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259 部 每 日 一 片
10月23日,韓國一部電影的上映引起了轟動。
上映前一天,它就以42.5%的預售率奪得第一名,遠超迪士尼時隔5年回歸的《沉睡魔咒2》(10%)和口碑炸裂的《小丑》(6.9%)。
上映第一天,票房超過14萬人次,但男女性的評分呈現兩極化
男性打1.7分,女人則打出9.4分,爭議巨大。
豆瓣上有位身在韓國的朋友說:「在電影院裡,座位四周的女性都在抽泣。」
影片片名叫做《82年生的金智英》,由韓國同名暢銷小說改編,
它講了一名叫金智英的韓國34歲普通女性,從出生到現在不為人知的故事。
看似平淡如水的故事梗概,實則暗藏著波濤洶湧。
飾演女主角「金智英」的是韓國實力派女演員鄭有美,孔侑搭檔出演她的老公,
這是這對熒幕CP第三次合演電影,前兩部分別是《熔爐》和《釜山行》,都是當年轟動一時,且不只在韓國本土引起劇烈反響的電影。
《熔爐》劇照
而這次特別的是,電影還沒上映,兩位主演就被韓國網友攻擊了。
01
年度暢銷書,
為什麼成了誰讀誰挨罵的禁書?
其實早在去年,電影宣布開拍的時候,就有許多網友口出惡言。
在鄭有美發表自己將接演《82年生的金智英》的動態下,有上千條辱罵她的評論。
原因就出在這本原著小說上。
由作家趙南柱編寫的《82年生的金智英》(以下簡稱《金智英》),出版於2017年,在韓國是當之無愧的「網紅」,
它的銷量破百萬冊,成為2017韓國年度暢銷書籍,作者被授予「年度作家」稱號。
而它成為現象級的同時,批判聲也接踵而至——
有不少韓國男性認為,這部小說是女權運動的象徵,是在號召韓國女性反抗。
凡是在公開場合或網絡上PO過這本書的女明星,都被一個不落地「群起而攻之」了。
韓國女團Red Velvet的隊長Irene(裴珠泫),有「韓國第一美顏」的稱號,憑藉出眾外貌在韓國擁有許多男粉絲,
可去年3月,她只不過在粉絲見面會上公開自己正在讀《金智英》一書,就被男粉絲們大規模脫粉,認為她在發表「女權宣言」。
不僅取關了她的個人帳號,反應激烈的還燒了她的照片,毀了周邊。
甚至有男粉絲說:「曾夢想跟Irene結婚的我是神經病」之類的言論,讓人無語。
Irene遭受的刁難不是個例,少女時代的成員秀英,也僅僅因為在節目中坦白自己「和金智英有相似的經歷」,能理解她的遭受不平等的心情,就被以「女權主義」為由抨擊。
而前面提到的電影女主鄭有美,從她接演這個角色開始,罵聲不絕於耳,爭議大多圍繞她在引發韓國女性的「厭男」心理,挑起社會矛盾上。
相似遭遇的還有韓國女演員徐智慧,女團成員孫娜恩等等,只要是韓國女藝人,可以說誰讀誰「遭殃」。
而諷刺的是,這些反對者對男女性讀這本書的反應,表現出很大差異,
閱讀過這本書的男性公眾人物,比如韓國總統文在寅,國民MC劉在石,男團防彈少年團的金南俊,卻幾乎沒有遭受大眾的批判。
金南俊在直播中表示最近讀了《金智英》
仿佛在他們眼中,男性讀者手中的《金智英》,不過是一本暢銷書;
而到了女性手中,它就成了宣揚女權的武器,是將自己標榜為受害者,抗爭不平等的「禁書」。
02
普普通通的金智英的一生
在關於此書的一片爭議聲中,有位網友問道:
又不是62年生的女性,82年生的金智英會遭受什麼不公平待遇?
答案是,從小到大都在經歷。
讓我們來看看《金智英》講述的內容,
1982年出生於韓國首爾的金智英,在一個重男輕女的環境下長大:她家中排行老二,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從小所有事情都要讓著弟弟,
比如她和姐姐合住一個房間,弟弟一個人住一個房間;
兩個姐姐的盛飯順序永遠在爸爸,弟弟,奶奶之後;
偷吃弟弟一口奶粉被奶奶撞見,就挨了一頓打……
零零散散的生活記錄,讓這本書不像一本小說,更像一本日記。
作為一個女孩,她在原生家庭里的地位是如此,長大後上學了、工作了,金智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不曾消失,而是伴著她的成長一路跟隨著她,
包括嫁給現在的老公,生了一個女兒之後,她為了照顧孩子和家庭,告別了公關公司的工作,卻只因花丈夫的1500韓元(約人民幣9元)買了杯咖啡,就被路過的上班族嘲笑是「媽蟲」。
「媽蟲」這個詞在韓國,最開始僅用來稱呼管教孩子無方的媽媽,後來卻用來貶低整個全職媽媽群體,把她們比喻成寄養在丈夫身上的蟲子。
可全職主婦又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貴婦,她們中的很多人,是忙於打理家中大小事宜才不得不放棄工作的,卻要遭受這種蔑視和侮辱……
這就是金智英,她一點都不特別,像馬路上迎面走過的女孩ABCD,
據說之所以給女主角取名「金智英」,就是因為它是當年韓國生出的女孩叫的最多的「菜市場名」。
儘管在外人眼中,金智英的人生一直順風順水,可就像電影海報上那句話說的:
「這是一個大家都知道,但大家都不知道的我們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是因為每個人都看在眼裡;
不知道,是因為沒有人放在心上,韓國社會兩性的不平等,韓國男人根深蒂固的大男子主義,導致男女的差別對待成了約定俗成的規則。
人們看慣了,默認了,這恰恰是最可怕的。
而從金智英這位普通女性的角度出發,來揭露這種不公,對一直以來默許的規則提出質疑,是這本書最內核的地方。
不論是家庭中對男孩子特別的疼愛,還是學校里的差別對待,職場裡的性別歧視,社會生活中因女性身份遭受的困惑和禁錮,
在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金智英身上,有韓國一代女性的縮影。
從世界範圍來看,韓國是一個極度崇尚男權的國家,女性的地位一直處於弱勢。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發布的性別差距報告顯示,韓國在統計的149個國家中排名第115位,
在薪酬和工作機會性別差距方面,韓國排名更是跌到了第124位,男高女低的社會現狀讓女性的生活與工作面臨許多難言之隱。
德國一位叫做Nils Clauss的攝影師創作了一支短片,以自己在韓國的生活經歷為源頭,拍出了韓國女性的生存現狀
國外攝影師眼中的韓國女性《塑料女孩》
短片中的主角是一個身材姣好,妝容精緻的「塑料女孩」,
她是舞者,模特,演員,商店導購,髮廊女孩……她做著韓國許多女性從事的工作。
從她的職業、服裝、妝容等細節表現出的,正是韓國真實社會中存在著的,兩性不平權問題的表象——
「我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外表、性感和服務之心,我能否有飯吃就取決於這三點。」
而畫面中出現的「肌膚如蜜」「愛笑的眼睛」「果汁美人」「螞蟻腰」,不只是形容這個塑料迎賓女孩,更是許多韓國女孩身上的標籤,也是韓國社會對不少女性的軟性要求。
作為男性,你有能力就可以得到社會認可,
作為女性,你要漂亮,要顧家,要溫柔體貼,要有能力又不能給男人太大壓力……
因為《金智英》揭露了這些隱形規則,在韓國一部分男性眼裡自然成了眼中釘,他們對書和電影發起了抵制——
「不如改名叫《82公斤的金智英》吧!」
「只有醜女和胖子會看這部電影!」
「這是在煽動韓國女人的厭男情緒,挑撥兩性矛盾!」
他們認為這是在對韓國傳統、韓國男性的主導地位發起反抗,甚至鬧到了青瓦台,提出「請阻止《82年生的金智英》上映」的請願!
他們依然不明白,為何女性看這個平淡的故事會流淚,為何書里的金智英會得抑鬱症,
她看上去過得還不錯啊,大家不都是這樣生活的嗎?
03
82年生的韓國女孩,
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這股「金智英熱」不僅局限於韓國,在亞洲各國都蔓延開來。
在日本,書本上架後已加印三次;在我國,也引起網友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可是82年生的韓國女孩金智英,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很多朋友說,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幾乎感覺不到不同國別帶來的差異,
因為她的經歷太熟悉了——
我們可能也曾被小學男同桌搞惡作劇,向老師求助卻得到「男孩子欺負你是喜歡你」的回應,也有過喜歡把「還是男同學聰明」放在嘴邊的女班主任。
公共場合遇到咸豬手,跟父母哭訴卻反被教育「穿著要保守,行為要檢點,危險要自己躲開」,而當眾拆穿色狼還可能遭受周圍人的蕩婦羞辱。
畢業找工作時,面試屢屢受挫,不是公司明確表示不要女孩,就是在要求中暗暗干涉隱私,窺探婚姻生子狀況。
進入了職場,男女同工不同酬是隱形的規則,上司基本上是男性、酒桌上女白領被灌酒、女性的職場天花板,也都不是什麼稀奇事。
結了婚,生了娃,辭了職,逢年過節忙得熱火朝天,產後抑鬱更是無人理會,丈夫偶爾「幫忙」做一次家務仿佛是施與了莫大的恩惠……
金智英就像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某個人,又或者就是我們自己。
因為性別的不平等,其實是世界範圍內根深蒂固的問題,在「東亞三國」尤甚。
還記得今年上半年的熱播劇《都挺好》里,姚晨飾演的蘇明玉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大,
吃雞時雞腿永遠屬於兩個哥哥,爸媽為供哥哥上學賣掉房子,自己卻連買複習資料的錢都沒有……
因此長大後獨當一面的明玉,也無法忘記原生家庭帶給她的痛苦。
日劇《坡道上的家》則真實還原了,在日本這個男權社會裡「喪偶式婚姻」的原貌,
全職太太女主24小時照顧孩子,還要伺候下班回家就兩手一攤的丈夫,以及事事刁難她的婆婆,
劇里有句台詞非常扎心:
「自己作為母親,作為人,都低人一等。」
而很多時候我們認識不到這是性別歧視,不是因為它不存在,而是已經習以為常,習慣了做一個好女兒,好妻子,好母親,卻忘了怎麼做自己。
自古以來「男尊女卑」的思想,對兩性分工的固有認知,有時像是這個社會給女性設置的隱形枷鎖,無形之中禁錮著你;
但當你拿出來給別人看時,對方會說:什麼都沒看到啊。
其實金智英成長的年代,比起母親那一輩已經進步了很多,
根據書里說的,再往前倒幾十年,「兒子要負擔起整個家,男丁有出息才能為全家增光」,
所以智英母親讀完小學就幫家裡務農,後來去紡織廠上班供哥哥弟弟上學;
結婚後連生了兩個女兒,受盡婆家冷眼,發現第三胎還是女兒後,偷偷跑去醫院打掉,因為只要確認懷的是女兒,就足以構成「醫學上的理由」合法打胎;
第三胎終於生下兒子後,她要一個人照顧三個孩子加丈夫的母親,還要不斷找兼職補貼家用,做過剪線頭、組裝紙箱、剝大蒜等等重複瑣碎的工作,卻被丈夫抱怨味道難聞……
而金智英這一代,女權意識抬頭,女性地位提升,政府還頒布了「禁止性別歧視」的法案,可「女性」的標籤還是會在關鍵時刻默默遮住人們的雙眼。
相信書和電影的目的,不是某些韓國男人恐慌的「製造性別對立」,也不是在挑起「厭男情緒」,
只是通過講述一個普通女孩的故事,讓大家看到性別差異的存在,客觀地與世界討論男女平權。
儘管通過一代一代人的努力,社會的性別化已經慢慢改善,但是要實現真正的男女平等,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裡的我們,包括所有女性,也包括所有男性,因為我們是生活在同一個社會,同一片藍天底下,需要彼此體諒、彼此扶持、彼此尊重,才能共同走向更好的人生。
小說的結尾,金智英並沒有走出韓國一般女性的命運,而82年生的「金智英們」已經在跌跌撞撞的中長成大人,
我們總不能讓19年生的孩子還成為金智英。
就像書中作者提出的期許一樣——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個女孩,都可以懷抱更遠大、更無限的夢想。」
或許將這些遭遇講出來,就是我們擁抱世界的關鍵一步吧。
你遇到過什麼性別不平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