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英明一生,皇子一事處心積慮,實則卻是加速「悲劇」發生

2020-09-19     王春秋史

原標題:朱元璋英明一生,皇子一事處心積慮,實則卻是加速「悲劇」發生

公元1368年,已經攻下大半個江山的朱元璋於南京稱帝,改國號為明,同時大封群臣。朱元璋在位期間勵精圖治,政治上強集權、創建東西廠特務機構、同時大力打擊貪污;經濟上休養生息、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文化上重視科舉、舉賢任能。

尤其是堅強中央集權這一項上,先後廢除中書省,後來乾脆又把丞相制給廢了,到此還不算結束,又設立了錦衣衛專門監視官員,防止結黨營私,甚至還不惜背上狡兔死、走狗烹的罵名。

朱元璋已經深刻總結了前朝經驗,而一切的一切只是為了避免悲劇的再現。但是,已經機關算盡的朱元璋還是沒有料到,就在自己才去世四年後,就發生了自己兒子篡孫子皇位的事情。

而關於後面的事情,雖然朱元璋早有預料,但是還未算到竟能有如此一步。

朱元璋一生共有26個兒子,其中老四也就是燕王朱棣是眾人中能力最強的一個。那麼,朱元璋又為何不將皇位傳給最優秀的朱棣呢,關於此事,朱元璋也是做了充分的考慮。

朱元璋大兒子名為朱標,其人性格溫和,深受大臣們的支持,其綜合能力雖然不及朱棣,但是朱元璋已經為兒孫後世幾乎掃除了一切的內外部障礙,所以朱標也是非常合適的人選,何況他又是幾個兄弟中的老大,在兄弟中也是威信頗高,所以他登皇位完全說的過去。

不過,朱標僅活了37年就因風寒病去世,而朱標的早逝也徹底打亂了朱元璋的全盤計劃。

兒子是太子,兒子死了,再讓孫子即位也是沒問題的,不過除了皇孫朱允炆和四兒子朱棣外,還有老二秦王朱樉和老三晉王朱棡。

其實,就算是由我們這些普通人來看,朱棣落選皇位都是很正常的。首先,朱棣排行老四,老大朱標死了還有兩人排在朱棣前面,如果一下跳過兩人,自然會引發不滿,尤其是秦王和晉王二人又都是手握重兵,萬一再來一場藩王大亂斗,可就不好了。而以二兒子和三兒子的能力來看,朱元璋又實在是放不下心。

這麼一看也就剩下朱允炆了,朱允炆和其父親朱標的性格十分相似,而且同樣有一個好人緣,另外就是從古代宗法制的社會來看,其即位是完全說得過去的。

既然有了合適的皇位繼承人選,朱元璋下一步應該做的就是為皇孫掃除登基障礙,顯然最大的障礙就是燕王朱棣。為此,還特意安排了一批特務專門在燕王府監聽其動向。

洪武二十六年,朝鮮國王李成桂命令五王子李芳出使明朝朝貢馬匹,也正是此事,也差點給朱棣招來殺身之禍。

原來是這個李芳和朱棣的情況差不多,都是很強的個人能力和戰功,但又因種種原因而無緣皇位。因為李芳朝貢駿馬要路過朱棣鎮守的燕京,兩人見面後也是一見如故,後來李芳又自作主張將一半的貢馬送給朱棣。

而關於送馬過程和兩人的交談內容,朱元璋都是一清二楚,就打算用擅自剋扣貢品的罪名治罪朱棣。於是,朱元璋叫來大臣劉三吾共同商議此事,不過劉三吾認為時機尚不成熟,理由則是萬一朱棣一死,秦王和燕王也就失去了制衡。

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樉病逝,而朱元璋也日漸老去,除了年齡外還有被歲月磨平了的殺心,而且我們有句老話叫「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和「虎毒不食子」。

又過了三年,晉王朱棡也病逝了,除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外,也意味著燕王朱棣的「無敵」,還有朱元璋對自己當初仁慈的悔恨。短短几個月後,朱元璋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朱元璋駕崩後,皇孫朱允炆即位,稱為建文帝。怒不可遏的朱棣從此也開始重新醞釀自己的計劃。朱允炆也知道自己的最大威脅是誰,所以剛一登基就開始著手削藩,只是朱允炆的的計劃太過倉促,也等於是給了朱棣「造反」的藉口。

建文四年,朱棣正式登基稱帝,改年號永樂,朱棣登基後,馬上篡改大量書籍,除了部分銷毀外,還有部分的偽造。

而朱元璋一生辛苦構建格局,只是命運實在讓人出乎意料,而歷史確實也是如此殘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Nv6o3QBURTf-Dn5cWB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