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峪古堡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東南方向50公里的鄭村鎮湘峪村。湘峪,原名相谷,因為村被山水包圍,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謂湘峪。湘峪古堡是明代萬曆年間戶部尚書孫居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孫鼎相兄弟的故里。因孫鼎相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又任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所以也被稱做「三都古城」。
湘峪古堡
蜂窩式城堡·湘峪
湘峪城為蜂窩式城堡,全為磚石土木結構建造。古村過去是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因此城堡的規模並不大,南北長近300米,東西寬約100餘米,面積3萬餘平方米,與靈石王家大院、磧口西灣民居面積相當,略小於陽城的皇城相府和砥洎城。
古城依山而建,分為內城和外城,城內主要建築由東西向兩條街和南北九條巷道將其分割有序。現存主要建築有三都堂、帥府、十大宅院、大小男院等民居建築以及寺院、祠堂、私塾等公共設施。另外還有孫居相墓等。
湘峪藏兵洞,將防禦工事、兵營、軍需倉庫的功能合為一體,洞體堅固,所謂「兵洞連城」。它既節省了城牆的建築材料,縮短了建設周期,同時又增強了防禦能力和反擊能力。其中南城牆上的藏兵洞是多層走廊式和串聯式兵道相結合,並且有一套完整的供水系統,打起仗來不用出城牆即可用水。更為神奇的是,牆磚用蛋清和糯米的合成劑粘合,牆縫如紙,堅固如磐。
湘峪古堡古建築
傳說當年李自成多次兵臨沁河流域,對古堡群落中的湘峪、郭峪、皇城及砥洎城發起攻擊,在湘峪古城外進攻七天七夜未破城牆,鎩羽而歸。另外,藏兵洞內還設有通道與城牆頂部和「帥府院」相連,便於指揮和增援。湘峪古城藏兵洞,以其極富創造力的設計與優良的建築質量而成為冷兵器時代防禦工事的傑出典範,更是民間軍事工程的巔峰之作。
湘峪城外護城河
湘峪城堡內院
城堡內院院相通,樓樓相連,或曲徑通幽,或逶迤交錯。走進尋常巷陌,抬頭望去,高大的門樓,精美的木雕、牌匾就在眼前;低頭一看牆裙石雕異常驚艷,門柱的石礎古色古香。這些建築無不體現著他們對內凝聚、對外排斥、居安思危的地域性格以及可防可守,可居可游的理性思維,傳達著建設者的人生哲學與美好希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rF-cW4BMH2_cNUgGEZ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