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出道迅速爆火,過氣之後的他卻把三個兒子當搖錢樹?

2020-01-12   娛圈青年

這個世界最著名的童星,是秀蘭鄧波兒。


也許年輕一代並不知道她是誰,但小編卻對她了如指掌,因為她是我所看到過的,最聰明,美麗,靈活又有生命力的小女孩。

沒有人可以超越她。


童星出道迅速爆火,過氣之後的他卻把三個兒子當搖錢樹?

她從降生就自帶飯票,不靠爹媽就能活下來,真真是老天爺賞飯吃的那一種人。


秀蘭·鄧波兒說,她從三歲開始拍電影,她所有的日子在片場、攝影棚度過,每天工作十幾小時是家常便飯,以至於她經常在鏡頭前打盹。

但她從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因為她以為全世界的小朋友都在過這樣的生活,她不知道當她在銀幕上載歌載舞娛樂大家的時候,其他孩子是在銀幕下吃爆米花,和父母度過最無憂的時光……

誰讓她是最頂級的童星?


這算心酸的童年嗎?如果考慮到她的收入,也許你就不這麼想了。


反正,無論童工如何被禁,可愛聰慧的童星們總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

我們愛他們超越同齡人的聰穎,愛他們美麗可愛的臉蛋。

她們的話語那麼有趣,她們的笑容那麼美好,在成人世界這些都是罕有的珍寶,所以,我們對童星,總有著超乎尋常的熱愛。

最早有小彬彬,金銘,後面有林妙可,還有後來風頭很猛的阿拉蕾。

後面還會有誰?我不知道,

但一定會有更美麗,更活潑可愛的小孩被隆重推出,成為我們都想親親抱抱的寶貝。

鐵打的觀眾,流水的童星。

他們如同生產線上的精美成品,一批一批送到觀眾面前接受評鑑,這個生產線永遠不會停產。


童星,實在是個殘酷又殘酷的名號,盛名之下的他們,不過是十歲不到的孩子,這個大帽子扣下來,和他們格外不相稱,但無論有多不相稱,家長和經紀公司都會把他們推出去。


無論是上綜藝節目、唱歌還是演電影電視劇,小童星們一炮而紅之後,剩下的就是要把名氣兌成現金。

這些年出專輯不賺錢了,拍戲、上節目耗時巨大,而且不是所有可愛小孩都懂表演,最簡單的路就是拍廣告。一條廣告幾十秒鐘,一次拍攝不過幾天,進項——你懂的。


小孩子大多不知道錢為何物,可他們的父母不可能不懂。

父母也未必是拿自己孩子賺錢,而且養大一個孩子是個不小的數字,讓孩子能為自己賺點兒將來留學的資本,有何不可?況且孩子這麼多才多藝,不讓她展示豈不可惜了?


可在這過程中,很可能,小明星們就會像秀蘭·鄧波兒一樣,過度勞累,過度被消費,這不是可能,這幾乎是一定的。

當金錢源源不斷地湧進口袋,當經紀公司把一沓合約遞到你的面前,要拒絕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這個世界,唯一能和骨氣抗衡的就是金錢,而且這個抗衡,骨氣的勝算機率又真的不那麼大。

這話說得殘忍,聽得刺耳,卻又是小編的肺腑之言。


《廣告法》的二審稿,禁止10周歲以下兒童做廣告代言人,的確是出於保護兒童的目的,可是禁止充當廣告代言人,並非禁止廣告表演,也就是說,小明星們還是可以拍廣告但恐怕只是配角,只是不能以自己的名義或者形象對商品、服務做推薦和證明。


除此之外,還可以參加各種商演,總有大把的人想要一睹童星的芳容,總有各種商家想要童星賞臉撐個場面。

童星總是供不應求,連對童星不感冒的人,隨意掃過螢幕看到如此可愛的臉龐,都忍不住停留幾秒。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在掙扎著往上爬行,普通人從地面爬向高處只需要努力和時間,即使爬不高最多就是安於現狀,也至少超越了起跑線,但如果人生是從空中跌回地面,不光會疼,還會無所適從,這個落差要經過多少時間才能平衡呢?


當年一時風頭無兩的童星,如今都如何了呢?

能繼續在演藝圈吃飯的數得出的就那幾個,有更多更多的孩子,都隕落了。

毫無疑問,下面這位,是很多人心目中童星之殤的Top one。

幼年時候的他和劉德華配戲,可愛到噴,而且演技渾然天成。


他的綻放不過幾年,成年後他靈氣全無,這都不要緊,關鍵是他幼時賺到的錢都被父母揮霍光了。


他現在變成了這樣。


他的的童星生涯恍如隔世。


他沒有一技之長,一度潦倒,做什麼都不不賺錢。

但他發現自己有個好兒子,和他當日一模一樣,於是,他做經紀人,把兒子推出去。


他的基因是強勁的,兒子一如當年的自己,十足十的會演,十足十的搖錢樹一棵。

他從此吃穿不愁。


但兒子的保鮮期似乎也很短,此時,殘的趨勢迎面撲來,已經讓人有不好的預兆。


不過,沒關係,他還有兩個兒子,都很小,有的是路子。

這不,哥哥已經帶著弟弟出道了。


搖錢樹的雛形已經差不多有了。


他和二婚妻子還生了一個,雖然妻子跑了,但孩子留下了。

最小的這個也在躍躍欲試的路上,成長為一顆茁壯的搖錢樹,是早晚的事兒。


有人活著靠運氣,有人活著靠父母,有人活著靠努力,有人活著靠口才,只有他,靠基因。

就這麼一代一代繁衍下去,每個孩子都流著表演的血液。

只要鈔票不斷,花期短又怎樣?

小彬彬,小小彬,迷你彬,萌萌彬......

重蹈覆轍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成語,其實是個殘酷而揪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