000年,印度接收了俄羅斯的退役航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名義上是白送,實際上前後花了28億美元,而且問題不斷,動力系統存在嚴重缺陷,頻繁發生的起火事故就是證明。俄羅斯送出去一艘航母,靠出售艦載機和其他配套設備大賺了一筆。其實,「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並不比克萊蒙梭級先進多少,價格確實它的十數倍不止,可以說印度被俄羅斯坑慘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U2admwBvvf6VcSZDIG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