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薇)8月22日,由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中國輕工機械協會、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64)、全國食品工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食品產業發展大會暨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技術專家委員會年會在北京開幕。大會主題為「科技創新、產教融合,雙引擎推動食品工業高質量發展」。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出席並致辭;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司副司長梁鋼、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志強就中國食品產業發展進行政策解讀;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主任於學軍作2019年上半年度食品行業運行分析及下半年展望報告;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學工就中美貿易摩擦與宏觀經濟形勢作專題報告。大會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賈志忍主持。
張崇和在致辭中表示,2018年,全國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8.1萬億元,同比增長5.3%;利潤總額5771億元,同比增長10.8%,高於全國工業0.5個百分點,增幅比2017年擴大2.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以占全國工業5.7%的資產,創造了7.9%的主營業務收入和8.7%的利潤總額,實現了效益增長高於收入增長。我國食品企業正在朝著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斷邁進。
張崇和指出,2018年,在中輕聯發布的5批256個設計創新產品中,有24個是食品。在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有93個是食品。國家監督抽檢食品質量24.9萬批次,合格率97.6%。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1025家食品生產企業通過誠信管理體系評價;新建成24家「食品企業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示範中心」。2018年,食品行業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3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地區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96項。食品行業「三品」水平不斷提高,供給能力明顯增強;質量安全更加穩定,消費信心持續提升;關鍵技術產業化持續突破,創新升級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張崇和對推動食品行業企業發展提出5點建議:創新驅動發展、綠色智慧發展、外貿外向發展、瞄準前沿發展、標準引領發展。
張崇和鼓勵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食品協會、學會和輕機協會要發揮政府與企業、社會民生與行業產業的橋樑紐帶作用,引領行業發展,帶領企業壯大,為食品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優化服務平台,創新服務方法,豐富服務內容,完善服務機制,增強服務能力;加強行業調查、分析、研究和統計的能力,解決工作中的共性問題,為行業發展規劃和政策建議提供信息支撐;加強質量標準工作,優化標準體系建設,縮短標準制修訂周期,加強重點領域標準規劃。強化自身建設,加強業務指導能力,努力把自身建設成一個凝心聚力、自強不息,政府信賴、行業依託、企業滿意、不可或缺的職業化優秀協會。
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主任於學軍作了2019年上半年食品工業運行情況及全年運行展望報告。
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食品工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3.93萬億元,同比增長4.97%,高於全國工業0.27個百分點,食品工業運行呈現出速度穩、效益好的態勢。1—6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2.4%,食品工業完成利潤總額2710億元,同比增長9.98%,高於全國工業12.38個百分點。食品工業實現利潤增速是收入增速的兩倍,實現利潤較高增速。
今年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1%,拉動經濟增長3.8個百分點。全國居民食品消費占全社會消費比重在20%以上,拉動經濟增長近1個百分點。上半年GDP同比增速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8.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7%。其中,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878億元,同比增長9.8%。糧油、食品和飲料類消費增速快於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
報告分析了食品工業全年發展環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消費增長對食品工業發展的拉動作用依然較大。國家繼續支持民營和中小企業發展、繼續減稅降費,為食品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包括食品工業的全國輕工業一季度對東協出口同比增長25.16%,對歐盟出口增長22%,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長18.04%。報告建議,要深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食品需求市場,拓寬市場領域;深挖其食品資源,擴大食品資源渠道,為食品工業發展創造新的機遇。
報告預測,2019年食品工業發展有利因素多,考慮到我國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美經貿摩擦不確定等現實情況,預計2019年食品工業營業收入增速5%以上、利潤增速保持在10%左右。出口方面,2019年食品出口形勢不容樂觀,1—5月同比下降5.16%,預計全年出口將下降5%左右。
來自工信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健委等國家部委的相關負責人,在會上分別對食品產業發展政策進行了解讀。
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表示,此次大會的主題十分契合當前食業發展現狀,為今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今年是建國70周年,也是實現「十三五」的關鍵之年。作為輕工業中的一個大門類,高延敏對於食業未來發展提出以下建議:一是要加快技術創新,提升相關設備研發能力。要利用平台,組織骨幹企業,解決一些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及裝備問題。要加大校企合作,做前瞻性研究,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和加工設備。二是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和企業創新團隊建設。希望校企聯合,發揮各自優勢,加大對人才的系統培養。三是在開展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中,還要加大中高端產品品種的開發力度,同時重視並深入研究智能製造。
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張志強介紹了當前我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及《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張志強介紹說,國民的營養健康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相關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數達3億,其中高血壓患病人數2.7億,且呈現年輕化趨勢。此外,我國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從0.67%增長至10%。膳食結構不合理,高鹽、高脂飲食等綜合因素,導致我國居民慢性疾病發病率快速增長。在如此嚴峻的健康形勢下,食品行業開展減鹽等舉措尤為重要。近年來,《國民營養計劃》《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一系列重磅文件的發布,也要求儘快改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張志強認為,沒有優質的健康食品,《國民營養計劃》則無法真正得到落實。為此,《國民營養計劃》中提到,要充分利用我國特色農產品資源,發展功能食品;充分利用中醫藥資源,開發食養產品。同時,加大對嬰配食品、老年食品及特醫食品的研發力度。張志強認為,當前,對食業而言,機遇與挑戰並存。營養轉型應成為食業發力重點,以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營養健康的需求。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司副司長梁鋼介紹了近來國家出台的一系列有關食品安全的相關文件。《地方黨政領導幹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相繼發布。其中,《意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舉措,是第一個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出台的食品安全工作綱領性文件,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義。近日,《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也正式發布,並將於10月1日實施。
大會邀請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孫學工介紹了中美貿易摩擦與宏觀經濟形勢。大會還舉辦了食品工業企業家「走出去」論壇,內蒙古伊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安琪生物集團有限公司、加多寶集團、中國輕工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圍繞食品企業拓展營銷能力、開闢國際產能基地、國際合作可持續發展、品牌與質量保證體系建設等分享了經驗。
本次大會為期兩天,同期舉行的「院士論壇」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龐國芳、孫寶國、吳清平、陳堅,從各自研究領域,對食品行業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中國產教融合發展論壇」邀請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雨潤食品集團、天津科技大學、江南大學代表,就校企結合、校企聯動,推動食品行業發展進行多角度探討。大會期間,還將召開中輕食品工業管理中心技術專家委員會年會,來自業內的專家、企業代表將就食品產業發展政策、食品全產業鏈創新思維、提質增效、綠色製造等熱點問題進行深入討論。
相關政府主管部門負責人,食品行業協會、學會、企業、研究院所及大專院校代表300餘人參加大會。
(文章轉載於「中國食品報網 www.cnfoo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