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20日,澳門正式回歸祖國。2019年正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同時也是成都大熊貓「開開」「心心」去到澳門,從而全面開啟兩地大熊貓繁育合作研究的第9個年頭。
「開開」正在享受美味竹筍(澳門石排灣郊野公園)
12月19日,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發布幾則成都大熊貓和澳門的故事。熊貓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地在大熊貓繁育和科研保護、公眾教育等方面深度合作,取得良好成就,走向了新的合作階段。」
2016年6月26日,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澳門石排灣郊野公園兩地專家們的共同努力下,來自熊貓基地的雌性大熊貓「心心」在澳門石排灣郊野公園成功產下一對雄性大熊貓雙胞胎,取名為「健健」「康康」。其中,小仔「康康」初生體重僅為53.8克。而這個體重,僅比當時歷史初生體重最輕的「五一」重2.8克,比目前全球歷史初生體重最輕的「成浪」重11克。
醉心美食的「心心」(澳門石排灣郊野公園)
據當時赴澳參加大熊貓育幼工作的熊貓基地主管獸醫黃文俊說,相對於平均初生體重為120-150克左右的大熊貓幼仔,「康康」屬於超輕初生體重幼仔,根據經驗,這種幼仔成活率較低。經過多年努力,熊貓基地當時已擁有成熟完善的超輕體重幼仔育幼技術與經驗,並已成功育幼成活了當時歷史最輕體重大熊貓「五一」,為此,兩地育幼團隊在嚴謹認真開展工作的基礎上,依然信心十足。最終,通過兩地專家團隊的共同努力與細心照料,「康康」成功度過了難關,並在澳門石排灣郊野公園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生長在澳門石排灣郊野公園的「健健」「康康」是在澳門誕生的第一對新生大熊貓。他們的順利降生與健康成長,不僅表明澳門攜手熊貓基地在大熊貓繁殖育幼方向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更代表著兩地人民之間親密無間的情誼。
澳門「奶媽」周淑怡既是照顧澳門大熊貓們的飼養員,又是兩地人民心目中美麗親切的「澳門熊貓館形象代言人」。她從熊貓館開館伊始,就參與到了大熊貓的飼養工作中,見證了澳門大熊貓家族生活的點點滴滴。
周淑怡回憶起自己的工作時說,在這9年里,自己見證了初生體重僅有53.8克的「康康」的誕生,看到「健健」「康康」第一次學爬樹,看到它們從樹上成功爬下來後開心地望著自己,就好像在說我們長大了。而這些回憶,總會令自己感動,即便照顧它們並不容易,但能見證它們健康成長,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熊貓基地駐澳門飼養員「奶爸」張力行是一位陽光開朗的90後飼養員,十分健談。他談到,自己自從2019年6月來到澳門後,在工作上與澳門同事合作非常愉快,並形成了良好的默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一起照顧著大熊貓。而在生活上,也感受到了澳門本地的氣候、飲食方面與家鄉成都的差異性,自己也在慢慢地適應當地的風俗和文化,並喜歡上了這個美麗的地方。他提到,這一切都得感謝澳門同事們對自己生活上的照顧與幫助,讓他快速地融入了這個溫暖的熊貓大家庭。
成都熊貓基地「奶爸」張力行正在對「心心」進行行為訓練(澳門石排灣郊野公園)
澳門石排灣郊野公園的相關負責人說,在長達9年的合作過程中,熊貓基地對澳門一直給予著無私的分享和支持。大熊貓的飼養除了建基於科學理論,也構建在不同情況的實際操作經驗上,在不斷的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持續觀察、記錄和研究中,澳門逐漸發展出一套適合澳門大熊貓的飼養模式,並在大熊貓的繁殖、幼育、醫療、營養、行為訓練、環境丰容以及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天府早報記者 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