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特點,煤炭一直以來都是我國的主體能源和重要原料。2018年,我國煤炭產量36.8億噸,進口量2.81億噸;我國原油產量1.89億噸,進口量4.62億噸,對外依存度高達70%;天然氣產量1610億立方米,進口量1254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45.3%。
當前,我國現代煤化工發展已經取得長足進展,煤替石油、天然氣成效明顯且潛力可觀。李壽生稱,目前我國現代煤化工有相當一部分技術處於國際先進或領先地位。煤直接液化技術和粉煤中低溫熱解及焦油輕質化技術為國際首創,煤制烯烴、煤制芳烴、低溫費托合成、煤制乙二醇以及煤油共煉技術皆處於國際領先。另外,示範或生產裝置運行水平也不斷提高。例如,以寧煤400萬噸/年為代表的百萬噸級煤間接液化項目實現了長周期穩定運行;陝西未來能源採用自主開發高溫流化床費托合成關鍵技術,大大豐富和改善了煤制油產品方案,其10萬噸級高溫費托合成工業示範裝置取得成功;數十套50~60萬噸/年用大連化物所研發技術的MTO項目在全國實現了商業化運行;年產50萬噸的煤制乙二醇裝置實現了滿負荷穩定運行。
與此同時,一批先進煤氣化技術正向大型化、長周期邁進。延長石油開發出雙流化床超大型粉煤氣化技術、粉煤熱解氣化一體化氧氣氣化技術;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等合作開發的二氧化碳甲烷多重整制合成氣關鍵技術,對緩解能源危機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國家確定的現代煤化工有序發展基調測算,在規模和項目投產率適中的情況下,2020年煤制石油替代效率有望提升至75%,降低石油依存度1.8個百分點;煤制天然氣替代效率有望提升至67.4%,降低天然氣依存度2.6個百分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qSDam4BMH2_cNUgN1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