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眼能瞬間看到75億光年外天體,是否意味「眼速」比光速快?

2020-10-06     怪奇菌

原標題:肉眼能瞬間看到75億光年外天體,是否意味「眼速」比光速快?

科學不僅推動了文明的發展,同時也讓人類對整個世界有了更加通透的理解和認識,所以對於一些常見的狀態,人類也給予了專有名詞進行概括和描述,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物理量——速度。

作為我們每天都要接觸和使用的物理量,速度幾乎貫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以用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也可以用來描述做某些事情效率的高低。

而提到速度就不得不提到同時也根本饒不開一個極限值、一個宏觀世界中速度的「天花板」——光速。

在人類當前對宇宙的認知中,光速是所有具有靜止質量物體的極限運動速度,它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299792458 m/s,這可能是人類永遠都無法達到的速度。

而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許多人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問題,我們人眼看東西的速度似乎遠遠超越了光速。

比如說在夜晚,我們抬頭就能看到距離地球38萬公里的月球,而月球反射出的光需要1.3秒才能夠到達地球。

再比如早晨太陽一出來我們就能夠看到它發出的光芒,但根據實際計算,太陽發出的光至少需要8.3分鐘才能夠到達地球。

更誇張的是,在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只需要稍微轉轉頭,我們就能夠將夜空中近萬顆恆星盡收眼底。這其中包括距離我們8.6光年、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天狼星,以及距離地球1550光年左右的天津四(Deneb)。

而人類肉眼所見的最遠恆星,是距離地球8200光年左右的仙后座ρ(Rho Cassiopeiae)星,它的體積是我們太陽的450多倍。

當然了,如果不考慮精度的話,我們還能夠看得更遠。在南半球的夜空中,我們能夠看到兩個異常顯眼的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以及稍微暗淡一些的仙女座星系。

如果運氣足夠好,僅憑人類的肉眼甚至還能夠看得更遠。比如一些質量非常大的恆星走向終結時,它們的核心會向內坍縮成密度極高的黑洞或中子星,並且向外釋放威力巨大的伽馬射線和強粒子流。

這一系列的變化,會導致其周圍的宇宙氣體迸發出極為耀眼的光芒,從而可以被人類肉眼直觀的觀測到。

一個距離地球約75億光年、代號為「GRB 080319B」的伽馬射線源頭,是目前人類肉眼能看到的最遠的恆星爆發奇觀。

要知道宇宙誕生至今不過138.2億年,這就意味著「GRB 080319B」爆發時宇宙的年齡還不及現在的一半,那時宇宙中根本還沒有太陽系的存在,更別提孕育生命的地球了。

那麼問題來了:人類的肉眼能夠瞬間看到幾十億光年外的超新星爆發,是不是意味著人類的「眼速」要比光速還要快呢?如果不是,為什麼光需要走幾十億年的距離,肉眼瞬間就能夠看到了呢?

事實上,我們的眼睛之所以能夠看到幾十億年之外的天體,是因為那個天體釋放出的光子,在跨越了極為漫長的距離之後,落到了我們的視網膜上,我們這才看到了恆星散發出的光亮。

也就是說,我們能夠瞬間感受到恆星發出的光亮,只是因為光子恰好在那時落到了視網膜上,如果眼睛在那個時間不在那裡,光子仍然會在同一時刻通過那裡。

而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現實中來看,人類的眼睛都沒有將其他方向的光子吸過來的「超能力」。

所以總的來說,無論是在哪種理論體系之下,都沒有所謂的「眼速」這個概念,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眼速」幾乎是等同於光速的。

當然了,如果算上光子到達視網膜,視網膜再形成脈衝和一系列化學反應,最後傳到大腦中呈像的過程,人類眼睛看到東西的速度可比光速慢太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x00_nQBd8y1i3sJ7z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