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需要一點不順從

2019-06-11     小資訊大分享

從感受上說,大家對溫順類型的人很容易心生好感,但現實生活中,這種類型的人未必就有那麼好運了。

他們在小的時候,就是傳說中的懂事、聽話和乖巧的孩子。在別人,尤其是大人們看來,他們身上有非常多的優點:聽父母的話,從不惹是生非;父母吩咐的事情會很認真地完成;容易滿足,很少使性子;遵守規矩,不搗亂等。



在父母眼裡,乖和懂事的孩子是家教成功的最好證明,是一件讓自己很欣慰和榮耀的事。

但是從孩子自身的角度來說,恐怕就沒有那麼值得高興的了。這樣的孩子從小就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他們之所以懂事,是因為想通過取悅父母的方式來換取父母的認可和愛。

心理學研究發現: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就越容易迷茫,越找不到自我。

原因就是,他們習慣了以滿足他人需要、獲得他人的認可人際關係模式,不斷地壓抑自身正常的需求,忽略自己的感受,時間久了,在用進廢退的原則下,他們就會搞不清楚自己究竟需要什麼。

我們常說,當你不知道怎麼走的時候,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就可以了,它會給你指引方向。

但是假如你連自己的感覺是什麼都不知道,你就很難聽到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結果就是,他們做的都是別人認為對的事情,而很少有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在感情中,他們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吸引力不足。某節目曾經做過一期採訪調查,問女孩們對什麼樣的男孩最不感冒,結果得票率最高的,就是那種對誰都很好,沒有什麼脾氣的人。

這個結果其實並不奇怪,一個人愛上另一個人,第一個原因就是吸引力。有吸引力才會願意靠近,什麼樣的人才更有吸引力呢?

那些有自己獨特個性的人更有吸引力,因為他們身上有一些與眾不同,或者說別人身上沒有的特質,這會讓人感覺很有魅力。

相反,性格過於溫順的人就顯得有些刻板,缺少一些性格上的特色了。「男人不壞,女人不愛」,這句話雖然有些極端,但並非完全沒有道理。如果你能讀懂人際間吸引力的邏輯,就會明白這句話的合理性之處。

在個人成長中,他們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無法突破自我。中規中矩的生活把他們塑造成了一個好人,但這種好是大家認為的好,屬於他們自己的好呢?

有的人曾這樣形容自己的感受:感覺自己的內心像一片沙漠,毫無生氣。一個完全生活在正常尺度生活的人,或許會少經歷很多波折,但沒有波折本身或許也是一種遺憾。波折造就了一個人的痛苦,但是也把一個人打造成了獨一無二的自己。

人生需要時不時的來一點顛覆,和與眾不同的自己相遇。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生活,是需要我們時不時地去做一些「出格」的事情的。表現在心理的層面,就是突破自我。

有時候我們所謂的自我往往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被周圍的人,被社會定義的你。

對每一個獨立的人來說,人生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如果非要說有的話,那就是你現在走的路。我們不需要通過別人來定義我們自己,能定義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人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滿足他人眼光和要求。只要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勇敢去嘗試和試錯,才是真的活出了意義。所以,如果有一天你覺得自己和別人怎麼就不一樣呢,那很可能意味著,你活對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9UDzmwBJleJMoPMiLE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