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年時間使唯品會上演驚天逆轉,從上市時的12億市值到最高峰1200億,一度成為僅次於騰訊、阿里、百度、奇虎360、京東之後的中國第六大市值網際網路公司。成就唯品會神話的正是「中國電商傳奇黑馬」——沈亞。
在電商群曾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沈亞是馬雲最想見的電商人」。
作為唯品會的董事長兼CEO,沈亞很少接受媒體採訪,也幾乎不參加各大業內論壇。沈亞表示,「股價和業績是緊密相關的,別的都是空談,天天露臉,上中央電視台都沒用。」少說,多做,這是典型的溫州商人性格。
1
1971年,沈亞出生在溫州鹿城,父親是著名的文字學家沈克成。不過,當時知識分子很不吃香,沈亞的出生加重家裡負擔,父親就只好忍痛棄文從商,在老家辦了一家震旦電子儀器廠,直到沈亞小學4年級,家裡才慢慢好轉起來。
令父母欣慰的是,沈亞從小就酷愛讀書,六歲多就經常跑到父親的書房,津津有味地閱讀論語、中庸、三國演義等書籍,此後的學業上也是順風順水,一路第一讀到大學。
1990年,沈亞從上海鐵道學院畢業後,父親徹底當起了甩手掌柜,把小廠交給沈亞經營,自己潛心研究學問去了。
沈亞繼承了父親的聰明腦瓜,他在原有電子儀器的基礎上拓展了當時熱門的電池代理業務。從溫州做到整個浙南,1995年以後還自建電池廠,一度把電池賣到了東南亞、非洲,年營業額做到1000多萬。不過毛利卻低得可憐,一年能夠掙到100多萬已算好年景。
1998年夏天,沈亞去溫州電子商城轉悠,無意中發現手機門店的生意很火,好幾家店鋪門口還排長隊。不過,也有一家門店生意慘澹,稀稀拉拉沒有幾個顧客。店長是個二十五六歲的年輕人,沈亞上前一攀談,對方費了半天勁才聽懂他的溫州方言。
怎麼回事?原來店長叫洪曉波,8歲那年就跟著父母移民法國,24歲父親想讓他接手法國的餐飲和房地產生意,可洪曉波卻偏偏不肯,執意要回國。父親非常生氣,甩給洪曉波50萬人民幣,「你遲早有一回會後悔的!」
不過洪曉波拿起那50萬,頭也不回就回到溫州,干起賣藍牙設備的生意。可是他中文說得不太利落,溫州話也聽得半生不熟,所以有時一天也沒有幾個顧客。
「我是賣電池的,現在手機很火,準備搞手機電池、充電器、藍牙設備等配件生意,要不要一起干?」沈亞改用英語與洪曉波交談。洪曉波馬上打開了話匣子,兩人越聊越熱乎,最後決定聯手一起干。
於是,沈亞負責聯繫國內的通訊器材廠商、組織貨源,洪曉波負責在歐洲賣貨、發展渠道和代理商。當時國內的手機電池5元一個,在歐洲能賣到5美元。兩人能夠把手機電池更新的速度做到與手機廠家的出廠速度同步,加上做得人少,結果短短2年時間就賺了500多萬。
很快,手機電池配件領域湧入1000多家廠商,最後做一塊手機電池毛利不到5分錢,也就出口退稅能夠回點現金,還要壓好幾個月的貨款。
2
到了2005年,公司營業額做到4000多萬,不過純利潤才300萬出頭。「做得太辛苦!」沈亞與洪曉波決定收手,然後每人花五十多萬去商學院充電。
進入商學院之初,沈亞和洪曉波只有一個模糊的方向:電子商務。從傳統行業出身,沈亞的電商儲備近於零。這一年,他以「幾乎抱著計算機睡覺」的毅力,惡補各類電商知識。
商學院的同學給了沈亞和洪曉波很多啟發,一位企業家建議洪曉波多利用國外的資源和信息,嘗試國內還沒有的商業模式。而另外一些同學幫忙推薦了不少電商案例,其中包括法國VentePrivee的奢侈品限時搶購。VentePrivee的模式正中洪曉波下懷。
在法國生活的洪太太是這家網站的忠實粉絲,她常在早上七點,顧不上吃早餐,準時坐在電腦搶購奢侈品。太太的行為讓洪曉波充滿好奇,到底是有什麼魔力讓她如此著迷?洪曉波發現,這家網站的特點就是囊括了各類世界名牌,並且在限定的時間內推出折扣,供用戶搶購。
沈亞與洪曉波決定模仿VentePrivee,從奢侈品閃購切入電商。三位EMBA同學以天使投資支持了他們的想法,五人湊齊約3000萬人民幣創辦唯品會。
2008年8月,主打「品牌折扣+限時搶購+正品保險」的唯品會在廣州正式成立,沈亞擔任董事長,洪曉波擔任副董事長。
創業初期,由於定位較高,沈亞和他的夥伴洪曉波曾被視為「掃貨團」,到巴黎一擲千金購買各式奢侈品。
很快,唯品會的大倉庫堆得滿滿的,然後兩人坐在家裡等著數錢。不過2008年12月上線當月卻只賣出18單,還有12人是沈亞與洪曉波在商學院的同學,三個月後的隔年3月,銷售量也才增長到100單,與兩人的期望差距甚遠。
3
經過三個月的冷靜思考,當明白到「定位太高」的模式在中國確實「水土不服」,沈亞果斷調整模式,唯品會重新定義為「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一方面網羅大量國外的二三線時尚精品,同時幫助國內線下門店處理庫存和過季商品,並對當季商品進行限時折扣。
這個歷史決定,讓沈亞與唯品會開始走入快車道。2009年年底,唯品會積累起了300個品牌供應商資源。而這一年,唯品會的純收入為280萬美元。
7月,唯品會推出「閃購」模式,每天在首頁推送各類深度折扣的時尚精品,但是會設置會員的購買時間和購買數量,例如每人限購2件同類商品、同一購物車單次限量20件商品等。
9月,沈亞取消了「搜索欄」,用戶需要自己瀏覽商品,而不能通過輸入品牌關鍵字直接找到想要的商品,這樣一來,用戶更加關注被推薦的商品,唯品會的庫存擠壓迎刃而解。據統計,唯品會每3天就能完成一次庫存清理,各大品牌的售賣率一直穩定在50%-80%。
2010年春節,在原有的供應鏈之上,沈亞組建了一支1000人的買手團隊,分為女裝、男裝、女鞋、男鞋、箱包等十多個專業工作組,90%的成員都是高薪從傳統渠道挖來的資深買手,或是各大主流時尚雜誌的資深編輯。
接著沈亞放出豪言,為品牌商進駐開出了四大條件:一是可以處理尾貨和過季產品;二是可在網站首頁做免費的推薦廣告;三是「閃購」模式確保商品在下架後,依然保持線下原有的價格體系;四是承諾不壓供貨商的貨款,保持一個月的帳期,比線下商家要快兩個月!
「第一個理由其他電商也能滿足,但後面三個理由讓我無法拒絕,特別是帳期,能做到一個月回款的當時只有唯品會。」一家品牌商說出了自己的小算盤,所以他擠破腦袋也要成為唯品會的供應商。
4
2010年3月,推出唯品會APP,隨後又率先進駐微信,開設晚8點檔的移動特賣專場,唯品會遂成為「晚購族」和「床購族」的不二選擇。
到了2010年底,唯品會已經積累了1000多個國內外品牌供應商,凈利潤超過2000萬,員工人數也從最初的25人飆升至3000多人。
2010年夏天,上海有一家名為芭芭BRAIN的品牌折扣網站,創始人是法國人,商業模式完全照搬法國VP公司,結果倒閉了。業界分析是因為無自有倉庫,直接讓品牌商配送,訂單量少,品牌商不積極,大大延長配送時間,消費者退貨退款暴增。
沈亞意識到物流的重要性,於是在2010年10月,沈亞把第一筆來自紅杉、DCM的融資7000萬美元用於自建倉儲物流。
針對很多配送員無法忍受唯品會推出的試穿服務,「有的顧客要要試穿二三十分鐘」,沈亞決定改成幹線運輸加落地配送的模式「從倉庫到城市的幹線運輸,唯品會自己承擔一半,再外包一半。」而從落地城市到消費者家門口,沈亞都選擇當地最好的配送公司,一單貨送下來,快遞公司可以賺到6.5元,而在其他電商那裡只有3、4元的利潤。
此外,沈亞還專門給快遞員上培訓課,例如一位顧客在試穿衣服不是很滿意後,快遞員如何做好解釋溝通工作,減少了退、換貨的頻率。再如品牌商的產品入到哪個倉庫,就在哪個地區和城市上線,別的消費者看不到,避免了搶到貨又拒絕發貨的現象。
2009-2011年兩年間,唯品會的訂單總量從7.1萬件增長到2011年的727萬件,兩年翻了10倍,但是公司毛利潤從不到200萬猛增到2億9,翻了100倍!
嘗到甜頭後的沈亞又於2011年5月搞了第二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砸入幹線運輸。
截至目前,唯品會已有五大倉儲中心,分布在天津、廣東、江蘇、四川、湖北,分別服務於華北、華南、華東、西南及華中,全國在用倉儲面積已近140萬平方米,覆蓋了100多條公路的幹線運輸,並與中國國航等四大航空公司建立戰略合作,自營配送點超過2200個,自由專業配送員將近20000名。從廣州到上海崑山普通物流需要42小時,唯品會只需要28小時,成本卻還低20%!
到了2012年,唯品會的凈營收已經達到49億,比2011年同比增長了205%,活躍用戶從150萬增至410萬,總訂單數量由727萬增加到2190萬。
5
2012年3月,唯品會在美國紐交所上市,但由於當時股市低迷,唯品會上市時不僅零盈利,還遭遇虧損,甚至被當時的媒體稱為「流血上市」。
「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會受此影響」這是當時沈亞面對各種質疑聲時唯一的一句回應。
沈亞堅持自己的路,努力尋找解決方案,他「每天晚上8點下班,吃晚飯,和家人聊聊天,從22點開始到凌晨1點之間,基本是坐在電腦前面的。」
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由純規模的粗放式擴張轉變為精細化管理,讓唯品會在危機中成功反擊,迎來盈利,在上市的第二年實現凈利潤5230萬美元,成功扭轉之前虧損的950萬美元。「
2014年2月14日,沈亞再憋出大招,宣布「投資1.13億美元投資樂蜂網,占股75%」。
「2014年唯品會賺瘋了!」全年凈營收高達235億元,同比增長122%。從最初的「流血上市」瞬間成為了熾手可熱的「第一妖股」,2年之內股價從6.5美元一路漲到180美元,市值也從最初的12億美元飆升至1200億,連續五個季度全部實現盈利,成為中國自營B2C電商里唯一盈利的公司。
如今的唯品會已經擁有3萬8千名員工,累計合作的品牌1.9萬個,註冊會員超過1個億,年訂單量近2億,重複購買率超過70%以上。這份成績單沈亞只用了8年時間。
6
沈亞一路走來,對他成功幫助最大的就是商業敏感度、強執行力以及低調做人做事的風格。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很多人想這個、想那個、舉棋不定,我是看準了就干」。
「沈亞更願意做,而不願意多說」沈亞的多年搭檔洪曉波這樣評價到。少說多做,切忌持才傲物,杜絕鋒芒畢露,不僅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和態度,也是很多成功者共有的特質。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如果今天我們還沒做好面對資本的準備,明天資本就很難再面對我們。
ofo為啥一下跌下神壇?原因只有一個,失去持續融資能力;
為何俏江南創始人為啥被踢出局,亂簽融資對賭協議。
為何阿里、京東、瑞幸咖啡沒有利潤可以從PE融到資金?
PE為什麼會投資大學生,他的管能力強嗎?他營銷強嗎?
為何說掌握了資本思維融資就成功了一大半?
為什麼說掌握了融資八個部分就能輕鬆獲得數千萬融資??
今天,作為企業家一定要懂得怎樣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融資渠道?怎樣防控融資風險?怎樣和項目的投資人打交道?...
我們定期舉辦《資本賦能·領袖峰會》,邀請9位投資大咖、資本專家為你項目產業升級賦能,將從融資路徑設計、商業計劃書、股權設計、商業模式、產融結合等全面為您量身定製一套能將融資成功率提升80%的高效融資整體解決方案!我們已幫助3000多家企業高效對接資本的融資體系!
9位導師之一: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董事長謝聞栗(投資過優客工場、脈脈、喜馬拉雅等獨角獸項目)
案例簡介
l 梧桐併購基金:3年之內估值從100萬翻了2500倍漲到25億,並成功地獲得3次融資總共3億元;
l 雲杉醫療:從年收入300萬3年左右的時間達到年收入1.5億元,估值從沒有人投,不值錢,3年內漲到10億元。
l 喜馬拉雅:僅用3年左右的時間從年收入只有1億達到年收入25億元,估值95億元,漲到200億元,而且很快就會上市。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