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迎來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說「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其含義就是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躲避寒冷的意思。這「萬物」中,最常見的就是大白菜了。
每年立冬前後,正是大白菜批量上市的日子。按照以往北方的傳統,家家戶戶都要忙碌起來,開始囤積大白菜,即冬儲大白菜。這些大白菜將陪伴人們度過整個冬日,直到來年開春。
白菜不僅是平常老百姓家過冬必備的時令蔬菜,在長久的繪畫體系中也是一種常見的表現題材,歷代不乏關於「白菜」的優秀繪畫作品。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品味一下大師筆下的冬儲大白菜!
齊 白 石(1864——1957)
齊白石認為白菜是他思鄉情結的一種,寄予了深層的精神內涵,超越了繪畫的內容和形式。齊白石生於「糠菜半年糧」的窮人世家,獨以白菜為菜之王,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認為「菜根香處最相思」。
齊白石曾經畫過一幅大寫意白菜圖,他題句道:「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之王,何也?」
張 大 千(1899——1983)
張大千曾有題跋曰:「閉門學種菜,識得菜根香。撇卻葷膻物,淡中滋味長。」張大千不僅是一位國畫大師,還是一位美食大師,烹飪大師,他還創造了「大千菜」。
徐悲鴻在《張大千畫集》序中稱他說:「能調蜀味,興酣高談,往往入廚作美餐待客。」
謝稚柳也曾回憶道:「大千的旁出小技是精於烹飪且對客熱情,每每親入廚房做菜奉客……所做『酸辣魚湯』噴香撲鼻鮮美之至,讓人聞之流涎,難以忘懷。」
黃 君 璧(1898—1991)
黃君璧兼擅詩、書、畫,畫則兼能山水、人物和花鳥,是一個全能型畫家。比較而言,其人物畫最少,花鳥、動物作品相對多見,其中不乏精勾細染、色彩絢爛、直逼宋元的工筆之作,有評論者以「淵博溫潤,渾厚朴茂」相形容;更有兼工帶寫和粗筆大寫之作,拙樸凝重,堪與畫家的山水畫風相伯仲。
黃君璧也擅畫白菜、蘿蔔等等田園果蔬,其作品因對傳統的深入、創新和發展,以及對現代美術教育的突出貢獻,而獨標新格。
王 雪 濤(1903——1982)
王雪濤是現代中國卓有成就的花鳥畫大師,對我國小寫意花鳥繪畫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善用靈巧多變的筆墨,色墨結合,以色助墨、以墨顯色,在傳統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畫法講求的色彩規律,以求整體色彩對比協調,為畫面增添韻律。他能準確地把握動態中的花鳥,並且能在情景交融中體現出轉瞬即逝的情趣。因此他的花鳥蟲魚、蘿蔔白菜,刻畫細緻入微,鮮活多姿,生動可愛,情趣盎然。
孫 其 峰(1920——)
孫其峰是當代成就卓越的美術教育家、畫家。他謙和好學、淡泊名利,從不為物所累,對參與扶持教育、資助弱勢群體等社會善事樂而不倦,是當代書畫界一位難得的令人敬仰的老教授。
孫其峰藝術修養全面,繪畫以花卉、翎毛、山水著稱,書法於金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各體所無不擅,其中以草書、隸書、造詣最高,師古而不泥古,能領略古法而行新奇。
忻 東 旺(1963——2014)
從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青年畫家到獲得第十屆全國美展的油畫金獎,忻東旺的成長與崛起越出了常見的軌道,具有更多從邊緣到中心的平民色彩。得益於他的刻苦與勤奮,也得益於他對於底層人民深切的人文關懷,更主要的是他在藝術語言上敏銳的感受力和對於當代藝術發展的整體觀察。
冷軍曾這樣評價忻東旺畫的白菜:「他的畫非常沉穩,他是沉甸甸的,不是那種表現的飄逸、狂躁,裡面全是語言,每一筆都是語言,所以每一筆經得起推敲,只有語言才經得起推敲,形成自己的語言。」
李 兆 生(1955——)
李兆生,當代實力派畫家,在多年的藝術生涯沉澱下,他以北方的「白菜」「冰雪山水」「梅花」作為表現題材,用鮮明的個人藝術特徵帶給人們對自然美的無限遐想,水墨交融、虛實相間,並開創了獨特畫風。
怎麼樣,大師筆下的冬儲大白菜
是不是很誘人?
趁著立冬天寒,快去吃
白菜丸子湯、酸辣大白菜、火鍋涮白菜……
暖暖胃吧~
出品:武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新媒體中心
監審:鄧鼐 監製:吳曉君 編輯:張傑
信息來源:網絡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