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有飽腹感嗎?哭是傳達的主要信號,寶媽要善於觀察和捕捉

2020-09-24     糯豆包媽媽

原標題:新生兒有飽腹感嗎?哭是傳達的主要信號,寶媽要善於觀察和捕捉

每個新手媽媽都有面對新生兒哭鬧而一籌莫展的慘痛經歷。絕大多數的媽媽會選擇給寶寶喂奶的方式讓寶寶停止哭鬧。但是媽媽們又擔心寶寶一直吃奶,會撐壞小肚子

究竟如何判斷新生兒寶寶是否吃飽了呢?寶媽要學習觀察和捕捉信號。

新生兒有飽腹感嗎?寶媽就要善於觀察和捕捉,了解寶寶哭鬧的「真相」

最近一個星期,余美發現未滿月的兒子總是不停哭鬧,哄也哄不好。不僅白天哭,夜晚也哭,讓她身心俱疲。但是,到醫院檢查時,兒科醫生又說寶寶一切正常,只要讓寶寶吃好睡好,就不用擔心。

第二天上午,余美要去醫院複診。在給寶寶喂了兩次奶後,就將寶寶交由婆婆幫忙照顧。余美直到中午才回到家,從婆婆懷裡接過寶寶時,卻發現寶寶吐奶了。

原來,婆婆在她走後,又給寶寶喂了兩次奶,寶寶吃撐了,就發生了吐奶的現象。余美又向兒科醫生請教,醫生告訴她,新生兒對吃飽沒吃飽是沒有感覺的,需要寶媽根據經驗來判斷寶寶是不是吃飽了,選擇合理喂奶。

新生兒出現這三種情況,才是提醒寶媽「開飯了」的信號,需正確識別

1)哭鬧不止

新生兒不會說話,哭鬧是寶寶表達情緒的直接方式,父母也可以藉此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寶寶哭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生病、飢餓、想排便或者受到驚嚇等

每當寶寶發生哭鬧的現象時,家長可能會束手無策,就會給寶寶喂奶,嘗試讓寶寶停止哭鬧。如果寶寶在吃奶時,明顯安靜下來,就說明寶寶是感覺餓了,才會哭鬧

2)間隔2個小時

一些有經驗的寶媽,為了避免讓寶寶吃得過飽,就會採取定時喂奶的方式。一般是間隔兩個小時喂寶寶吃一次奶,這樣就能給寶寶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避免由於頻繁喂奶而導致寶寶吃得過飽,可能就會發生吐奶的現象,嚴重時還會導致嗆奶現象的發生。

3)用力吃奶

如果寶媽的奶水或者奶粉沖調得比較稀,營養就會不足。寶寶在吃奶後,很容易就會感覺到飢餓。這種情況下,寶寶也會有哭鬧的現象。

在媽媽給寶寶喂奶時,寶寶可能就會用力吸吮奶水,吃得比較急。如果媽媽嘗試把寶寶推開,想讓寶寶吃慢一點,寶寶還會產生抗拒,說明寶寶已經非常餓了。

寶寶哭鬧,並不只是餓了的表現,也有可能是寶寶身體不適導致。媽媽就要從一些細節來判斷寶寶哭鬧的原因,排除一些干擾因素的影響。如果寶寶仍然哭鬧,就說明寶寶是餓了。

其實,每個新手媽媽在育兒之初,都是懵懂不知的「小白」。在有了寶寶之後,又能無師自通地成長為面面俱到的全能媽媽,這都離不開育兒過程中的經驗摸索和細緻觀察。那麼寶媽如何才能判斷寶寶吃飽了?

這三種情況說明寶寶吃飽了

1)寶寶不吃了

有經驗的寶媽都知道,如果寶寶吃飽了,就不會再吃了,通常會表現出一些小信號。比如,寶寶不再吸吮媽媽的乳頭或者奶嘴,還會把頭扭向一邊。

媽媽即使把乳頭或奶嘴塞進寶寶的嘴裡,寶寶也會閉上小嘴巴,會有抗拒感。這些都是寶寶吃飽了的表現。

2)寶寶睡著了

新生兒基本上就是處於吃了睡、睡了吃的狀態,一天24小時中,除了吃奶,就是睡覺。因此,新生兒寶寶在吃飽以後,很快就會進入睡眠狀態。一些新手媽媽就特別擔心,寶寶總是睡覺,是不是不正常?其實,這是新生兒寶寶正常的生理現象,並不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和發育。

新生兒在睡眠的過程中,可以分泌大量的生長激素,有利於寶寶的成長。所以,新生兒寶寶睡得是否安穩,才是促進寶寶健康成長的關鍵。對新生兒來說,睡眠就是首要任務。

3)寶寶開始轉移注意力

寶寶在飢餓和飽腹狀態下,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如果寶寶餓了,吃奶就會比較急,吸奶力度也比較大。

如果寶寶吃飽了,喂母乳的媽媽可以明顯感覺到寶寶吸吮奶水的力度小了。寶寶就會轉移注意力,不時地伸伸小手、蹬蹬小腳。而吃奶粉的寶寶,在吃飽以後,就會不含奶嘴,出現吐奶或者推開奶瓶的現象。

新生兒的喂養需要家長的認真和細心,每一個新手媽媽都是在不斷摸索中積累豐富的育兒經驗,都有一套自己獨特的育兒經。如果您也有自己的育兒經驗需要分享,歡迎您來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OAgwXQBURTf-Dn5b9X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