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周末和朋友聚會,幾位寶媽聚在一起,話題總是少不了孩子。一位媽媽說到:"在家上網課,孩子的學習效率不高啊!孩子經常對著作業本發獃,有時候半個小時都要去廁所好幾次。"說到孩子在家學習,很多媽媽也紛紛抱怨自己的孩子總是分心:"我的孩子在家學習,感覺效率也很低,總是不能夠專注於學習,太嚮往外面了。"、"孩子明明在上課,但是心不知道又飄到哪裡去了!"
當前中小學都在家中上網課,這對孩子的自制力、專注力要求很高。上網課本來就存在很多干擾,如果孩子的自制力與專注力還有所欠缺,那孩子將不能乖乖地學習了。
同樣是在家上網課,有的孩子比在學校上課還認真,而有的孩子就覺得在家學習限制了自己,給了自己不好好學習的理由。在家上課,學習好與學習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專注力"好與壞,差別有多大
1、 "專注力"
"專注力"就是人們對某個事物的集中關注的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注意力。"良好的專注力是學習成功的最佳保障。
普通成年人的持續專注力只能有40分鐘。兒童的專注力時間更短,因為嬰幼兒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造成的。孩子年齡越小,專注力時間越短。
2、 "專注力"好的孩子更自律
當孩子的"專注力"較好的時候,他對於更多的事情都能夠做到集中注意力去做。注意力集中於一件事上面的時候,對於事情的探究與分析也會思考更多,這對於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幫助。
當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面的時候,他會自己做好規劃,分配好時間來完成自己的任務。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對自己的要求會更高,從而會更加追求自律。
3、 "專注力"差的孩子各方面活動效率都不高
"專注力"差的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他沒有辦法專注於這件事上,而是左顧右盼,從而造成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能更好地完成。如果在學習的時候,孩子沒有專心聽講,那一些知識點就沒有辦法及時掌握,並且有些知識點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更好理解,但是這個時候孩子沒有做到專注,學習成績就會下滑。
不僅學習效率不高,做其他事情也是一樣的,因為孩子總是要分心。孩子專注力分散,不僅學習效率低下,可能還會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產生自卑心理、自理能力差、思維愚鈍、任務完成度低的情況,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
孩子"專注力"差,父母也有責任
1、 家長的過分監督對孩子造成干擾
父母似乎都有這樣的行為:孩子在家中學習的時候,父母總是會去接近孩子,告訴孩子應該好好學習,應該怎麼樣做。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如果沒有總是認真學習,父母便會開口喊孩子,讓孩子注意認真學習。
每次父母都會在孩子的耳邊喋喋不休,就算孩子想要認真專注地完成一件事,也有可能會被父母的監督打破了。
2、 家長的過度關愛,其實也是一種干擾
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是過度的關愛,其實對孩子的專注力也有一定的負面作用。
比如,當孩子專注於玩耍的時候,此時家長會擔心他磕磕碰碰而受傷,就會把他抱走,或者有的家長就會在這個時候喊孩子過去吃東西,喊孩子去做其他事情。
孩子本來專心玩耍,可是父母卻總是打斷自己,孩子沒有一個獨立的空間和時間來專注於自己喜歡的事情,久而久之,也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3、 孩子的玩具太多了
美國有一位專攻0~3歲童年期發育問題的研究員曾經指出:兒童的玩具太多,可能對其心理造成實質性傷害。甚至還提出,"孩子玩具種類過多,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發育"。
很多父母會一直給孩子買玩具,孩子想要就買,於是家裡的玩具成堆了,各種各樣的玩具都有。但是,玩具太多,對孩子來說,太難選擇了。有時候孩子會無所適從,不知道玩哪個。面對繁多的玩具,他摸摸這個,拍拍那個,沒有"寵幸"同一個玩具很長時間,這對孩子的專注力也是有不利影響的。
4、 家裡環境不整潔
家庭環境太差,也會給孩子的專注力造成影響。如果家庭環境太差,家中不整潔,玩具亂丟、其他東西;亂扔,那麼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他就會被這些玩具所吸引,可能就跑去玩玩具了。
並且,比較亂的環境,給孩子的內心也會造成一種"亂"的印象,孩子沒有一個整潔的家庭環境,也比較難專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中去。
四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1、 第一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前面我們說到,整潔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專注力培養有重要影響,因此,父母要更加注重家裡的衛生,給孩子營造一個整潔、溫馨的家庭。
溫馨的家庭要共同來營造。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來打掃衛生、一起將玩具分類放好,並且在平時教給孩子一些衛生、秩序方面的知識,讓孩子自己也能夠做到注意衛生,樂於勞動。同時,父母也可以給孩子買少一些玩具,讓孩子對已有的玩具多留心。
2、 第二招:讓孩子也參與到大人的對話之中
孩子的專注力差,有可能是孩子自己會把自己的耳朵屏蔽起來。有時候,父母總是會對孩子時候:"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要參與"。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自覺不去參與大人的事情,也就練就了自動屏蔽的能力。那麼當孩子在上課的時候,他有時候也會不去聽老師的話,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所以,有時候,大人的講話,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當孩子被邀請與大人一起來討論的時候,他會認為自己受到了重視,對於父母講到的事情,他就會更加專注地去聽,這樣他才能夠更好地與父母討論。
當孩子在家總是能夠聽父母講話、討論,那麼在上課的時候,他也會習慣性地專注於老師的講課內容,達到集中注意力的效果。
3、 第三招:提升對細節處的關注度
有時候孩子做題總是粗心、忽略一些細節方面的題目,這其實也是專注力差的一個表現,孩子容易分心,才會忽視細節問題。那麼,反過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也可以從細節處入手。
家長可以這樣做:在家中,當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我們可以教孩子用手指指著每一個字來讀,這樣能夠使得自己更加集中注意力於自己的讀物上,手、眼、腦都調動起來了。也可以指定一個物品讓孩子有目的去觀察,比如讓孩子分辨兩幅畫之中有什麼異同。
當帶孩子出門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留心出門的路線,以及從家中到目的地的這一段路中,經過幾個紅路燈路口,等等。
4、 第四招:多運動提高感統協調能力
運動對於孩子來說是有益無害的。父母經常帶孩子去參加一些運動,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感統協調能力,從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比如,父母可以帶孩子一起去打籃球,在投籃的過程中也是需要注意力集中才能投中的,所以籃球運動是一項對非常有益的活動。還有足球、毽球等球類活動,也是同樣需要專注力的活動,父母可以多與孩子進行這些球類活動。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