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研究生新生書
各位新同學,大家好!
首先祝賀各位在剛剛結束的考研競爭中過關斬將,收穫了人生的又一次成功!今天藉此喜慶之日,順便說幾句心裡話,也算是送給各位的見面禮吧。
(1)什麼是研究生?研究生就是做研究的學生,因此,大家不要再把本科階段的「視分如命」傳統帶進來。從今以後,請大家記住:「考試,60分萬歲;研究,90分及格!」若有某研究生給導師報喜說:「老師我已經超額多上X門課程,並考試得滿分」,那麼,導師也許會把他當作可愛的小傻瓜,你不會來奪此頭銜吧?
當然,研究生培養方案中包括課程、學分、考試和論文等所有要求都必須首先滿足!特別提醒各位,研究生的論文是「干」出來的,而不是埋頭「寫」出來的,更不是「抄」來的!抄襲論文很危險,害人害已,後果不堪設想
(2)導師將教給你什麼?導師不再教你更多的知識,因為,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即使是天才,他所能掌握的知識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從小到大,你被灌輸的知識已經夠多了,現在是該你學會「如何自己學習知識」的時候了!導師將重點培養你的三種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社會適應能力。
當然,還有一點,導師也許將把自己多年失敗的教訓毫不隱瞞地展示給你,以使你不再重蹈覆轍。成功者的經驗很難被複製,但是,他的失敗卻足以借鑑。
(3)如何給自己定位?定位不清,害死人!雖然每個人都有「頂天」和「立地」兩種選擇;但能「頂天」之人,畢竟是少數;絕大部分人將「立地」!若你沒特別的理論研究天賦,不能成為「頂天」的科學家,那就建議你老老實實瞄準「立地」的工程師。科學家和工程師都同等重要,不必再分高低貴賤。
社會並不急需「既能做一些不痛不癢的項目,又能發表幾篇不三不四的論文」的所謂通才,強勁的社會競爭力是檢驗學生培養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
(4)什麼興趣值得付出代價?並非所有興趣都該縱容,許多研究生誤解了「興趣是成功之母」,並常常拿「興趣」來作為挑肥揀瘦的藉口。如果有足夠的膽量,那麼,獨門興趣(如,扎克伯格的Facebook等)才值得死盯,因為,這樣的興趣要麼送你上天堂,要麼拉你下地獄。人生有此機會一搏,也不全是壞事!
但是,大眾化興趣(比如,我更擅長單片機、我的本科專業更適合…、我學過XX課程等)就應該服從真實需求,必要時勸君忍痛割愛,否則成功將與你無緣,畢竟今後是你要去適應社會,而不是社會來適應你!其實,咬住大眾化興趣不放者要麼是想偷懶,要麼是沒自信。當然,所有生活興趣都是值得享受的,工作興趣與生活興趣不要混為一談。
(5)態度到底有多重要?態度決定一切!只要態度出了問題,再加上研究生都有極高的智商,那麼,稍稍發力,就能讓任何導師「理屈詞窮」,比如,可以輕易嚴格證明「研究生做項目是在給導師打工」、「導師在論文中的署名不合理」、「我的論文創新性已經足夠畢業」等等。
面對如此辯才,導師只能盡力而為,實在無奈,也只好棄權。多年的事實證明,能力弱和態度差常常相伴而生,也許正是因為態度差,才導致能力弱吧。「小事願干,中事能幹,大事敢幹」是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6)「盡力而為」與「竭盡全力」的區別到底有多大?「盡力而為」者用99.99%(=A)的力氣去做事,「竭盡全力」者用100.01%(=B)的力氣去做事。表面上看A@B,但是,當若干個A相乘時,將有A´ A´ A´…=0, 而若干個B 相乘時B´ B´ B´…=¥。各位新同學明白了嗎?如果你一生都「盡力而為」的話,那麼,你將收穫零;如果你一生都「竭盡全力」的話,那麼,你將收穫巨大成功!
(7)做啥課題真的很重要嗎?從學習知識的角度來說,做啥課題確實有區別;但是,從培養能力角度來看,其實啥課題的效果都一樣。別忘了,如今已是「重能力,而輕知識」的年代!過度區分是所有矛盾的根源,過度關注細節差異者永遠也得不到滿足。另外,如果在某段時間內,被安排從事一個自己不了解或不擅長的課題,那你為何不把它當成一種挑戰,以此來鍛鍊和培養自己的「適應」和「學習」的能力呢?
(8)高分學生為什麼容易成低能?過去多年的事實反覆證明:保研學生和考研高分的學生,更容易在研究生階段成為低能學生。這個看似矛盾的現象,其實有其必然。
原因1,個別高分學生總是習慣以講課和考試的思維去考慮問題,從小到大,他/她的成就感也主要來自於各類考試,因此,沒有考試,不能得分的事情(比如,科研)他們都下意識地抵制或恐懼。
原因2,讀研前,幾乎都是別人來向他/她請教有關學習和考試的問題,這就無形中使他/她感覺過於良好,因此,一旦有不懂的科研事項,就很難放下架子去向別人(特別是那些考試成績較差的人)請教,當然,久而久之就會落後甚至被無情地淘汰。
原因3,過於精通本科階段的循序漸進方法,更難適應研究問題時的跳躍創新,以為科研也要把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好後,才能開始。
原因4,過於企望本科考試優勢能夠順利過渡到研究生的科研階段,因此,思想包袱更重,更不敢面對新挑戰。
同學們,今天的見面禮可不能白送喲!希望畢業時,大家能夠以自身的傑出成就來回母校,更希望大家今後走向社會為國爭光,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謝謝!
告研究生導師書
第1條)教師出路千萬條,安全執教第一條;自保不周全,親人兩行淚!啥意思?嘿嘿,你懂的!各位上有老,下有小,中間還有一個寶(配偶);就算你不怕死、不要命,也該為他人考慮嘛!
第2條)學生是親人,弟子是親人,爹媽兒女也是親人,白頭偕老的愛人更是親人;別拿一類親人去傷害另一類親人,其實那不公平!若有人非要故意製造一些典型,那你笑看他們自己去煽情吧!
第3條)學校的事重要,學生的事重要,家裡的事情也重要;工作重要,生活重要,身體健康更重要;別因一種重要而忽略另一種重要,其實那樣不地道!若有人非要給你戴高帽,嘿嘿,勸君一擺手:不要,不要!
第4條)與時俱進,活到老,學到老。你曾經的輝煌毋庸置疑,但社會在飛速發展,技術在不斷更新,新的挑戰隨時湧現,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你若不能緊跟形勢,就會被邊緣化,更會誤人子弟。提醒一下,你有許多東西搞不懂,你需要向其它導師學習,甚至向研究生學習!
第5條)研究生培養的手段,應服務於目標。社會滿意度是人才培養的唯一且永恆目標,你有義務通過各種手段,大幅提高學生進入社會後的競爭力。只要有利於培養更多更優秀的學生,就該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讓他人說去吧。培養研究生的目的,不是為了贏得某些領導的肯定,而是為社會培養有用之才!
第6條)全面理解創新內涵,重點培養創新能力。撰寫論文、出版著作、研究高精尖課題等,都是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實用產品開發、系統集成項目、軟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等,也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它們不能被否認,甚至被歪曲。創新能力的培養既可在校內完成,更可通過校企合作完成。
第7條)放下架子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導師稱謂確實令人崇敬,但若優越感過強,將害人害已。每個人都該努力適應社會,而不是讓社會來適應他。
你能從自己做起,為學生樹立榜樣嗎?項目談判時,你能低頭當好乙方嗎?在欣賞自己的長處時,能尊重他人的短處嗎?在重視縱向項目時,能不輕視橫向項目嗎?在取得理論成果時,能不藐視技術嗎?能真心幫助暫時不如自己的同事嗎?能真心佩服比自己強的其它老師嗎?能時時事事轉換角色嗎?夥計,你的一舉一動,可都是你學生的最好教材喲。
第8條)以身作則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在激烈競爭的社會裡,特別是在理工科行業里,沒團隊就幾乎不可能有成功。「兵、將、帥」在任何團隊中都不可缺少。團隊精神既包括「挂帥」的智慧,也包括「做將」的勇氣,更包括「當兵」的情懷。
導師的如下行為,將嚴重影響研究生的團隊精神培養:不掛「帥」吾寧死,那怕自身根本就不是帥才;若做「將」就只圖清閒,不願意面對任何攻堅;若當「兵」則懶散閒,放任自流,完全不顧團隊的集體利益和自己應盡的義務。相信個別導師的這種行為,將不會得到研究生的認可,甚至可能被學生傳為笑談,當成反面教材。
第9條)「寬是害、嚴是愛」也適用於研究生培養,當然得因人而已,適當把握好度。師生是永遠的利益共同體,即使畢業後,學生的成功,導師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處處遷就,肯定不是培養優秀研究生的好方法,雖然這樣做可能會暫時獲得某些學生的好感。
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就是要求導師像嚴父對待自己的兒子一樣,敢於逼其成功!當然,對個別學生,你也要做好「一日為師,終生為孫」的準備;其實,那時你連孫子都不如,世上哪有爺爺坑害孫子的事!
第10條)不是「成功才幸福」而是「幸福才成功」。成功很容易被片面有形化,比如,升職稱、拿大獎、當選院士等。「有形成功」確實能帶來短暫的幸福,但是,過於看重「有形成功」其實就是對自己幸福的不負責。上帝其實很公平,魚和熊掌很難兼得,只要你踏踏實實,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沿著自己心中的理想之路,你就能一邊前進,一邊幸福地享受沿途風光。
第11條)樹立陽光心態應從導師做起。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有人卻永遠也找不到幸福;其實幸福就在每個人的心裡。心態不良者看世間萬物都不順眼,消極悲觀者不但自己活得累,也會嚴重污染生活環境,他們既毀滅了自己的幸福,更連累了身邊的親朋好友。「小事靠勤、中事靠能,大事靠德」,要想做一個好導師,必須以積極的心態在勤、能、德三個方面為學生垂範。
第12條)把鋼加在刀刃上,重視培養研究生的綜合素質。研究生畢業後,彼此之間的智商差別相對有限;但是,情商方面,可能就天壤之別了。而情商的高低,在畢業生後的職業生涯中,將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花大力氣提高研究生的情商,是事半功倍的最佳選擇。
以上胡說八道,僅供各位導師參考。
哦,對了,隨便再提醒一下:別以為有個專門節日就洋洋得意了;其實只有弱者才有自己的節日,比如,兒童節、婦女節等。當然,話又說回來,老子曰:柔弱勝剛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