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紅軍突破第四道封鎖線

2019-07-19     永康人

2019年5月20日下午,我們一行到了興安縣湘江戰役紀念館,參觀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了解湘江戰役的歷史。

我們深感革命勝利來之不易,緬懷革命先烈,為烈士陵園敬獻了花籃。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號,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隊苦戰五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度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剿中央紅軍在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6千人銳減到3萬餘人。

在湘江戰役的歷史資料查閱到,湘江戰役中的新圩阻擊戰,腳下鋪阻擊戰,光華鋪阻擊戰,三大阻擊戰中,全體指戰員浴血奮戰直到彈盡糧絕。我相信歷史永遠忘不了一支部隊,被稱為「絕命後衛師」, 就是在湘江戰役中負責殿後的紅五軍團34師,該師經過七晝夜奮戰,光榮地完成了掩護紅軍主力渡過湘江的任務,但也付出了重大代價:全師6000多名戰士幾乎全部陣亡,師長陳樹湘重傷昏迷被俘,在敵人的擔架上,他壯烈就義。全師僅剩下第一百團團長韓偉、第三營政委胡文軒和第五連的通信員李金閃,也不願當俘虜,寧願跳下懸崖。

當地老百姓有一種說法;「三年莫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湘江戰役是一場讓中央紅軍浴火重生的慘勝之戰,是一場具有特殊意義的勝仗,渡過湘江之後,展現在全世介面前的是一個更加堅強的政黨,一支更加強大的中國工農紅軍。

今天我們重溫了湘江戰役這段歷史,對於幫助我們樹立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培養崇高的革命理想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他們為革命事業獻身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學習。

作者:徐金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PJUHWwBmyVoG_1ZVGi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