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均38+7+9,目標全明星!二年級的特雷楊,已經開始追趕這些人

2019-10-28     木南侃球

開季兩戰,特雷楊場均38.5分7板9助攻,三分球一共20中11,命中率高達55%。

首戰對活塞拿到38分,成為老鷹隊史揭幕戰得分第二高的球員,第一是1986年的威爾金斯(人類電影精華)。

次戰對魔術又得到39分,關鍵時刻命中致命打板三分,一錘定音,殺死比賽。

新賽季,全面提升

特雷楊在採訪中表示自己本賽季的目標是打進全明星,目前來看,只要能保持勢頭,他便是東部最出色的後場之一,二年級的特雷楊,競爭對象已經悄悄變成了歐文、沃克、比爾等人。

開季這兩場比賽,除了驚艷的數據,最令人驚喜的是效率。首戰21中11,三分10中6,次戰25中16,三分10中5,一改此前高產低效的印象。

出手距離也是越來越遠,根據NBA官網統計,特雷楊在25-29英尺出手14次,命中7球,在30-34英尺出手4次,命中3球。NBA三分線不到24英尺,他最遠的一次出手已經接近中場的球隊LOGO,而且是在常規時間下的主動選擇,並非像利拉德一樣受時間所迫。總之,超遠三分已成為特雷楊的常規武器。

突破成功率也有明顯提升,兩場比賽籃下合計11中8,節奏變化更詭異,對抗後控制身體更自如。他的球風獨樹一幟,愈發全面,隨時透露著自信與霸氣,別人眼中的不合理,在他眼中即是合理。他所做的一切逐漸讓人們開始相信,他才是對的。

突然成長?其實順理成章

特雷楊的快速成長,其實並不意外,上賽季全明星賽後他交出24.7分9.2助攻44.2%命中率,34.8%三分命中率的成績單,勝過同期的東契奇,只是後者的全賽季表現更成熟穩定,否則特雷楊很有可能成為最佳新人。

上賽季初,剛剛踏入NBA賽場的特雷楊,投籃效率不堪入目,備受質疑。全明星賽前場均16.9分40.6%命中率,三分只有31.2%,有過單場三分6中0和7中0、連續兩場14中1、連續三場14中0,簡直慘不忍睹。

投不進,繼續投,隨便投,直到投進。足以看出老鷹對他的信任,為了他交易施洛德,擠壓林書豪出場時間,給予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鍛鍊試錯。這份信任使特雷楊可以不顧成本地按照自己意願去適應這個陌生的聯盟。說起來輕鬆,能獲得這份特權的新人還真不多,打出來的更少。

即使那段時間發揮不佳,有幾處優點還是展現了十足的潛力。仔細審視這些優點後,你就會明白為什麼老鷹會對他聽之任之,不惜一切代價培養。

首先,投不進也敢投,自信,無論外界說什麼,我打我自己的。這可不是耍無賴,人家有這個資本,在大學的一年包攬得分王和助攻王,32場比賽投進118記三分,命中率36%,沒有金剛鑽,也不敢攬這瓷器活。很多出手看著不太合理,但就是他的風格,總要有適應過程,如果迫於壓力被動改變打法,那才是真正的失敗。

第二點最重要,得分之外,他的組織才華盡顯無疑。上賽季場均8.1助攻,全明星賽前7.6,賽後9.2。開季第三場11助攻1失誤,生涯前20場有6場助攻10+,兩場15+。

當今時代對控球後衛的要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純組織後衛已經難以生存,只會得分容易被針對,也難成領袖,NBA遍地是能得分的小個兒,到了CBA大殺四方,回去卻找不到工作,就是這個原因。

現在的控球後衛要求既能組織又要能攻,自己得分的同時為隊友創造機會,串聯全隊。所謂持球創造者(playmaker),庫里、利拉德等等,都是如此。

他能在高速移動中觀察到空位的隊友,傳球手法非常刁鑽,有納什的風範,也要得益於他嫻熟的運球,從運球到傳球的過程不需要緩衝,神出鬼沒,難以防守。

他和柯林斯的組合被譽為下一個納什+小斯,他在擋拆之後的處理球非常成熟,視野大局觀完美,上帝視角能看到的機會,他幾乎都在第一時間發現了。

投籃可以靠苦練,對抗可以在健身房揮汗,組織、傳球、視野,這些都很難靠後天磨鍊,更多來自於天賦。

以上是上賽季初段就展現出的特質,只是因為投籃效率過於悽慘而被掩蓋,被忽視了。如果你從那時起就帶著客觀的眼光,看完整個賽季,目睹他在賽季後半程打破新秀牆,然後賽季結束,進入休賽期繼續升級,再到現在,新賽季開幕,大殺四方,你就會覺得這一切是順理成章的,並不意外。

後面的比賽肯定會有起伏,可能偶爾還會投出悽慘的效率,但那是每個球星都會經歷的波動。重點是,我們已經很清楚他能做到什麼,他也的確做到了。

生涯第二年,他已經開始追趕這些人

說說特雷楊的技術特點,都知道他投的遠,敢投,原因呢?為什麼能投這麼遠,防守人怎麼又防不住呢。

他的投籃動作是典型的「單動」(one motion),出手極快,但出手點低,像是推出去的,說實話不算美觀,但好使。

他一個188cm的小個子,出手點低,推射,按說很容易被干擾,實際卻正相反。他的出手非常隱蔽,沒有任何前兆,防守人很難做預判,你以為他在觀察形勢,結果突然就出手了,這一點很像庫里。

他總是自信滿滿,從眼神中看不出任何想法,防守人無法做預判,也不相信他會在這麼遠的地方出手,結果真就出手了。作為防守人,也很難真的去封蓋,萬一意圖被察覺,他一個加速一溜煙就把你過了,得不償失。

選秀前就有人說他像庫里,接近的體型,同樣飄逸的超遠三分,以及還有一點,運球節奏都難以捉摸,節奏變化前後銜接完美,一氣呵成。急停急起的時機和別人都不一樣,常規的防守習慣用在他們身上毫無用處。兩人看上去不算強壯,但又都善於利用身體創造空間,輕易不要觸碰,很可能是陷阱,碰到就被吹犯規。

特雷楊在未來能否達到庫里的高度,現在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特雷楊已經比同時期的庫里要出色了。熟悉庫里的人都知道,他的生涯初期並不順利,多次遭遇傷病困擾,直到25歲才算真正步入正軌。庫里第一次進全明星那一年26歲,特雷楊今年只有21歲,已經開始為全明星名額而努力。

過去十年能在生涯第二年入選全明星的有西蒙斯、利拉德、濃眉、歐文、格林芬、羅斯。其中西蒙斯和格林芬第一年沒打,標準後衛球員只有利拉德、羅斯和歐文,一年前的此時還沒有適應從大學到職業的轉變,一年後已經要追趕上述這些名字了。這就是特雷楊的成長。

然而他的成長之迅速,更像是水到渠成,一點兒也不意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BNOFG4BMH2_cNUgF03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