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近幾十億年的星體?太陽系邊緣的小行星,或帶來驚喜

2019-08-02     玲玲談科學

時至今日,人類已經擁有了幾千年的文明。在這幾千年的時間裡人們通過對世界不斷的觀察與總結,然後將它們運用各種方式記錄下來,因此人類才有了如今這樣令人驚嘆的文明。但是在另一個方面,人類的文明的時間在整個地球的生命面前卻l又顯得十分短暫。據科學家研究,地球從誕生到不斷演化出適合s人類居住的自然環境,迄今為之已經過去了45億年的時間了。


如此長的時間在已經足夠大部分的物質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了,並且地球還是一個十分活躍的星球,在它的內部時刻進行著劇烈的物質運動。因此在理論上來說,地球上已經不能找到存在於幾十億年前的古老物質了。但是對於人們而言,尋找到地球上最古老的物質有助於科學家研究地球最初誕生時的情況,也能對行星形成的秘密有所突破。而「新視野號」幾年1月探索的這個位於太陽系邊緣的小行星,或許能夠給研究地球的形成的科學家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就在最近,美國2006年發射的「新視野」號來到了太陽系的邊緣——柯伊伯帶,並對存在於這裡的海量小天體進行的勘探,根據最新公布的消息,「新視野」號探測器已經在今年的元旦節的時候成功來到了目的地。並且將對這了的大量的天體展開研究。


科學家們之所以會選擇發射探測器到這裡來探測天體,主要有幾個原因。第一、這裡或許存在著在幾十億年前就形成的天體小行星。科學家們之前在對這個太陽系的邊緣形成的原因探究的時候認為,這些天體或許是與太陽系中的恆星——太陽一同形成的。只不過在太陽形成之後,爆發劇烈的原子反應,從而形成的威力巨大的太陽風,從而將這些天體不斷向外推,最終來到了現在的位置。


其次,因為柯伊伯帶這個位置距離太陽有大約1光年的距離,太陽風的威力到這裡就漸漸失去了力量,所以存在於這個位置的天體不太容易受到太陽風的侵襲,對於它星體上的物質的影響也相對較少,從而將古老的太陽系的物質完美保存下來。因此這些有可能保留這太陽系誕生之初的物質對於科學家研究太陽系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據科學家公布的消息,在今年一月份「新視野」號接近的,目標被命名為2014MU69,這個星體在科學家們看來非常的特別。第一,這是一個很有可能是太陽系形成之初就存在,經過幾十億年後或許還比較好的保存原有物質的星體。其次,它的外形有點奇特,像是一個葫蘆一樣的形狀,不過卻不是通過外力撞擊而連在一起的,更有可能的是,在他們形成初期的時候,就彼此互相公轉,然後在長期的演化中慢慢的彼此靠近,最後融合在一起。這也為地球「吸積說」提供了側面的佐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ANkWmwBUcHTFCnfE2m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