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量2000架,與米格21戰機齊名,專門研發一款送人的戰鬥機

2020-01-15     軍事編輯部

作為戰後影響力最大的噴氣式二代戰鬥機,米格21系列是當時大多數紅色陣營國家的主力。迄今為止,米格21的影響力仍然存在。而這邊的北約,其實也擁有著並不遜於米格21的產品。它雖然沒有跟米格21一樣生產量巨大,但起碼也給世界上21個國家送去了美式"溫暖"。

冷戰時期的西歐各國都籠罩在核大戰的陰雲之下。1954年,諾斯羅普公司派出的市場調研團隊遞交的結果很顯而易見:大家都需要一款便於維護、不太注重跑道條件的輕型戰鬥機。諾斯羅普公司立即將結果匯總,並著手研製新一款面向核大戰的戰鬥機。

這便有了F5的原型機——N-156輕型戰鬥機項目的出現。在設計之初,諾斯羅普還提供了幾個方案進行論證:一款是採用翼下弔掛發動機、串列雙座布局的N-156TX,另一款是可以在輕型航母上起降的海軍版N-156NN。最後才是各項折中的N-156F,以及基於N-156F設計的串列雙座高級教練型N-156T。

1957年,N-156項目結束了3年的測試,開始生產第一架原型機。測試數據在1958年被提供到空軍手上,而空軍認為其可以作為一款廉價替代品,與F86、F101之類的戰鬥機提供給盟國。並在不久後將其命名為"自由戰士",美國空軍序列號為F5。很顯然,從一開始F5並不是在主力戰鬥機的換代考慮範圍之內。美國空軍高層對重型戰鬥機的"迷信"使得它並不能得到青睞。

顯然,高層還是喜歡F4

確實也不能怪它。F5戰鬥機相當緊湊,裝備的還是兩台J85-GE-13小推力渦噴發動機,最大加力推力也僅有1851千克。有趣的是,這款發動機起初還是計劃用於給巡航飛彈提供動力的。而最大起飛重量僅僅11噸多,機身下方只設置了5個外掛點。其中,只有2個翼尖外掛點可以攜帶和發射AIM-9空空飛彈。其它3個外掛點,只能用於攜帶副油箱和航空炸彈。

這實在是寒酸,但就連財大氣粗的美國空軍,也有裝備它的打算。1965年的越南戰爭讓精細的F4"鬼怪"在泰國濕熱的天氣條件下不堪重負,便於維護的F5反而成了美國空軍的"夢中情人"。不過在將一批F5A/B投入戰場後,美軍反而又反悔了。

這是為什麼呢?當時的越南戰場上北越已經裝備了米格21。就連F4都經常被暴打,F5A/B除了擁有2門機炮以外根本占不到什麼便宜,還總是做賠本買賣。恐怕也只能在偶爾對付一下北越空軍的米格17或是裝備量並不多的米格19。在最後,美軍甚至連F5戰鬥機都留下給了南越空軍。

截至1987年停產,F5一共在美國本土生產1871架,授權加拿大、西班牙等六個國家生產了776架。迄今為止,仍有大約1700架F5仍在服役。伊朗在巴列維王朝時期接收的F5至今仍然在服役,還倒騰出了幾個改進型。它在當時可是與幻影系列、米格21系列齊名的外貿型戰鬥機,也算是美系二代機代表作之一。

說實話,採用低成本巡航飛彈發動機的F5實在是當年諾斯羅普的無奈之舉。在換裝了F404後改進的F20"虎鯊",性能甚至一度逼近F16A。它較為超前的氣動布局讓它的亞音速升阻比在二代機中算是名列前茅,邊條設計又有效地利用了渦流、降低了翼載荷。這已經是當年諾斯羅普在利用現有條件下做出的最優解。

雖然F5戰鬥機的產量達到了2500多架,可美國海軍陸基航空兵、美國空軍攏共也裝備了一千來架。更多的F5戰鬥機,還是裝備在了世界範圍內21個國家/地區空軍里。它是美國生產的"外國空軍主力",拿它跟同時期的米格21對比也並非關公戰秦瓊之舉。迄今為止,它仍在美國海軍航空兵的假想敵部隊中服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SKRq28B8wMrh2LiTX2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