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簡愛的窗戶
近年來,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不斷地被提起,認為窮人很窮,是因為有窮人思維,富人之所以富,是因為有富人思維。
所謂的窮人思維是指窮人貪圖安逸,不思進取,隨波逐流,不敢嘗試,又害怕失敗,非常懶惰,不會思考;而富人思維是指富人敢想、敢幹、敢闖,他們會思考如何賺錢,也會行動起來,懂得投資管理,以錢生錢,懂得擴大自己的交際圈,整合人力資源等等。
這種斷定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僅僅因為思維上的差異,似乎有些片面,窮人有窮人思維也並不是他們的過錯,是有很多客觀因素造成的,不是說改就能改的,況且不是每個窮人都有窮人思維,有的窮人或者是說普通人,都是有想法有幹勁兒的,不能一概而論。
1 都說富人懂得用錢來買時間,而真正的窮人既沒有錢,也沒有時間。
很多人說,富人思維就是懂得用錢來買時間,用時間去學習,去投資去管理,賺更多的錢,不會把錢花在浪費時間上,而是去做更有意義的事。
而窮人最浪費時間,被稱為低慾望一族,不會為了成為富人而去努力賺錢,把大量的時間都浪費在賺取低工資的勞動上,他們安於現狀,渾噩度日,只知道打發時間,不知道利用時間。
這裡有個問題,富人懂得用錢來買時間,首先你得有錢,賺到錢了才能去買時間,而真正的窮人是沒有錢的,如果有的話,就不是窮人了,在這個社會上普普通通的人不是生下來就有錢的,不是想去學習什麼,就會有人給你錢去提升自己。
而且很多人根本是沒有時間的,真正的窮人,每天只是為了一日三餐,為了基本的生活去工作,去奮鬥,僅僅除去家庭的開支、孩子的教育費用、養老費用、以及房租、水電等費用,最後都所剩無幾了,錢包都是空的,哪裡還能像富人一樣去以錢生錢呢?
如今的社會,富人都是賺窮人的錢,房東收著窮人的房租,銀行用著窮人的存款,老闆依靠窮人賺錢,窮人在流水線上工作,生產出的產品都是給富人用的,窮人蓋的房子也都是給富人住的,沒有窮人哪來的富人?
在這個世界上20%的富人掌握著80%的財富,80%的窮人掌握著20%的財富。
越往後走,富人會越來越富,窮人會越來越窮,貧富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網上有這樣一則小故事:一個人用100元買50雙拖鞋,拿到地攤上每雙賣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個人很窮,每個月領取100元生活補貼,全部用來買大米和油鹽。同樣是100元,前一個100元通過經營增值了,成為資本。後一個100元在價值上沒有任何改變,只不過是一筆生活費用。貧窮者的問題就在於,他的錢很難由生活費用變成資本。
這個小故事看似是第一個人賺到了錢,思維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可是它偏離了現實。
前一個人買了拖鞋去賣的時候,就一定能賣得出去嗎?如果賣不出去就是虧損,虧得厲害,那100塊錢就打了水漂,還不如另外一個人,至少買了生活用品,這個故事並不能說明不思考不行動,就不能致富,反而想要致富,就必須認真思考,非常謹慎,前者只能稱為衝動行事。
大多數情況下,窮人只能像第二個人一樣,在先保證基本生活和家人的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去考慮如何賺錢,就算是做小本生意也要有本錢,對於很多人來說,連這樣的本錢都沒有,空有一腔熱血是沒有用的。
他們光是賺取富人看不上的那點工資就要花大量的時間,真正的窮人,一天十幾個小時都在工作,從早到晚,全年無休,回到家裡倒頭就睡,哪有時間去思考、去尋找機會,如果還有人負擔太重,做著兼職,那就更不會有時間了。
反而是富人因為有錢,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他們才會有時間去思考、去投資、去學習、去進步、去擴大交際圈。
真正的窮人不止沒有金錢,也沒有時間。
2 窮人只能擁有「窮人思維」,這是他們的宿命,無法跨越的階層。
有人說,窮人總喜歡為自己找藉口,他們的眼界很窄,不去拓寬自己的視野,不知道增長見識,產生思維上的局限性。
可是他們不知道窮人不是不願意拓寬視野,而是階層的限制,窮人思維不是說改就改的,而且也很難改,他們甚至根本沒有改變思維的意識,也沒有提升自己,增長見識的方法,窮人的格局和眼界只有那麼大。
知乎上有個問題:窮人跨越階層有多難?有個叫沛吶的設計師說:真正的窮人一輩子都跨越不了本來的階級,很多時候你的努力說到底是為了彌補你與別人剛出生就存在的差距。
真正的窮人只能在自己的階層和圈子裡生存,他們不是不願意擴大圈子和人脈,而是無論怎麼擴大,他們所認識的也是同一個圈子的人。
比如說一個農民工和一個建築設計師打交道,他們是聊不到一起的,雖然同樣是與建築有關的,可人家互相都聽不懂對方說的話。
窮人裡面也有交際很廣的人,但是都是相同階層的人,不會有太大的差距,也不會有更高一個層次的人。窮人所接觸的資源,是和富人完全不一樣的,只有當你真正成功了,你才能夠接觸那些成功的人。
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不是金錢和思維的差距,而是階層的差距,對窮人來說,他們的眼界和思維只適用於那個階層,無法再向上走一步。
在他們眼裡,上班賺錢更實在,而那種所謂的投資就是浪費時間,就算你說破喉嚨,他們也難以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認識,他們甚至不會接納別人的思維,只認同自己的思維,就算你長篇大論的去開導,他們也只會聽不懂、看不懂。
他們的成長環境、父母或者認識的人造就了他們這樣的思維,特別是上一代人的影響。
讀過很多名人傳記,那些成功的名人,有成就的人,無論是在哪個領域的成功人士,他們的成功除了他們自己的努力之外,至少有一到兩個長輩,或者是親人,有知識,有眼界,知道從小培養孩子,要擴大孩子的視野,增長他的見識,讓他能夠認識到更高層次的人。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孩子準備上高中,成績太差,上不了好的學校,父親動用了各種人脈,花了很大的力氣才能夠讓孩子上了省級重點高中。
孩子疑惑的問父親:「爸,我成績那麼差,為什麼還非要我上重點高中?就算上了我的成績也好不起來,而且在那裡,我的壓力會很大。」父親說:「我沒有希望你的成績有多好,但至少你能看看那些學習好的同學,看到那些精英們是怎樣的狀態,他們也許會影響到你,如果我不讓你進這個高中,你連接觸他們的機會都沒有……」
這位父親懂得環境對孩子的重要性,他不逼孩子,但可以儘自己所能給孩子創造環境,創造學習氛圍,孩子可以在優秀的同學和老師的影響下,提高自己,最起碼能讓孩子看到以前沒有看到過的世界。
可是真正的窮人,還是少有像這位父親一樣有眼界的長輩,甚至往上尋找幾代人都找不出一個有知識有見識的人。
他們代代相傳,都是沒有什麼資本意識,就算突然意識到,也要花一生的時間去跨越這樣的階層,才能逐漸的改變或者影響下一代人。
3 不是不努力,而是只能出賣勞動力
很多人說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不努力,總是安於現狀,那麼窮,也不想辦法,等著天上掉餡餅,這是對窮人的誤解,而且這個誤解還很深。
窮人不是不努力,至少在中國,大部分窮人都是很努力的,甚至比富人更努力,他們吃得了苦,受得了罪,每天都在為衣食住行奔波,甚至拼了命的在努力,只是大部分窮人只能出賣勞動力。
由於條件、環境以及思維格局的限制,他們沒有知識,沒有學歷,沒有見識,只能靠勞動力過活,聰明的人還能去學一點技能傍身。
他們只是為了最基本的生活,不斷的出賣勞動力,以換取微薄的收入,而且有的人是有意識想提升自己的,但是因為起步晚,他們還在彌補與別人之間的差距。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知道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而且對普通人來說,都要從底層做起,一步一步往上爬,就算是白手起家的也大多是老了才能看到自己的成就。
那些名人、成功人士、有財富的人,大多都是年紀一大把了,對於很多人來說,需要花上一生的時間才能走出一條路。
窮人的窮,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他們的才能、知識、學歷有限,只能出賣體力創造財富,如果可以,他們也想有一番作為,可是沒有背景,沒有條件,沒有資金,甚至沒有資本意識,跨越不了局限思維和階層。
4 不是安於現狀,而是輸不起
對於很多窮人來說,他們不是安於現狀,甚至他們更迫切成功,更想擺脫現狀,他們不是不敢闖,不是害怕失敗,而是輸不起。
有人做了一個關於窮人與富人的公式:
窮人的公式:沒錢不肯投資沒有賺錢的能力繼續沒錢成為窮人。
富人的公式:沒錢借錢也要投資有賺錢思維賺到錢繼續投資賺到更多錢成為富人,
原來窮人和富人開始都沒錢;天壤之別是:窮人不敢投資,富人打死也要投資。結果,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夢想能叫醒一批人,但永遠叫不醒裝睡的人。
這裡其實存在很大的問題,富人借錢也要投資,如果窮人去借錢創業,然後失敗、虧損、甚至欠債,然後連累家人,再然後借高利貸、去賭博,想著翻身,然後又失敗,弄得家破人亡,然後走投無路,一直頹廢下去,最後選擇自殺……
雖然是假設,但是也很現實,看過太多窮人或者是有點積蓄的人,想大幹一場,借錢去投資或者創業,最後失敗,又欠債,不止還不起錢,還連累家人,影響下一代,走上絕路的也不在少數。
相信很多人也是經過了一番思考才去行動的,但是換來的卻是一無所有,甚至妻離子散,或者害得自己坐牢的,這樣的例子也數不勝數。
這就是不安於現狀的結果,除了自身各種問題之外,也有很多客觀現實的因素,能夠真正成功的實在太少了。
對於大多數窮人來說,借錢投資創業就是一場賭博,失敗了就一無所有,甚至比之前更艱難,更狼狽,但凡有理智的人是不會輕易淌這趟渾水的。
我們都知道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沒有任何把握,是不會輕易去嘗試的,對於窮人來說,創業也是一樣,他們不想到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那些成功的人,他們也是經歷過無數次失敗才能成功的,可是對於窮人來說,他們失敗不起,別人失敗了還能東山再起,可窮人一旦砸下去,就再無翻身之地。
況且很多人都是有家室的,有責任,有負擔的成功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關係到自己的家人,孩子和父母,他們不敢賭,也輸不起,富人思維里覺得有舍才有得,可是窮人舍了就一無所有,就算有小的成就,也缺乏管理知識和經驗,最終還是失敗。
5 努力了堅持了,幸福也沒有到來
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有結果,努力了也未必有結果,都說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可是這個萬一是萬分之一的,不是輕易就能實現的,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不能輕易嘗試。
窮人光是活著就拼盡了全力,他們一直在努力,也一直在堅持,可是生活的打擊還是一個接一個。
經典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一直被人們當做勵志電影來看,有很多人一旦受了打擊,就會去看一看這部電影,但也有人說,這部電影一點兒也不勵志,電影從頭到尾都是苦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主人公克里斯事業受挫,自己用全部積蓄購買的醫療器械賣不出去,房租水電交不起,妻子也從早忙到晚,孩子被放到託兒所,妻子終於熬不住,離開了他,他一個人帶著孩子,無論他怎麼努力,日子都好不起來,還不斷的在受挫,被房東趕出去,睡過公共廁所,住過難民營……
他一直在努力,也終於找到機會可以進入到證券公司做事,可只是一個實習生,沒有薪水,需要考試才能轉正,通過他的努力,他最後通過了考試,成為正式員工,電影也就此完結。
對於主人公來說,這就是幸福,可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才剛剛開始,後面的生活應該會更苦。
整部電影從頭到尾都是各種挫折和磨難,主人公一直在不斷的努力,可就是看不到希望,而且日子也越來越艱難,這就是現實的寫照。
電影里主人公還有點小聰明,善於交際,可現實生活中的窮人並沒有那麼多聰明的,也沒有那麼快的反應速度,換成他們,可能在面試那一次就會失敗,就不會有後面的事了。也許他們也沒有機會像克里斯那樣遇到貴人,更不會恰好和貴人一樣喜歡魔方,還幫貴人還原了魔方,贏得了一次面試的機會。
在現實中,如果窮人不厭其煩的去尋找機會,靠近貴人,人家只會覺得他是一個無賴,避之不及。
一個人成功與否,是由各種因素決定的,窮人之所以窮,也是有各種因素的,不能單一的判定為不努力,大多數窮人都像電影里的克里斯一樣,不停地在努力,但還是被生活打擊得狼狽不堪,大多數人的生活里,幸福很難來敲一次門。
所以成功真的很難,窮人能夠逆襲成功的很少,他們的思維局限並沒有錯,也許這就是他們的宿命,他們僅僅是維持現狀,就已經用盡全力。
不要再給窮人貼上「不努力、不上進、不思考、不應該被援助 」等等這些標籤了,他們的努力是富人看不到的。
不是所有窮人都有窮人思維,有的窮人也是有深度,有思想的,只是他們只圖安穩、平安、健康,不同的人對幸福的定義是不同的。
莎士比亞說:自願的貧困勝於不定的浮華,窮奢極欲的人要是貪得無厭,比貧困但知足的人更是不幸得多了。
無論窮也好,富也好,都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窮的時候不抱怨,富的時候也不奢侈,只要你覺得幸福,窮和富都沒有關係。
席慕容說的好:貧窮不是羞恥,富貴也不是罪惡,粗茶淡飯與錦衣玉食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要我們有愛,孩子們就會有笑容。
----END----
作者簡介:簡愛的窗戶,土生土長的南方姑娘,用樸實的文字寫走心的文章,與你一起談情感,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