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湟水濕地的淺水裡,生長著好多蘆葦。每年夏天,茂盛的蘆葦長滿河邊,遠遠看去,像一條綠色的林帶。
有人做過測算,蘆葦普遍高出水面二、三米,每畝至少可產蘆葦一萬多公斤。蘆葦是一種富有營養價值的野生經濟植物,是食草性動物的理想食物。因此,許多可愛的鳥兒也來到這裡,過著吃喝不愁的悠悠閒閒日子。有水草,就會有水鳥。湟水河畔,早成為候鳥遷徙的驛站,變成鳥的天堂。
一
有人長期觀測,在湟水流域看到的野生鳥類多達百種。鳥兒們沿著湟水河飛翔,也會沿著湟水的支流飛翔,它們往往在河中灘涂上歇腳,在水中、在河邊覓食。就在寧湖濕地公園裡,一群白骨頂、普通秋沙鴨在碧水中游來游去。它們有可能是旅居河湟的鳥兒,天氣冷起來,便會飛去南方越冬。
不難看出,湟水的水質明顯改善了。2019年底,湟水河水質進一步提升,民和橋出省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Ⅳ類。湟水流域28個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89.3%,出省民和橋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國家Ⅳ類考核目標,且Ⅲ類以上水質占比不斷提升;小峽橋斷面在提前一年達到Ⅳ類考核目標的基礎上,2019年主要污染物濃度同比呈下降趨勢,水質持續改善。
據了解,我省累計投入近80億元,通過實施污水廠提標改造、截污納管和排污口整治、中水回用及人工濕地建設、重點支流生態保護修復等階段治理,「還青海人民一條清澈母親河」的目標基本實現,湟水出省斷面Ⅳ類水質達標率為100%。
二
治河的功力在支流。筆者在湟水流域白沈溝支流水污染防治與水生態修復項目現場看到,通過開展一系列河道治理工程,以往這裡淤泥擁堵渠道、周邊群眾傾倒垃圾的現象已不復存在。湟水流域白沈溝支流水污染防治與水生態修復項目二標段起止於阿岱高速以北至109國道段,該項目位於城區街道中央及居民密集區,河道景觀工程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平安區全力推進水環境保護工程,投資1.68億元整治湟水流域白沈溝河支流水污染及水生態環境,建設內容包含水污染防治及水生態修復、城區段河道水景及濱河兩岸景觀提升兩大工程。目前,各項工程建設已經接近尾聲。沈家村村民沈存邦說,這個河道治理前並沒有路,老百姓都趟水過河,自從河道整修後村裡環境有了明顯改善,老百姓的環保意識也提高了。
塘川河也是湟水河的支流,多年前,因為生活污水和企業污水的排放,原本清澈的湟水河變得臭氣熏天。如今,通過數年的治理,塘川河又恢復了往日的清澈。塘川河兩岸400米範圍內被劃定為禁養區,對32家畜禽養殖場進行了搬遷。現在,塘川河水蜿蜒流淌,河水中央的小渚上小鳥雀躍,河邊的小水窪里小蝌蚪游來游去。塘川河兩岸,綠樹成蔭,剛修建好的步道,成了兩岸百姓鍛鍊的場所。對這樣的成果,兩岸百姓讚不絕口。塘川鎮大莊村村民王統發說,原來的塘川河臭氣熏天,河水污濁,如今通過政府的治理,塘川河成了大家休閒的好去處,那裡的環境,一點都不比城裡的公園差。
三
在素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美譽的貴德縣,筆者看到,貴德污水處理尾水濕地正在建設。卵石排列得整齊有序,尾水能得到好的過濾,水泊周圍人工種植的蘆葦、香蒲隨風擺動。這項工程正在建設之中,工程竣工後能對污水處理廠的尾水進行凈化再處理,之後排入黃河。貴德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余德清介紹,全縣著力實施「凈水工程」,採取合理攔蓄、疏導、防護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打造「全天候清清黃河。」同時建設「護濕工程」,陸續投資1.8億元,建成了「貴德黃河清國家級濕地公園。」推進「全域無垃圾示範縣」創建,持續開展「白色污染」集中整治,全縣生活垃圾轉運設施覆蓋率達95%、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大力推行「河長制」,實現了全縣19河1水域責任區域全覆蓋,構建黃河岸線生態保護帶,黃河在貴德真的越來越清。
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是黃河上游的農業區之一。採訪中,化隆縣生態環境局局長韓平告訴筆者,生活垃圾的收集、轉運、處置和生活污水的收集處理,成了全縣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關注的焦點。全縣下大力氣整治了沿河邊的餐飲、河道采砂等影響黃河水質的隱患,筆者看到,昔日的採砂場如今種上了杏樹、榆樹和雲杉苗,大部分都已經成活。
四
據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李旭東介紹,去年以來,我省深入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堅持「好水差水」一起抓,統籌推進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修復、水污染防治。利用中央水專項、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復補償和省級水專項資金,實施長江、黃河幹流、青海湖和湟水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工程。積極配合省人大常委會對全省貫徹實施《水污染防治法》情況開展執法檢查。紮實推進縣級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列入國家調度的61個縣級地表水型水源地環境問題全部整治。全面完成禁養區內326家畜禽養殖場關停拆轉工作。聯合住建部門印發實施《青海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組織西寧市自查評估,強化排查,鞏固成果。全省13個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中11個已完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2個正在建設。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更新改造完成率為98.5%,提高22個百分點。建成37個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重點流域、重點湖庫自動連續監測。列入國家考核的19個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4.7%,高於國家考核目標5.2個百分點;長江、黃河、瀾滄江及境內西北內陸諸河水質優良率均為100%,青海湖等重點湖庫水質保持優良;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以上,地下水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幹部王雅珍介紹,現在全省紮實開展污染防治八場標誌性戰役,系統推進水生態保護、水資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強化城鄉人口聚居區的水污染控制,加強面源污染治理,還在黃河源頭區域實施重點流域干支流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良好湖庫生態保護、污水集中處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等工程,從而保住了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