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半島電視台近日消息,繼美法俄之後,又一五常國家介入了利比亞局勢,但其背後的真實目的依然耐人尋味。據悉,這次介入局勢的是英國,雖然僅僅只是對干預利比亞的武裝勢力發出了強烈的譴責,但這已經表明英國有可能會以其他形式參與到利比亞局勢中。
不過,近期利比亞的最大問題並不是政局動盪,而是石油,畢竟各方勢力非武力介入利比亞其實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石油。中東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等戰爭背後都有石油利益的誘惑,而美歐國家和俄羅斯的鬥爭也因此一直沒有停歇。但隨著國際形勢的巨大變化,雙方都意識到武力爭奪除了讓自己陷入戰爭泥潭外並沒有任何好處,再加上中東極為複雜的政治和宗教問題,所以利比亞局勢才會僵持至今,而英國此次的介入,其實也有石油利益的因素。
今年年初,由於利比亞石油出口最終還是把握在被外界承認的利比亞政府手裡,所以哈夫塔爾武裝為了倒逼利比亞政府軍妥協,關閉了利比亞東部的石油港口,其控制下的油田也相繼開始停產,造成了利比亞政府共計數十億美元的損失,此舉也影響到了英國的石油進口。但土耳其突然的橫插一腳,導致哈夫塔爾武裝節節敗退,在石油主動權即將重新回到英國等西方國家手中時,俄羅斯看不下去了,從敘利亞徵兆了一批僱傭軍前來幫忙穩住了哈夫塔爾武裝的頹勢,於是部分哈夫塔爾手下的油田就順理成章進入了俄羅斯僱傭軍的控制之下,英國也因此提出了譴責。
目前的北約依然是以制衡俄羅斯為最高優先,儘管歐盟近期有脫離美國控制同俄羅斯合作的意願,但總體而言雙方的對話還處在初級階段,需要跨越不少的障礙。而英國和美國依然還是歐洲話語權最大的兩個國家,所以英國譴責俄羅斯僱傭兵其實就是為了防止俄通過占領利比亞油田間接獲益,從而在能源上提高對抗歐美經濟制裁的籌碼。根據英國伯明罕大學專家的猜測,英國可能並不會主動參與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但通過經濟手段限制俄羅斯僱傭軍的有關行動還是非常有可能的。不過由於目前沒有更多實質性的行動,所以英國的真實目的依然耐人尋味。
雖然現在明面上的利比亞戰場主要還是利比亞政府軍和國民軍在作戰,但雙方背後除了歐美和俄羅斯外,還站著以沙特、埃及等國為首的反對穆斯林兄弟會一派和支持穆兄會的土耳其等國的另一派,所以利比亞問題不僅涉及到大國間的能源和國際話語權鬥爭,更是中東內部的派系之爭。因此,美俄兩國都沒有親自下場,英國等歐洲國家自然也不可能隨便下場。另根據法國媒體的消息,法國日前宣布從海上監視行動中暫時撤出,並稱法國和歐洲似乎都已經失去了對利比亞危機的控制,這充分說明了目前利比亞局勢的複雜性,當然,這或許同法國和俄羅斯近期的密切接觸也有關係,畢竟法國在利比亞的石油利益主要都在哈夫塔爾國民軍控制下。
現在的利比亞局勢基本就是一鍋亂燉,由於土耳其的頻繁攪局,原本收縮勢力針尖對麥芒的美俄鬥爭突然變成了三方甚至多方的混合,而牽扯的勢力越多,利比亞局勢就越容易陷入僵局,前景就越難以預測。不過正如英國介入利比亞局勢的說辭,各方如果繼續停留在紙面上鬥爭,而不主動參與其中,或許會有利於利比亞局勢的和平解決。所以很顯然,俄羅斯僱傭軍的加入重新平衡了因土耳其而一邊倒的利比亞局勢,讓英國從中獲利的希望落了個空。