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最近特別苦惱,因為她發現孩子最近總是和自己唱反調,讓她幹什麼都不幹,一言不合就哭鬧。甚至還出現了說狠話的現象,總是把「不喜歡媽媽,讓媽媽走」這類的語言掛在嘴邊,這個時候果子覺得很無助。自己這麼愛這個孩子,平時自己不捨得吃不捨得穿,但是總是把最好的給了孩子,但是竟然把孩子養成了「{}仇人」,不僅不聽自己的話,處處和自己作對,以前那個愛媽媽,總喜歡粘著媽媽的小可愛跑到哪裡去了呢?
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也遇到了和果子一樣的困惑呢?2歲半以前的孩子凡事都要聽父母的,可是到了2歲半,尤其是3歲,孩子似乎一夜孩子間就從天使變成了一個「麻煩精」,每天調皮搗蛋不聽話,越叫他幹啥越不幹啥,越是明令禁止的,越是要挑戰你的底線,這孩子究竟是怎麼了呢?
其實這種現象叫做「仇親期」,這是孩子獨立自主意識萌發的表現,某種意義上這是一件好事,證明孩子大腦再發育,有了自己的想法。
但是如果這種做法不幫助孩子合理度過,孩子則真的會發展為對父母不尊重,過於自信甚至暴躁,長大了也很容易變得不孝順。所以,如何幫助孩子合理度過仇親期事關重要,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1、告訴孩子她這樣的表現是正常的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甚至唱反調就大發雷霆,甚至打罵孩子,其實這樣做一點好處也沒有,甚至會加大孩子叛逆的情緒,對父母產生很深的積怨。
面對孩子的「仇親期」,家長要告訴孩子,你最近情緒上容易有波動,你覺得自己長大了,什麼都會做,但是做不好的時候會沮喪甚至發脾氣,這些都是正常的,如果這樣的情緒讓你不舒服,媽媽可以幫助你。
2、給孩子樹立榜樣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演示給孩子看應該如何應對突然而來的情緒。
比如: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更好地去應對情緒。當家長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我現在就很不開心,但是我不會大喊大叫,那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正確的做法是讓自己做點其他的事情,不去想他,讓自己冷靜下來。
3、包容孩子
當孩子情緒失控,或者放狠話,不喜歡媽媽的時候。媽媽可以說,無論你喜不喜歡我,我都喜歡你。可以問問孩子,是不是哪件事讓你不開心了,但是你表達不出來,所以你就說不喜歡媽媽了,但是你這樣說我很傷心。
諸如此類的說法,可以讓孩子內心平靜,然後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包容。這樣孩子就會真心接納家長的建議了。
4、給孩子方法
家長可以給孩子一些當情緒來了的時候如何應對的方法,比如轉移注意力,比如砸枕頭或者一些不怕摔的東西把怒氣發泄出來。
很多家長會制止孩子表達情緒,告訴孩子哭鬧是不對的,禁止孩子哭,這樣做其實是不利於孩子派遣和消化不良情緒的,久而久之孩子會把不滿壓抑在心裡,甚至會出現心理疾病,因此家長要允許孩子發泄,但是要教給他們合理髮泄的方法。
孩子在每個時期都有屬於他們特殊的表現,一切都是正常的,但是這不代表家長就放任不管,所以家長應該更好的幫助孩子去度過特殊時期,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無微不至的關心,以及不論發生任何事,家長都會陪在自己身邊,讓孩子有滿滿的安全感,健康的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V1I5XUBdHeNs4oxkSx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