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至21日是第三十二屆上海市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癌症防治共同行動」。宣傳周期間,市衛生健康委將組織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醫學會和市預防醫學會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宣傳活動。市民可關注「健康上海12320」和「上海疾控」微信公眾號獲取相關癌症防治信息。
腫瘤是影響上海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根據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上海市新發癌症病例7.4萬,發病率為514/10萬,較往年仍有上升,發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腸癌和甲狀腺癌;因癌症而死亡3.7萬人,死亡率為256/10萬,癌症仍是本市居民的第二位死因;癌症五年生存率為53%,十多年來呈穩步增長趨勢,年均增長1個百分點。目前,癌症現患病人45萬,患病率達到3%。
近年來本市積極研究和推廣癌症篩查適宜技術,組織開展人群篩查,大力推進癌症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患者生存改善的效應顯著。2013年起本市啟動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已完成大腸癌篩查444.3萬人次,並追蹤到確診癌前期病變患者1.85萬人,大腸癌患者3895人,其中早期比例達45.5%,是篩查前本市平均水平的3.5倍。通過對2013年篩查發現的1700例大腸癌患者進行跟蹤回訪,評估結果顯示其五年生存率達到81%,比同年未參與篩查項目因症就診的大腸癌患者(57%)高出24個百分點。但隨著項目的持續推進,居民的參與熱情有所下降,至2019年底仍有超過40%符合篩查條件的居民從未參加過大腸癌篩查項目,初篩結果為陽性的居民超過60%未按建議接受腸鏡檢查,導致部分大腸癌患者錯失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機會。今年本市將根據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適時啟動年度社區居民大腸癌篩查,重點加大宣傳發動力度,著重提高篩查覆蓋率和初篩陽性對象的腸鏡檢查比例,努力推動「50歲以上人人參加一次大腸癌篩查」,進一步提高本市大腸癌患者的診斷早期比例和生存率。
健康提示:
1.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世界衛生組織提出,30%-50%的癌症是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預防的。遠離煙草、接種疫苗以避免癌症相關性感染等公共衛生措施均可預防癌症發生。大部分癌症可以通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治癒。部分晚期癌症也能夠通過適宜的舒緩治療來緩解痛苦。
2.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預防癌症的發生。絕大多數癌症是由於外界的危險因素與自身遺傳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煙、避免被動吸煙,避免飲酒、健康平衡的膳食飲食、積極的身體活動和保持心情舒暢等。
3.注重癌症早期發現。規範的防癌體檢能夠早期發現癌症。中青年職業人群要定期參加體檢;退休人群應密切關注並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大腸癌篩查、婦科病普查和65歲以上老年人體檢等免費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4.使所有癌症患者得到有效治療。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本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對於絕大多數癌症能夠提供規範的診療措施。大量循證醫學證據證實這些診療措施是有效的。廣大患者應到正規的醫療機構接受規範治療,切不可迷信偏方而拒絕科學正規的治療,以免延誤病情,加重痛苦。
5.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公眾應形成正確的健康觀,消除對癌症的錯誤認知,消除癌症的恥辱感。應鼓勵癌症患者積極尋求支持、理解和幫助,獲得及時規範的診療、康復保健、心理支持和姑息治療,從而改善生存質量,提高生存率。
作者:上海電台記者呂春璐編輯:趙旻責任編輯: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