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閱讀第一(ID:Readfirst),作者:Estrella,轉載已獲得授權。
...............................
之前有個當了媽的閨蜜和我抱怨,說孩子就是用錢堆起來的,每長高一厘米,就等同於用去了一厘米的百元大鈔,單位還得是美元。尤其當TA到了讀書的年紀:語數外的補習班要上,運動項目必須有,鋼琴小提琴之類的藝術薰陶也不能少……可能我們養的不是娃,而是一台會哭會鬧,還會獨立行走的碎鈔機。
之前有人統計過,在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從孩子出生到讀完大學,保守估計要「碎」掉200萬,這還不包括各類興趣愛好的培養——如果你打算往國際教育的路上走,可能到初中階段就可以花完預算了。
光花錢還沒完,更重要的是老母們風裡來雨里去、一日不落地接送娃參加各種課外班花費的精力,一提起娃那滿滿當當的課程表,中年老母們都是欲語淚先流……
這次從身邊的老母親那裡收集到了11個孩子的日程表,大多來自於上海、香港、洛杉磯這樣教育資源豐富的城市,既有讀公立學校的,也有私立以及國際學校的,年齡跨度從7歲到16歲……所以,別人家的老母親都是如何雞娃的?
洛杉磯
家庭A:兩個娃就讀於私立學校
之前就採訪過「虎媽」Lisa——19歲本科畢業,22歲讀完康奈爾的法學博士,會開飛機、賽車,能說六國語言……這樣一位超人媽媽(Lisa自認雞娃程度有4.5),對於兩個孩子的要求自然也不放鬆;如今哥哥17歲,妹妹14歲,都就讀於洛杉磯的私立中學,他們的暑期時間安排表也充實得令人嘆為觀止。
光是妹妹一個人的暑期安排,就有好幾張紙
17歲的哥哥擅長籃球,不僅入選校隊,也加入了國家級水準的俱樂部,因此暑期中不僅僅要預留出校隊訓練的時間,也要安排好俱樂部的訓練。除此以外,七月中他還要抽出六天時間要飛往亞特蘭大參加Elite 100籃球訓練營(Elite 100需要經過主辦方邀請才能參與,是美國頂尖水準的夏令營)。
即使被籃球訓練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因為即將面臨升學,SAT的學習也是不能放鬆的。Lisa在日程表上標註了SAT的學習進度,甚至精確到了每天練習哪個科目的哪一部分。
Lisa說,哥哥八月的日程表還沒有排出來,但應該會比七月份的更加繁忙。因為籃球特長,哥哥收到了收到了布朗、耶魯、哥倫比亞等多所藤校的夏令營邀請,這也就代表著他在八月需要到處奔波。由於部分夏令營的日程存在衝突,導致必須有所取捨,如何安排行程是Lisa目前十分頭疼的問題之一。
妹妹擅長的運動則是排球,同樣入選了校隊,七月的大部分時間都會花在校隊的訓練上。雖然不用向哥哥一樣外出比賽,但除去校隊的訓練,水準更高的排球俱樂部Sunshine的訓練也占據了她很多精力。
老母親說:
我們家每個人都會有日程表,把一個月需要做的事情提前都規劃好,一個是時間的利用效率更高,另一方面,孩子在完成時也會很有成就感,我覺得每個月的日程表實際上也是記錄他們成長的一種方式。
若說有缺點的話,就是沒什麼空餘時間給孩子發展興趣。比如哥哥,小時候學了五種樂器,現在對編曲也很感興趣,我也希望能給他請到專業的音樂老師進一步學習,但因為時間很難安排只能作罷。另外就是孩子的社交娛樂包括休息時間會比較受限,平時幾乎都是6點起床,沒有睡懶覺的機會。所以暑假他們也提出要多睡一會,如果再讓他們早起會抱怨。不過很多時候休息和工作就是會有衝突,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吧。
上海
家庭B:兩個娃就讀於公立學校
哥哥13歲,老母親自認雞娃程度:2(0為最低,5為最高)
周一至周五
12:00-13:00
午餐/家務
周一至周日
13:00-14:00
英文閱讀
周一至周五
19:00-21:00
作業
周一至周五
21:00-21:30
洗澡/家務
周一至周日
21:30-22:20
自由時間/睡覺
周二
18:00-19:00
英文寫作課
周三
17:00-18:00
學校社團活動
周六
9:00-12:00
各科複習/戶外
周六
15:00-18:00
足球訓練
周六
19:30-20:30
英文外教課
周日
9:00-10:00
作業查漏/錯題
周日
10:00-12:00
機器人編程課
周日
15:00-18:00
足球訓練
周日
19:00-21:00
電影
妹妹7歲,就讀公立學校
老母親自認雞娃程度:3(0為最低,5為最高)
每天
12:00-13:00
午餐
每天
13:00-14:00
午休
周一、二、五、六、日
16:30-17:30
戶外活動
每天
17:30-18:00
19:00-20:00
作業
周一至周四
20:00-20:30
芭蕾基本功練習
周五
19:00-21:30
芭蕾課
周一至周四
20:30-21:30
洗澡/閱讀
周六
9:00-12:00
作業/雞娃/戶外
周六
14:00-15:00
英文閱讀課
周六
15:00-16:00
午休
周六
16:00-16:30
19:30-20:00
閱讀/聽音頻/玩耍
周六
20:30-21:30
英文寫作課
周日
10:00-12:00
畫畫課
周日
14:00-15:00
練字
周日
15:00-15:30
芭蕾基本功練習
周日
15:30-16:30
英文閱讀練習
周日
19:00-21:30
電影/洗澡
這應該是我收到的最詳細的日程表了,老母親把兩個娃每天的午餐、晚餐、睡眠包括自由活動時間都規劃好了,密密麻麻一大片,每天的時間安排都十分精確——
感受一下哥哥日程表的原版
妹妹的日程表一樣嚴謹
相較而言,這兩個公立學校的娃課外興趣課上得不算特別多,哥哥主要是足球和機器人編程,妹妹則選擇了芭蕾和畫畫;不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些課並不是「上過就算」,而是留出了足夠的時間額外練習和輔導。
另外哥哥比妹妹還多了一項「家務」指標,從小就教兒子多做家務,以後一定會是個搶手的婆婆!
老母親說:
目前的強度還是可以接受的,就是希望兩個小孩的睡覺時間可以再提前一點,休息充分也是很重要的。我是真的不覺得自己是很「雞娃」的母親,哥哥學校功課抓得緊,留下的空閒時間不多;妹妹比起幼兒園的時候也散漫多了,課內耗費的時間有點多……希望以後可以慢慢改進吧。
暑期的安排,哥哥會參加足球夏令營、游泳課和機器人編程課,妹妹暑假要芭蕾考級、參加表演訓練營,另外還要上游泳課和畫畫課。娛樂方面暑假會帶他們一起出去旅遊。
上海
家庭C:老大就讀於雙語學校
男孩,11歲,就讀協和雙語學校
老母親自認雞娃程度:3
周一
17:00-18:00
英國數學課
周一
19:00-20:00
作業
周一至周四
20:00-20:30
閱讀
周二
18:00-19:00
英國英文課
周二至周五
17:00-18:00
作業
周二至周四
19:00-20:00
練習
周五
16:00-17:00
英國數學課
周五
19:00-20:00
拳擊課
周六
9:00-11:00
籃球
周日
10:00-12:00
羽毛球
周日
15:00-16:30
畫畫
周日
17:00-18:00
電子鼓
周日
19:00-20:00
桌球
可以看得出來父母是想把小孩往英國教育路線培養,課外還要額外補習英國數學和英語課。小朋友的興趣愛好也很廣泛,廣體育方面就有籃球、拳擊、羽毛球、桌球好幾項……日程安排得也是很充實了。
老母親說:
目前的強度還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都是在家裡或者家附近解決,不需要額外接送。之後考慮把孩子送到英國留學,所以課外補習的選擇上傾向於學習英國課程。
暑假的話,會送去英國參加夏校,或者野外自由行。
上海
家庭D:兩個娃就讀於國際學校
姐姐,14歲,就讀於惠靈頓國際學校
老母親自認「雞娃」程度:3
周一
17:30-20:00
語文補習
周五
16:30-17:30
樂理培訓
周六
10:00-13:00
Center Stage 音樂劇培訓(校內)
周六
15:00-16:00
化學輔導
周六
18:00-21:00
國際青少年交響樂團培訓
周日
15:00-16:30
數學培訓
周六
17:00-17:30
網絡畫畫課程
弟弟,10歲,就讀於包玉剛實驗學校
老母親自認「雞娃」程度:2
周一至周五
18:30-19:00
中/英文閱讀半小時
周一
19:30-20:30
吉他家教
周三
16:00-17:00
頭腦奧林匹克(包玉剛校內)
周五
15:30-17:30
英語公共演講(英銳課外班)
周五
19:30-20:30
吉他家教
周六
10:00-12:00
機器人培訓
周六
14:00-15:00
網球訓練
周六
18:00-18:30
網絡畫畫課程
周六
19:30-21:00
家庭電影時間
周日
整天
自由安排 (閱讀)
顯而易見,這是一個選擇走國際教育路線的家庭,關於兩個孩子現在的日程表,也和老母親聊了幾句:
老母親表示,因為弟弟年紀還小,目前主要在培養興趣的階段,學術方面的補習還沒開始。因為走的是國際教育路徑,對弟弟語言的要求不能放鬆,所以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會讓他花半小時進行中英文閱讀。
老母親說:
目前對小孩日程表的想法就是覺得他們蠻辛苦的,加上我自己工作也比較忙,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他們。雖然學習和興趣培養很重要,但我覺得還是要勞逸結合,比如周六晚上七點半之後是我們全家人雷打不動的電影時間。其他的話,姐姐上了初中之後周日也需要上課,弟弟還可以選擇自由安排,一般會把時間花在閱讀上,希望他珍惜這段時間吧。
暑假打算安排他們去國外參加夏校,姐姐去美國,弟弟去英國。
香港
家庭E:兒子就讀於國際學校
男孩,11歲,就讀於香港一所國際學校
老母親自認雞娃程度:3
周一
16:00-17:00
編程
周二
16:00-17:00
籃球
周四
16:00-17:00
單簧管
周五
16:00-17:00
足球
周六
8:30-10:30
曲棍球
周六
10:30-12:00
機器人培訓
周六
16:00-17:00
圍棋
周日
11:30-12:30
教會主日學
這位娃媽住在香港,兒子換過幾次學校,最後還是決定選擇國際學校。雖然學費要高上不少,但學校提供的「額外服務」,包括種類齊全的課外班種類也多,實際算下來也還挺划算,而爸媽由此節省下來的時間精力又是一大筆無形的財富,老母親目前對這個決定還是挺滿意的。
老母親說:
因為孩子還在讀小學,這個階段主要以興趣培養為主,準備等他高中之後再慢慢加大課外活動安排量。接送方面的話,只有周末需要操心,還是很可以接受的。暑假準備把他送去美國參加夏令營。
上海
家庭F:小女兒就讀於公立學校
姐姐已經工作,妹妹14歲,就讀公立學校
老母親自認雞娃程度:1
周六
7:30-9:30
數學
周六
13:00-15:00
畫畫
周日
7:30-9:30
物理
銷聲匿跡許久的「佛系老母」再現江湖!不光課外班的數量少,接送方面老母親也不大操心,基本都是讓女兒自己坐公交車去,可以說是在這個「年薪三萬過不起暑假」的世界裡的一股清流!
老母親說:
我是覺得現在小孩都挺辛苦的,學校里壓力已經很大,家長沒必要太加碼。其實原來周末想讓孩子好好休息,但別人都在補課,她一點不補也不行。
暑期的話,因為馬上面臨初三中考了,還是要抓緊一點。語文作文每周一次,數學兩次、英語三次、理化也是每周一次。周末上畫畫課,這個是一直堅持下來的興趣愛好,考級也一直在考,也是希望以後多條路吧。
小女兒成績不算特別好,如果上不了重點就會選擇比較好進的雙語學校,讓孩子壓力小一點,以後還是準備出國。
浙江
家庭G:女兒就讀於國際學校
Lisa,獨生女,16歲,就讀寧波赫德
老母親自認雞娃程度:3.5
周六
15:00-16:00
數學
周日
13:00-15:00
化學
Vicky,獨生女,16歲,就讀寧波赫德
老母親自認雞娃程度:3
周六、日
10:00-12:00
家庭作業
周六、日
16:00-17:00
數學課
周六、日
7:30-9:30
物理課
兩個小姑娘是同學,日程表也很相近。到了高中之後,老母親都發話不再「貼身緊逼」,給小孩更多時間自由安排。
暑假期間的安排也是兩個小朋友自己決定的。Lisa準備和媽媽一起去旅遊,另外上一個月的雅思或是數學化學課。Vicky打算七月份補習學術課程,包括複習和預習新課,八月份會去補雅思。
最近在朋友圈和群里讀到兩篇被瘋轉的文章,一篇是培養出清華才女武亦姝的父親每天下午四點半關手機,來確保對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另一篇就是順義媽媽的「雞娃」程度,讓身處教育高地的海淀媽媽們都甘拜下風。
每次一談到相關話題,總會引發老母親們的爭論:家長應不應該投入巨大的精力和時間來「雞娃」?
我認識的媽媽里,Lisa是最讓我佩服的一個,她「雞血」程度遠超常人,是能夠半夜三點睡下,清早六點起床,先練一套瑜伽,再洗澡化妝,七點準時容光煥發送小孩出門讀書的超人媽媽。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找Lisa聊了一下,看看自認雞娃程度4.5的她怎麼看待自己為孩子投入的精力和時間。
Lisa說自己一直有一個信念:做家長是絕對不能「外包」的。——「簡單來說,就是別的事情可以換人,你不在別人也行,但給自己小孩當家長這件事,別人都代替不了」。因此不管有多忙,她都會努力盡到做父母的責任,比如說兩個孩子的比賽她是無論如何不會錯過的,這些對於小孩成長特別重要的時刻,作為母親她一定會陪伴在身邊給他們鼓勵和勇氣。
另一方面,她覺得這也可以給孩子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榜樣。有一個能制定和遵守規劃、充滿熱情、精力充沛去度過每一天的母親,小孩也會更有毅力和耐心去完成他們自己的目標。身教重於言傳,如果希望孩子在各個方面都能出類拔萃,首先自己就要活得足夠精彩。
Lisa與兒子、女兒
其實對於很多老母親來說,也不是不想雞娃,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上完一天班回家只想躺平,能坐在邊上督促小孩寫完作業已經很不容易了,哪還有心力上這個班那個班?
Lisa也有同樣的煩惱,她說掌握平衡很重要,訣竅就是讓日程表保持「彈性」——既然要做的事情已經這麼多了,就不必苛求自己樣樣做到完美,90%是一個不錯的尺度;她同樣也是這麼要求兩個小孩,如果實在完不成,不要太緊逼自己,做到90%就可以。
同時,很多事也可以放手給另一半。Lisa的老公同樣花費了很多時間在孩子身上,以前大兒子並不喜歡運動,整日埋頭書桌,Lisa十分擔心他會變成「書呆子」,還是由爸爸帶著他打籃球,一步步培養興趣,才會成為如今出色的運動員。
不過Lisa依然抱怨了一下自己的睡眠不足,因為工作剛從義大利飛回來,又要陪小女兒去參加另一個城市的活動,「空中飛人」的生活導致她已經幾天沒好好休息了,平均睡眠時間不到五個小時……
Lisa的睡眠記錄
由此可見,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是競爭激烈的上海、香港,還是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加州,「雞娃」的老母親人生中沒有容易兩個字。畢竟,想要養一個碎鈔機般的娃,就必須有一顆戰鬥機般的心啊!
(「閱讀第一」,50萬中國精英家庭成長聚集地。由崇尚「終身學習」,愛閱讀愛分享的媽媽Bonnie創辦,專注於英文學習、閱讀以及思維素養。一家不端、不裝、有趣、有料、有觀點的教育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