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違法!最高罰3萬!福州人都看看!

2020-04-10   海峽都市報

N 海都記者 羅丹凌 文/圖


昨日(9日)上午,福州不少一年級的小學生們,通過網絡課堂,學習了《認識人民幣》一課。市民李先生向海都君反映,為了準備這個課程,一些家長購置了使用人民幣圖樣的「教具」,這些教具沒有標註生產廠家,涉嫌違法。


9日下午,海都君隨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的工作人員,到福州鼓樓實驗小學、錢塘小學附近走訪,發現多家文具店裡都在出售這種使用人民幣圖樣的「教具」。


據悉,這種銷售行為,

此舉涉嫌違反

《中國人民銀行法》和

《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

相關規定,

可處以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小學附近文具店 售賣「三無」教具


「這是小學生上數學課用的。左邊的硬幣多一點,1.5元一套,右邊的硬幣少一點,1元一套。」在錢塘小學附近的一間文具店店主說。


海都君在現場看到,這套「教具」使用了人民幣圖案,正面寫著「中國兒童銀行」,背面寫著中國人民銀行的拼音,面值從1分到100元,總共有13種面值。


其中,部分是已經停止流通的人民幣圖樣。另外,這種教具的包裝上,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更沒有生產廠家。其中,面值五角的「教具」,和人民幣五角的大小極為相似。

隨後,海都君走訪了多家文具店,發現有的文具店把這種「教具」放在私密處售賣,有的則是放在店中最搶眼的位置。顧客只要一說「假錢」,店主就會拿出這種「教具」。


「就這兩天賣的很多,現在只剩5包了。」屏東小學門口一名店主說,這種「教具」有多個版本。一個家長來都會買兩三套,貨源是在台江區的某地。


採訪中,一名學生家長林先生剛好過來買仿真幣。他說,上課用的一些分幣家裡沒有,只好出來買這種「教具」。


學校無硬性要求 有替代方法


鼓樓區一所小學的數學老師陳女士,已經有十多年的教齡。她告訴海都君,《認識人民幣》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5單元的教學內容。學校讓學生準備元、角、分的紙幣和硬幣,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現在幾乎都是移動支付,很多孩子對現金沒有概念。」陳女士說,這堂課除了教學生們認識人民幣的面值,還會教正確的使用方法,比如不要在人民幣上亂寫亂畫等。


陳女士表示,像1分、2分和5分這樣的小面值人民幣,生活中已經很少見了。家長如果找不到,不必去購買三無教具,學校也沒有硬性湊齊1分、2分、5分面值貨幣的要求。另外,還有很多替代方法,比如有的教具,採用動物卡通圖案貨幣,同樣可以進行鍛鍊。


該商品非法使用人民幣圖樣


這些使用人民幣圖樣的教具是否合法?


昨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貨幣金銀處的工作人員告訴海都君,去年11月15日,《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施行。根據該辦法使用人民幣圖樣,必須遵守相關規定:包括單面使用,不使公眾誤認為是人民幣,使用人民幣圖樣製作商品時,不得使用「中國人民銀行」行名和貨幣單位。


在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五課《認識人民幣》中,課本印製的人民幣圖樣符合該辦法規定。


而目前市場上銷售那些使用人民幣圖樣的教具和玩具,不僅沒有標註生產的單位,而且也沒有相關單位向中國人民銀行提出使用人民幣圖樣的申請。


「根據《人民幣圖樣使用管理辦法》第十四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銷售非法使用人民幣圖樣的宣傳品、出版物或者其他商品。」上述工作人員說,違反相關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可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法》,對相關責任人予以警告,並處於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編輯: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